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密度多少為好呢?

杜紹印

首先,合理的種植密度使玉米獲得高產的前提條件。合理的種植密度可以構建合理的群體。從多地高產的經驗來,通過增加種植密度,保證祖國的群體,是實現高產的重要措施。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增加種植密度,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密度,而導致倒伏或者是玉米粒重的降低。

曾經有人對2006年到2010年全國159塊玉米超高產田到產量三因素進行了統計,平均畝產1112.8公斤玉米產量三因素分別為:畝穗數5930,每穗541粒,千粒重360克,穗粒重198.1克。同時,統計也表明了超高產田的產量構成因素變化幅度比較大,畝穗數的變化幅度在4240到9050穗,相差一倍還多。

通過對產量及其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也發現了產量跟畝穗數呈顯著正相關。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畝穗數是獲得產量的前提。通過合理的增加種植密度,構建合理的群體,協調好群體與個體,以及產量構成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更有利於獲得高產和穩產。80%的超高產田畝穗數在4500到6500株之間。當然在一定範圍之內,隨著種植密度增加,可以提高生產水平,但是高密度種植對玉米抗倒伏的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確定合理的密度時一定要考慮到玉米的品種特性,基礎地力和栽培水平。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多提寶貴意見。


南繁北育2017

請一定記住:玉米適當稀植,更高效!

特別是在當前的現階段條件下,胡亂的“高密度”只會導致減產減少!【因為抗性變差】。

玉米種植,所謂的“高密度”和“超高密度”,至少現階段在當前的中國是不現實的,因為中國的氣候、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方面,都和美國有很大差異。同時,真正的“適合高密度”的“高抗”品種,目前有嗎?

筆者不同意當前極端的追求“高密度”,也不是倡導極端的“稀植”,僅僅是對當前玉米種植中“過於密植”造成的諸多弊端而提出適當降低密度的“中等密度”的觀點。請那些迷幻著“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的狂熱分子們,以及更多沒有時間學習和思考的人們,多動腦子想一想。

首先,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和遼寧丹東農科院豐光等玉米春播試驗品種6個 ,都是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出現了“三升、七降”:

株高、穗位高、禿尖度3方面,隨著密度的提高而升高;

莖粗、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粒長、粒重7個方面都隨著密度提高加而降低。而且,且莖杆細弱,抗倒性差,發病較重。

其次,再看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新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聯合試驗,相對耐密的品種958春播試驗數據【見附圖】:

“一兩個例子或許是忽悠人的,多個例子相互驗證才是提高自己的”!——這是筆者從事農技推廣近30年來的最大感悟。下面筆者將從“高密度與籽粒機收”、“增產問題”、“品種問題”、“耕地問題”、“肥水問題”、“倒伏問題”、“病蟲害問題”七個方面逐一的分析論述的《“七論”玉米降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

給你更新、更真、更好!歡迎關注“十星科技”頭條號或公眾號shixingyumikeji,願意幫助更多高科技素質的【智慧型農民】在當地“一鳴驚人,名利雙收”!



十星科技

玉米種植的密度根據不同品種的玉米有著不一樣的需求。中熟品種鄭單最適宜的密度範圍是4300–到4500之間,中熟品種農大最適宜的密度範圍是3000-3200之間,中熟品種魯單最適宜的密度範圍是300-3500之間。所以種植玉米我可以根據其品種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行間距。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行間距也就是所謂的種植密度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你玉米苗的長勢與最後玉米粒的收成。


一個好的行間距可以起到玉米之間通風的作用,保證玉米之間氧氣與二氧化碳量的充足。一個好的行間距可以使每一株玉米都能接受到充足的陽光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使最後的玉米籽粒變的更加的飽滿,收成效果更佳。一個好的行間距還有利於玉米開花時節的授粉行為,說到這些行間距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他有利於前期的施肥與除草,千萬不要小看這兩個細節,它可以說是玉米後期長勢與收成的決定性因素了。

最後告訴大家千萬不要盲目的將玉米密植,想要產量高行間距很重要。

最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華夏教育百科

我是賣化肥農藥的,同時也經銷種子,當看到這個問答時,我覺得回答很為難,因為玉米種植密度問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解釋清楚的。

傳統的種植方法,如“有錢買種無錢買苗”,已被精播技術所取代。以前我賣玉米種,每畝播種量按5斤銷售,現在按粒賣!每袋4000粒左右。那麼畝用粒數也就是種植密度是多少呢?從幾個方面說一下。

1,品種

不同的玉米品種,要求的種植密度不同,有稀植型,有耐密型。一般說來,晚熟品種高大,莖葉旺盛,可稀植。早熟品種密植。

葉片平展者稀植,向上衝者可密,半平半衝者居中。

2,外因

同一品種因不同地塊種植密度不同,肥地宜密,薄地稀,不能“一個方子抓藥”,“一視同種”!

水澆條件不同,種植密度也會不一樣。水澆條件好的,可密植,否則稀種!

