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苗阜王聲的相聲?

浮生若meng浮沉如kong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苗阜王聲二位的相聲聽過不少,感覺他們的相聲很有特點,他們的作品不同於傳統相聲的一頭沉,也有別於牛群馮鞏的子母哏。苗阜負責出醜,負責逗,王聲負責嫌棄,負責諷刺,負責給他指正。他們早期大多數作品都是如此。



二人表演的時候,苗阜的語速很快,包袱大多也比較聚集,而王聲在旁邊搭話不緊不慢,再加上王聲的表情有趣,普一亮相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也是他們在出道初期就能俘獲大量粉絲的原因。


但是苗阜說相聲屬於半路出家,這和好多在小劇場說相聲的一樣,是藉著郭德綱德雲社撐起的相聲熱之後出現的。其本身的造詣和郭德綱相比差的太多。正是因為功底不足,所以導致了很多舊瓶裝新酒的作品,而創新的不足,就導致了後期好作品不多。希望苗阜能靜下心來,多搞搞創作,別再過多的參與相聲內部的鬥爭。


感覺現在的苗阜很危險,出名了,也當官了,但就是不好好說相聲了。熱衷於上綜藝,當評委,甚至搞演講,但是由於其文學功底不夠深厚,還鬧出了不大不小的笑話。特別是當上曲藝家協會的委員之後,更是頻頻攻擊為相聲的復活做出極大貢獻的郭德綱,這就導致了很多原本喜歡他倆相聲的觀眾越來越反感他們。

本來他倆的相聲就已經陷入了瓶頸期,這需要二位靜下心來,多學習多研究多補充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而反觀苗阜卻越來越浮躁,長此以往下去,二人恐怕終將成為相聲界流星。

忠言逆耳。希望苗阜的粉絲理解。


靖逸軒主

不知道很多言辭鑿鑿得出來“差”的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

評價任何事情,包括相聲好與差,先要分清楚一件事情,“我”是如何得出來結論的?



是別人都說差,我也跟著喊差?那我連獨立思考能力都沒有,到底誰差了?

即使“我看見身邊的人都說差”,那也要考慮如果我身邊是郭德綱這種水平的人,那別說苗王差了,往這個相聲行業倒騰幾百人,郭德綱都有資格評價“他們差”。但是,我不能跟著這麼評價啊!我不是郭德綱啊!我沒有郭德綱的水平,再評價別人差,起碼我這個人品是夠差了。

人云亦云評價別人專業差,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水平低!

你可以說“我就是不喜歡苗王”,這個是個人審美和習慣喜好問題,但是沒有資格言辭鑿鑿說人家差!


小黑豆

苗王相聲還真不是大家寫的那樣差,青曲社是繼郭德綱以後國內唯一一個可以拿出來和德雲社相比較的民間相聲團體。



相比於德雲社,青曲社偏安於西北,利用鄭小山兄弟所光大的陝派相聲為根基,乘勢於陝西創建陝派文化的大勢,雖然出身不是相聲發源地,但努力耕耘,在西安創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當然就相聲專業的功底,相聲市場的正統,相聲受眾的比例以及相聲拓展的資源來看,青曲社比德雲社差了很多,



在發展前期,青曲社和德雲社互相呼應,記得青曲社自己劇場開業,郭德綱親自派弟子送過去花籃祝賀。而郭德綱徒弟們想在西安發展,青曲社也竭盡綿力,幫助其在陝西的事業。至於後來怎麼就成了互相嘲諷,互為敵人就不得而知了。

就以兩人為代表的青曲社相聲,相比德雲社的風格,更接近於改良相聲,要是考量不錯的話,在中國相聲里加入英語的梗,用八零後人群求職的漫畫作梗,用世紀之交的現代語言作梗,應該首推青曲社,用八零後人上學時代壓力大,對知識不求甚解的填鴨,是我們這代人所共有的成長記憶。

所以總的說來,以苗阜王聲為代表的青曲社抗起弘揚陝派文化的大旗,用陝派相聲為發力點,綜合學歷在目前整個相聲界相對較高的優勢,不去求取零售票銷售而轉型團購營銷,重創作,求共鳴,利用陝西曲藝健在的老人為人脈資源,讓自己走出陝西,走向北京和天津,逐漸立足於整個曲藝界。核心是把相聲當作藝術來做。不足部分就是群體相聲專業基礎較弱,對目前媒體駕馭能力弱,因此在這些方面還有待於提高。


慕容曉春

差不差,得市場說了算,觀眾說了算。

那年為了搞什麼反腐相聲,又是調研又是採訪,出來的那叫什麼玩意兒。。。說又說不清,罵又不敢放開了罵,哎,就像拉屎便秘一樣難受。

說滿腹經綸的時候挺好的,繼續努力,提升業務水平,老老實實的幹活吃飯不就得了,非往名利場裡鑽,一邊罵人家跑綜藝不務正業,輪到自己的時候就各種嘚瑟。

說相聲就好好幹,別整天這個那個的,市場大勢如此,就憑你們嘀咕嘀咕就能把老郭掀翻了?只要觀眾支持一天,老郭就倒不了,這都看不清,還四處瞎撞,弄到最後自己狐狸沒打到,還惹一身騷。


網上的那些舊事

不是相聲差,基本功也不錯,相聲表演也走心,但是,做事差,人品有問題。我以前不止一次評價苗某了,各位去他的相聲裡找答案吧。看看這個姜昆看中的順手的槍,說的相聲,是不是姜昆所謂的“三俗”相聲。是不是很多內容比郭德綱“俗”得多,主流內部互相打臉的經典姜苗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