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向本地服務商轉型思考

私企內務管理研究/潘文富

經銷商向本地服務商轉型思考

傳統的經銷商,多是以商品為紐帶,以上游廠家的品牌為市場導向、以物流配送作為主要運營方式、以商品的進銷差價作為主要盈利模式的,這個生意安穩的做了幾十年了。

可是如今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類新業態新技術新趨勢的變化,對經銷商的生意和盈利產生了直接的衝擊。

1,電商的出現,直接搶走了消費者的生意;

2,各類B2B平臺的出現,直接搶走對終端店的控制權;

3,廠家與大型零售商之間的直接合作、中央採購、總倉配送、無需經銷商的介入;

4,專業物流商的出現,使得普通零售店全國範疇的小批量訂貨成為可能;

5,資本對經銷商的收購,使得某個競品經銷商規模瞬間放大;

6,廠家所聲稱的區域保護和價格體系維護,實際執行力和保護作用非常有限;

7,無論經銷商的生意量如何,廠家每年都是要提升年度業績指標的,若是無法完成,廠家有權分切市場,或是再開新經銷商;

8,甚至,廠家與經銷商的合作關係也沒有那麼穩定,今年的合同不代表明年一定續簽。甚至廠家人事變動,都會導致經銷商的經銷權出現變化。

這些變化不是某個區域的,也不僅僅是某一兩個行業,而是全國全行業型的變化,對經銷商生意空間和盈利空間,產生了直接的擠壓。同時,除了這些外部的因素,經銷商內部的管理也是問題頻出,諸如產品組合、客戶管理、人事管理、規範化系統化建設、成本控制等等一系列問題。在內憂外患的共同夾擊下,經銷商的盈利能力持續下降已經是常態化。甚至,還存在被整體取代的風險。

生意永遠有得做,只是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得要與時俱進,保持應變和創新。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經銷商傳統的運營和盈利模式,已經玩不下去了,那麼,就得要進行應變和創新了。

經銷商的存在,對上游廠家來說,主要是解決對零售終端的覆蓋和服務問題,對下游零售終端來說,是商品供應商。若是跳出商品經銷的這個圈子,其實還有很多生意有得做。

經銷商多年的生意運營,手上也是積累了很多資源的:

1,對當地市場的熟悉;

2,已經有一個較為穩定的下游零售終端群體;

3,有倉庫車輛辦公室等硬件條件;

4,在當地市場的影響力和口碑;

5,多年積累的當地社會關係;

6,執行團隊。

這些資源整合起來,還能做什麼事情呢?商業運營,往往是靠滿足別人的需求來賺取利潤的,而需求是多元化的。例如:對於零售店來說,需求的不僅僅是商品供應,還有門店產品結構調整、店面優化、會員制管理、消防驗收、店內防損、新店尋址等需求;對於同行經銷商來說,需求的可能是成本控制、員工培訓、網點開發、儲運外包等需求;對於廠家來說,需求的可能是新經銷商開發、終端鋪市、駐外業務員監管等需求。

面對上游廠家,同行經銷商,下游零售商等多元化需求,經銷商通過整合自身的相關資源,完全可以滿足其中的部分需求,從中即可賺取服務費,以此作為新的盈利模式。即是從傳統的單一商品經銷模式,轉型到綜合型的服務模式。也就是成為本土化綜合服務商。

本土化的綜合商,依託的是經銷商在本地多年的資源積累,尤其是人脈資源。這一點,廠家做不了,京東阿里也做不了。同時,經銷商在給下游零售商進行綜合服務時,原有的商品經銷生意可照常運營,還可以藉機進行零售商深入考察,尋機進行股份介入。

從經銷商轉型到本土化綜合服務商,從賺取商品進銷差價,到賺取服務費,這一模式突破之後,即便不做商品經銷,生意照樣有得做。

經銷商向本地服務商轉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