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峰:要防止鄉村振興造成更大的不平衡

賀雪峰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

十九大報告報告指出,在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城鄉發展不平衡就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從收入和消費來看,201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費支出分別高達農村居民的2.72倍和2.28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縮小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性。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增加國家對農村的公共投資,改革制約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使農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從而縮小城鄉差距。

不過,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城鄉差距的長期性、動態性和相對性,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都必定同時是城市化的過程。人財物向城市集中,可以產生聚集效應和規模效益,城市不僅更能容納新的生產力,而且更能夠產生科技進步。農村人財物向城市聚集,城市發展就快,城鄉差距就拉大了。不僅如此,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土地作為生產資料屬於公有,所有農戶家庭都有村社集體分配的宅基地和承包地,當前中國實行不允許農民失去土地的體制,從而為進城可能失敗的農民留下了返鄉退路。正是存在返鄉退路,農民進城失敗就不願意待在城市漂泊,而會返回農村。中國保留農民返鄉退路的體制防止了中國出現其他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大規模貧民窟。進城農民有能力在城市體面安居就在城市安居下來,無法體面安居就返回農村。也就是說,中國為進城農民保留返鄉退路的體制消除了城市貧民窟,也就是消除了城市內的二元結構。或者說,中國通過城鄉二元結構消除了城市內的二元結構,而不是如其他發展中國家通過窮人進城富人下鄉表面上縮小了城鄉差距,實際上卻使進城農民無家可歸而在城市形成了龐大的貧民窟,和相對城鄉二元結構問題更大的城市內的二元結構。

贺雪峰:要防止乡村振兴造成更大的不平衡

之所以說城市內二元結構比城鄉二元結構問題更大,首先是因為無法在城市獲得穩定就業與收入從而無法在城市體面安居的進城農民,如果有返鄉退路,他們大多願意返鄉,而不願在城市漂泊。農民返鄉,與土地結合起來,不僅有自己的住房,而且有農業收入,有熟人社會的關係,落葉歸根,就有了身體和心理的安全感。農民與土地結合起來可以輕鬆解決生存問題,看起來現金收入遠低於城市,實際生活質量卻可能不差,尤其有大量閒暇時間。中國現行體制允許農村進城,同時保留農民返鄉退路,進城農民會依據自己家庭情況來理性決策留城還是返鄉。返鄉是農民的權利。

其次,以城市貧民窟為典型的城市內二元結構,將大量缺少就業與收入機會的進城失敗者聚集在一起,貧民窟居民缺少收入,漂泊不定,必定是身心俱疲,未來沒有希望,這樣的龐大貧民窟本身就會產生出治理難題,產生出社會秩序難題。一旦出現經濟金融危機,就很容易助推形成社會政治不穩定。發展中國家之所以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城市內二元結構容易造成社會政治不穩定。當前中國城鄉二元結構下面,農村成為了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與蓄水池。

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目的是縮小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差距。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中最重要也最基礎的“產業興旺”,以及“生活富裕”,卻可能產生新的不平衡。

要在當前農村實現產業興旺,顯然有很大困難。因為鄉村工業存在面源汙染以及小散亂汙的問題,工業進園區已成共識,“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鄉村工業已經不再可能發展了。從政策部門的解讀和地方政府的規劃來看,全國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產業興旺”,大都集中於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面。簡單地說就是要賺城市人鄉愁的錢。在一些具有區位優勢和旅遊資源的地區,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以吸引城市遊客,形成興旺的產業。國家有關部門也出臺多個政策文件從財政資金政策優惠方面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踐中也有了很多三產融合發展成功的案例。通過三產融合,吸引城市遊客,不僅實現了農村的產業興旺,而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新增就業和收入機會。農村軟硬設施大幅度提升,強富美的農村若隱若現地正在到來。

不過,在中國只有42%戶籍城市化率的情況下面,指望靠城市人鄉愁消費來賺錢的產業興旺(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肯定不可能惠及全體農民,而只有那些具有區位優勢和旅遊資源的極少數農村地區和農民群體才有通過三產融合獲利的機會。相對於一般農村地區,這些具有區位優勢和旅遊資源的農村地區已有優勢資源條件,現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國家又通過政策對這些具有資源優勢農村進行扶持,甚至投入財政資金打造基礎設施,比如很多地方政府動輒投入幾千萬元對具有資源優勢村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就將寶貴有限的公共資源集中到優勢地區和優勢人群,從而錦上添花了,一般農業地區的一般農民反而更少獲得公共資源的陽光雨露。

鄉村振興戰略也傾向於支持農村具有經營能力的強勢群體,比如種田大戶,傾向推動資本下鄉,結果就可能是,更加現代、更大規模的農業反而剝奪了佔中國最大多數小農的機會,尤其是可能剝奪老人農業的機會。對於缺少在城市就業機會的農村中老年人,他們耕種自家承包地,不僅有農業收入,而且有勞動意義,有建立在農業生產基礎上的村莊熟人社會的社會關係。正是與土地結合起來,農村老年人更能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鄉村振興不能鼓勵支持資本下鄉,鼓勵支持年輕人回鄉,而剝奪當前十分需要土地的佔中國農民絕大多數的弱勢群體的機會。

2035年是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節點。從現在到2035年的鄉村振興戰略,與從2035年到2056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階段的鄉村振興戰略,有本質的不同。毫無疑問,現階段的鄉村振興戰略是服務和服從於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戰略的。而中國要基本實現現代化,就必須避免其他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中等收入陷阱,就不能產生大規模城市貧民窟,就應當為進城農民保留農村退路,就有必要通過保留城鄉二元結構來防止城市內二元結構。

而從農村社會內部來看,2035年之前的鄉村振興戰略,重點顯然不是要在少數地區為少數人造富,不是要搞錦上添花,而是要為佔中國農民絕大多數的小農戶包括老人農業提供基本的生產生活服務。國家資源是有限的,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家有限資源應該惠及絕大多數農村地區和絕大多數農民,他們才是決定中國能否夠順利實現現代化的關鍵。

2018年5月13日下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