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雪中奮短兵, 東興之戰成大功

丁奉雪中奮短兵, 東興之戰成大功

丁奉,字承淵,三國時期孫吳後期名將。丁奉一生征戰,與北方政權從曹操時代交戰至司馬炎時代,侍奉了孫權至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的盛衰興亡。

丁奉年輕時就因驍勇作了一員小將,先後從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麾下。丁奉多次參加戰鬥,經常勇冠全軍,每次都斬將奪旗,也因為奮勇當先常在作戰時負傷。後來升為偏將軍。

丁奉雪中奮短兵, 東興之戰成大功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吳建興元年)十月,孫權病亡,魏國大將軍司馬師欲乘機攻吳,以司馬昭為監軍,胡遵、毌丘儉、王昶分兵去進攻吳國。吳國大將軍諸葛恪,命人修築大堤並在兩山之間築城兩座,令將軍全端守西城(西關),都尉留略守東城(東關),以防魏軍。當時孫權病亡後,他的小兒子孫亮繼承帝位,丁奉也升為冠軍將軍,封都亭侯。

丁奉雪中奮短兵, 東興之戰成大功

到了十一月,魏出動15萬大軍,司馬師下令王昶等三路兵馬襲擊吳國。十二月,王昶進攻南郡,丘儉進攻武昌,胡遵、諸葛誕率七萬大軍攻打東興。

十一月十九日,吳太傅諸葛恪率兵四萬,日夜兼程,救援東興。胡遵等人命令各軍作浮橋渡水,陳兵於大堤之上,分兵攻打兩城;城在高峻險要之處,不能很快攻破。

當時吳國諸將都對吳太傅諸葛恪說:“敵人聽說太傅您親自到來,等到我們上岸他們就會逃走。”唯獨丁奉認為:“並非如此。敵人調集境內兵力,帶了許昌、洛陽的全部兵力大舉前來,一定定下了明確的目標,怎能無獲而返?我們不應指望敵人不戰而退,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戰勝敵人。”諸葛恪上岸後派冠軍將軍丁奉和呂據、留贊、唐諮等人為前鋒,從山的西面攻上。丁奉對各將領說:“現在各部隊行動遲緩,如果魏兵佔據有利地形,就難以與他爭鋒交戰了,我請求快速攻上。”於是讓各路軍馬從道路上避開,丁奉親自率領屬下三千人快速突進。當時正刮北風,丁奉揚帆行船兩天就到達了東關,隨即佔據了徐塘。當時漫天飄雪,十分寒冷,胡遵等人正在聚會飲酒。丁奉見魏軍前部兵力稀少,就對手下人說:“求取封侯賞爵,正在今天。”於是讓士兵們都脫下鎧甲,丟掉長矛大戟,只戴著頭盔拿著刀和盾牌,裸身爬上堤堰。魏兵看見他們,都大笑不止,而不立即整兵對敵。吳兵爬上之後,立即擊鼓吶喊,襲擊攻破魏軍前部營壘,呂據等人也相繼趕到;魏軍驚恐萬狀四散奔逃,爭相搶渡浮橋,浮橋毀壞斷裂,魏兵自己跳入水中,互相踐踏著逃跑。魏軍前部督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人都沉沒在水中,死者數萬人。韓綜過去是吳國的叛將,多次為害吳國,孫權常常痛恨得咬牙切齒,諸葛恪命人送回韓綜首級以祭告大帝廟。繳獲魏軍的車輛、牛馬、騾驢等都數以千計,資材器物堆積如山,凱旋而歸。這就是東興之戰中丁奉“雪中奮短兵”的故事。戰後,丁奉因功升為滅寇將軍,封都鄉侯。

丁奉雪中奮短兵, 東興之戰成大功

東興之戰魏國大敗而歸,死傷無數,司馬昭因此戰的戰敗而被削去侯爵。

因此戰魏軍死傷者眾,對禮制居然也產生影響,據《晉書·禮志中》所載,溫嶠以寇侵為由,不至其母的殯葬,引起朝廷非議。司馬睿讓群臣議論,論者提及東關故事:三年喪期完後,禮除。

據《宋書·鄭鮮之傳》提及東關之役死者眾多,司馬昭下令喪禮從簡,守喪期間也不禁止婚嫁和入仕。永嘉之亂后王敦復引這典故,因是當時環境下的國家大事;《陳書·沈洙傳》講述東關一役,棺材不夠葬禮無期,議以為禮無終身之喪,因而制使除喪服。

丁奉雪中奮短兵, 東興之戰成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