因地區不同而種植密度不同,如黑龍江可劃分第一,第二,第三等幾個積溫帶,因所需積溫不同而密度各異。

玉米的種植密度因各地溫度,降水量不同而不同。

玉米的密度因水,肥,氣,熱等的不同而不同,合理的密植對提高產量有很大的影響!

我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可歸結為

大棒玉米品種可畝留苗3200--3500株。

中棒品種可畝留苗3500--4000株。

小棒玉米品種畝留苗4000--4500株。

如今分散的種植結構,擁有精播機器的人,會根據玉米品種,地塊等給你單獨調試嗎?不“一視同種”也一視同種了!


莊稼小醫生

玉米作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廣的農作物,其中種植栽培管理的方法也是多有不同,每個品種都有著自己的特徵特性和自己適用區域,樓主提出的玉米種植密度多少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現在的玉米種子類型,瞭解以後就可以知道樓主提出的問題的答案。


緊湊型

緊湊型也就是種子技術所稱的豎葉型,它的葉片開張角度小,有的玉米品種甚至會直立上衝,植株相鄰葉片交叉隱蔽幾率小,相對受光面積大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在種植的過程中增加種植密度,以加大光合面積。

目前,種子市場推廣的幾個最廣的玉米品種代表是國審鄭單958,國審先玉335等品種都是緊湊類型,夏播生育期都在95-100天左右。它們的特徵特性都很類似,每畝的種植栽培密度都在4000~4500株,(這是在實驗田所留的株數),在現實中大田裡保留的株數基本都超過了4500株左右,這是緊湊型玉米每畝要保留的株數。



平展型

平展型玉米品種葉片開張角度大,相互交叉的機會加大,如果密度跟豎葉型一樣,那麼會廕庇度加大,會妨礙光合作用的進行,顧此我們平展型的玉米會加大株距距離。市場上代表品種為國審農大108,夏播生育期在100天以上。等還有一些其它國審品種,此類品種喜歡的每畝株數都在3000-3500株,在農民的播種實際大田裡,都在3500株以上。

這是目前市場上兩大類型的每畝密度,此密度也是根據當時省審和國審來定的,但是根據各地農民的習慣,都會加大每個品種的密度。在著提醒一句農民朋友:在加大密度的同時,一定注意合理,不然會導致減產。


米麥農視


玉米種植的密度多少得根據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1、玉米品種和各個區域


目前我國的玉米主產區種植的玉米品種主要還是以鄭單958、先玉335類型的為主,從這倆品種中改良出來的後衍品種種類繁多但種植密度卻是萬變不離其宗。


首先說一說這兩種類型的品種在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種植密度,黃淮海玉米主產區幾乎全部是夏播玉米。密度正常在4500株/畝。隨著區域的變動密度也有一定的變化,無論怎麼變都是在4500株/畝上下浮動一千株為最大區間變化。


其次就是另外的兩個最大的玉米主產區即東華北玉米主產區和西北玉米主產區。這兩個區域都是春播玉米區,其種植品種雖有些出入但是種植密度變化不大仍然維持在4500株/畝左右。


第三就是個別區域種植的玉米品種本身就是高密度玉米品種,這些品種密度一般都在5500株/畝。這類型品種在玉米主產區目前看並不受歡迎。



第四就是低密度區域,例如河南的西部山區遼寧的南部山區等地主要種植以希植大棒品種為主,這類品種的種植密度一般在2800~3800株/畝。

2、肥水條件和密度的矛盾

現在很多農民都會犯同一個錯誤就是無論上多少肥料都想把玉米密度上的很高,事實證明這是不對的。舉個例子:桌子上就只夠三個人吃的飯結果來了五個人來吃,總是會有吃不飽的現象。玉米也是如此,想上密度必須在品種抗倒性等綜合性狀的允許下多使用肥料。俗話說,玉米是個大肚漢能吃能喝又能幹,這是符合科學道理的。


綜上所述:玉米品種在河南、山東、河北以及廣大東北華北西北區域種植密度大多以4500株/畝的中等密度去種植,有個別低密度或者高種植密度區域都不入主流。從目前我們所種植的玉米品種所適宜的最佳密度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密度過低即便是肥水可以的條件下仍然沒有產量,密度過大肥水往往跟不上改變玉米生長的正常現狀非但產量上不去而且會出現倒伏空棵等風險。

筆者認為根據具體品種,具體地塊合適的安排玉米品種的種植密度才是最科學最主流的玉米種植密度……


三農先生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溫不一,地理條件以及雨水分佈不均,這些因素決定了玉米種植密度也不一樣。除此以外,玉米品種和種植密度也有很大關係。玉米植株葉片寬厚平展,秸稈較高,抗風力弱的,應該減少密度。葉片窄薄,葉捎上挑,秸稈相對較矮,這種玉米品種抗風力強,可以增加種植密度。

