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一溝一窪這一年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期間,不顧路途遙遠、山路坎坷,來到了深度貧困地區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蹲在地裡察看玉米長勢、俯身看村民飲水井、坐土炕沿上和貧困農民促膝交談;同時,他還去到了已經改造一新的宋家溝新村,肯定了當地通過易地搬遷改善村民生活條件的思路。

一年間,總書記的牽掛給當地幹部群眾以極大鼓舞。如麥浪翻滾一樣壯闊的,是擼起袖子加油乾的動人場景;比炎炎盛夏更為火熱的,是撲下身子抓落實的創業激情。

一年後,趙家窪村整村搬遷了,並實現了綠色轉型;宋家溝新村旅遊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到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眼看,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就要兌現。

趙家窪村

趙家窪村區位偏僻,自然條件惡劣,耕地的3/4都是25度以上的坡地,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如何擺脫深度貧困?當地採取整村搬遷措施將村民安置到縣城、中心村等地,並給予生活補助和幫扶。

如今,趙家窪村舊址已經宅基地復墾、荒山坡地退耕還林,最後留守的6戶21位村民搬到了廣匯園移民新區,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

家亮堂,心更亮堂

貧困戶曹六仁一家搬離了三輩人賴以生活的“窮窩子”。住在縣城亮堂堂的兩居室樓房裡,過著週一至週五到工廠上班,每月掙2800元工資的工人生活,曹六仁還難以相信自己真的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耕作不賺錢”了。

就在大半年前,曹六仁家還生活在深度貧困地區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村子位於一條山谷之中,全村只有900畝貧瘠、不存水的旱田,僅有的一口淺層滲水井勉強能維持村民的飲用水供給。

為了解決偏小窮漏村莊“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忻州市決定對趙家窪村實施整村搬遷。

去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期間來到即將整村搬遷的趙家窪村,坐在曹六仁家的炕沿兒上和老兩口拉家常。“交談間,總書記最關心人往哪裡搬、錢從哪裡籌、地在哪裡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等問題。”曹六仁對總書記的暖心話句句記憶深刻。

“對此,忻州市要求全力推進整村搬遷‘3673’行動計劃。”忻州市副市長裴峰介紹,對納入全市整村搬遷的797個村在3年內分三步整村搬遷,實現應搬盡搬;堅持精準識別對象、新區安置配套、舊村拆除復墾、生態修復整治、產業就業保障、社區治理跟進等六環聯動;破解“人、錢、地、房、樹、村、穩”等七大問題;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統一。

趙家窪村第一書記陳福慶介紹,當地幹部為每戶每人制定了搬遷後的幫扶政策。年輕人,通過就業培訓讓他們有一技之長;中年人,在縣城或移民安置點提供工作崗位;老年人,由各級財政對他們生活進行兜底。

宋家溝新村

在整村搬遷中,宋家溝新村具有樣本範式的意義,對徹底解決貧困問題,作了非常有效的探索,使搬遷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

如今,貧困小村變成了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涼皮5元一碗、民宿100元一宿……通過發展旅遊產業,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獲得感更強了。

搬得出更要幹得好

團體遊、自駕遊……每逢節假日,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新村便會迎來絡繹不絕的遊客。

日新月異、安康生活。這是李改恢這些“新移民”們共同的感受。李改恢是從東溝村隨整村搬遷而來,因為腿部殘疾,對於新家自來水入戶她的感觸很深:“自打記事兒起就要趕著毛驢到1裡地以外的河邊馱水,一次打回兩桶水要省著用。”如今,生活便利了,李改恢還在空閒時間自制一些涼皮、涼麵,“5元一碗,旺季的時候一天能有不少收入。”

如今的宋家溝村,鄉村旅遊如火如荼。在太原打拼了10多年的王保平也被吸引回來創業,在村口開起了店鋪,“遊客量上來了,賣工藝品、土特產,開設民宿,效益還不錯。”

村民從土地瘠薄、交通不便的山溝裡搬出來,居住相對集中,生活也方便一些。但是搬出來就能一勞永逸嗎?貧困群眾搬了新居之後,能不能既安居又樂業?

脫貧要有後勁兒,根本在強產業。“忻州按照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宜養則養、宜工則工的原則,確保產業發展的生命力。”忻州市副市長裴峰表示,“以一縣一業一園區”“一村一品一主體”為載體,重點發展貧困人口能夠受益的特色農業、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和服務業等產業,拓寬貧困戶的增收渠道。

“不是‘擼起袖子加油幹’,就不會幸福從天降。”63歲的燕家村貧困戶張保厚身體還算硬朗,搬到新村後他並沒有坐享安逸的生活,而是經政府介紹到岢嵐祥熙農牧業養殖有限公司打工。用他的話說:“能幹點兒啥就乾點兒啥。”

上午10點,張保厚在羊圈門口數羊,清點好400只綿羊後,餵了一些水,便趕著羊群上山了。“一天來回走六七里路,這對俺來說不算啥,關鍵一個月能掙2000元呢。”

宋家溝新村的“新”更體現在每個貧困戶精神面貌上。精準施策之後,大家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動力得以釋放,物質上的脫貧和精神上的脫貧得以協同。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的重要講話精神,忻州市把整村搬遷作為頭號工程,力爭3年建成300個像宋家溝一樣的扶貧開發新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