四川!四川!

川軍,是對民國時期四川地方軍隊的稱謂。與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軍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早期的有劉存厚、熊克武當權,中晚期的有劉湘主政,劉湘死後。川軍形成鄧錫侯、楊森、潘文華、劉文輝、王陵基五個上將爭雄的局面。

四川!四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四川為國人期望之復興民族根據地與戰時後防重地,山川之險要,人口之眾多,物產之豐富,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8月,各路川軍將領集議抗戰事宜,決心放棄前嫌,統兵14個師,開赴抗日前線。

四川是抗戰的大基地,四川是抗戰的大熔爐,四川人民在全國抗戰8年時間裡,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四川!四川!


自川軍出川抗戰以來,四川各界組織的各類募捐活動從未間斷。據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不完全統計,僅四川民眾前兩次獻金總額就達6至7億元。這筆鉅款,都是四川人民的血汗錢,多用來購買了戰場急需的飛機、大炮、槍支等武器,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為打通抗戰交通線,四川200多萬民工擔起了川陝、成渝等公路的修建和空軍基地的趕修任務。他們吃糠咽菜,衣衫襤褸,風雨無阻,硬是憑著一雙雙長滿老繭的手和簡單原始的工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交通史上的奇蹟。

四川!四川!


“四川抗戰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內容豐富的“四川抗戰文化”呈現出以政治為基礎、以群眾為對象、以批判為武器、隨時變而湧動的基本形態。血與火的文化在歷史大勢與亡國之危中形成獨有的品質,是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戰爭會毀滅文化,這在國際上不乏先例,但是中國的抗日戰爭不僅沒有使我們的民族文化遭受毀滅,反倒促使了中華文化在困厄中獲得新的發展,這也許正是中華文化頑強生命力的一種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