我們這是延海地區,屬於海洋型氣候。到了夏季,陰天雨水較多,日照天數較少,晝夜溫差也小。如果玉米種植過密,很容易造成植株突長,導致玉米枯秸而又早期枯葉,不抗風。特別是在玉米大喇叭至受粉期,正好在7月20日到8月20號左右,每年在此期間都有颱風從黃渤海岸登陸。有不少年月給玉米造成了大面積倒伏現象。偏偏在這時候又是雨水頻繁期,也影響了玉米受粉質量,如果種植密度大,葉片相互遮擋,更影響了玉米受粉,造成了玉米空秸不結穗情況發生。所以我們這每畝(666.6平方米)地玉米種植密度為2000—2300株。這也是我們這玉米低產原因。

遼寧北部地區,屬於大陸型季風氣候,晝夜溫差較大,這個條件不易造成玉米突長。有利於葉片營養物質積累,有利於秸稈硬化。增加了抗風能力和抗倒伏現象。而遼寧北部在夏季風力也很小,玉米不易倒伏。特別是進入8月份,陰雨天相對我們這較少,有利於玉米受粉。所以遼北地區畝保苗為3000棵左右。因此遼北玉米產量高於遼南。


山野50

我種過十來年莊稼,對農村農民農業多少懂一點。玉米植株密度,要看地力、品種、氣候來決定。現在玉米高產,靠的是密植和高肥力,一般株距二十公分之內。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生產隊還沒結散,那時候沒有人工培育的糧食種子,沒有化肥,沒有農藥,全是天然的、日精月華、陽光雨露、物競天擇的自然產物。真好吃啊,誰家做啥飯,大門外都能聞到。但低產,苞米株距半米來遠,棒子也小。

其實,大自然的饋贈,是符合大自然發展的。人工製造的某些東西,會掠奪自然、毀滅自然。人工培育的高產玉米,需高肥、耗水、耗地力,榨乾了土地的精華。我種地時,那黑土地黑油油的,地皮之下有蟲的世界,土是活的。現在,黑土變成灰色了,地皮之下毫無生機,土已經死了。



肖小平15

玉米種植的株行距,要根據品種類比、土地狀況及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科學計算,既不能過密,也不能太鬆稀。隨著現在玉米種植技術水平和生產條件的提高,特別是緊湊耐密的高產和抗倒伏雜交品種推廣,玉米進行合理性的密植可以取得顯著性的增產效果。


那麼如何確定玉米的種植密度呢?

一、根據品種特性決定

1、根據品種特性決定密度

①雜交平展型中晚熟玉米:具有株型高大、葉片寬多、穗位以上葉片和主杆夾角較大的特點,畝種植密度3000-3500株。

②雜交豎葉型早熟耐密玉米:具有株型緊湊、葉片上衝、穗位以葉片與主杆夾角較小的特點,適合在收麥後播種,畝種植密度4500-5000株。


③中間型。此類品種介於緊湊型和平展型之間,大部分屬於中早熟耐密品種,適合麥壟或油菜地套種,畝種植密度3500-4500株。

2、根據畝產量和品種特性決定種植密度

①400-500公斤/畝的產量地塊,雜交平展型玉米品種畝種植密度3000株,雜交緊湊型玉米品種畝種植密度4000株。

②500-600公斤/畝的產量地塊,雜交平展葉型玉米品種畝種植密度3500株,雜交緊湊型中晚熟大穗玉米品種畝種植密度3700-4000株,雜交緊湊豎葉中穗型玉米品種畝種植密度4500株。


③畝產量在650公斤的地塊,雜交緊湊中穗型畝種植密度5000-5500株,雜交緊湊大穗型畝種植密度4500-5000株。

二、根據土地狀況決定種植密度

土壤肥力高、土質輕、通透性好、保墒保水性強的地塊,適合密植;土壤肥力低、土層薄、土質粘重、透氣透水差、保墒保水性差的地塊適合稀植。

三、根據玉米生育期長短決定種植密度

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種、抗倒伏型和株型緊湊的品種適合密植,生育期長的晚熟品種、抗倒性差和株型平展的品種適合稀植;大穗型品種適合稀植,中、小穗型品適合密植;高稈品種適合稀植,矮稈品種適合密植。

四、根據自然條件決定種植密度

降水多、灌溉條件便利的適合密植,降水少、灌溉條件差的適合稀植;透光透風條件好的地塊適合密植,透光透風條件差的適合稀植。

五、人工播種的適合稀植,機器播種的適合密植;此外,一般來說,在平均種植密度的基礎上,密植可以增加400-600的播種量,稀植反之減少400-600的播種量。


農技小揹簍

作為糧食作物主產區之一黑龍江省,我是黑龍江省第四五積溫帶的,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玉米適應性強,用途廣泛,產量高,我國各地均可種植,不同地域種植密度不一。


我們這地處東北寒地,無霜期短,一般種植早熟品種,成熟期110天,種植株距15釐米,畝保苗6000-6500株,單粒播種。畝產能達到1600斤以上,所以說因地合理密植產量就是高。

在說一下中熟品種,成熟期120-130天須有效積溫2300度左右,種植株距25-30釐米,畝保苗3500-4000株,單粒播種,產量應該比早熟的高。

以上是我自己的經驗,朋友們可以點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