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猛將如雲,最厲害的五個人分別是誰?

娛樂小嘰裡咕嚕

《天國五王,五虎將傳》

漢末分三國,蜀有五虎上將,魏有五子良將,吳有東吳四英將。

太平天國可謂不遑多讓。五天王,五虎將聯袂出演,天國之威由此可見!

先看天國五天王!

第一王,東王楊秀清

太平天國開始是洪楊並列。洪就是洪秀全,楊就是楊秀清。洪秀全基本無軍事才能,太平天國運動初期,他是政治和宗教領袖,而東王楊秀清則是軍事統帥。楊秀清藉助洪秀全思想力量,假託天父附體傳教民眾,扭轉了拜上帝會,因為前期準備不足行將垮臺的嚴重局面。 可謂締造天國第一人。也是太平軍精神領袖。

第二王,悲情英雄,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年少成名,少有大志,最愛讀《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為人仗義疏財,廣交朋友有及時雨之風格。天國建國後被封為翼王稱五千歲。他領軍出征戰無不勝,穩紮穩打,胸懷韜略。為免天國分裂,毅然出走。識時務,有擔當,最後一片石之戰。兵敗被俘。受千刀萬剮而死,可謂可悲可嘆。

第三位,忠王李秀成。

號稱天國第一英才,時人評曰 “李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讓李鴻章”可謂天國難得有數的全才。更兼為人方正,大氣,還忠心耿耿,為太平天國中期重要將領,中流砥柱。兵敗被俘後,在臨刑前還談笑自若,口述絕命詩敘其盡忠之意。

李鴻章曾書信予曾國藩,感動讚譽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能得敵人如此敬重,是為人傑。

第四位,舉世無雙英王,陳玉成

絕對的戰將,少年英雄,驍勇善戰。年僅26歲就因誘騙中計,被解送清營慷慨就義可謂英年早逝。其人,作戰風格多變,善於包抄殺回馬槍,被稱“三十檢點回馬槍”。太平天國內訌石達開出走後,獨立支撐太平天國的就是他和李秀成。

死對頭曾國藩這樣評價陳玉成“漢唐以來悍者”,老對手胡林翼也這樣說陳玉成“近世罕有其匹”。

曾國藩曾在奏摺裡說:“天京變亂,天國將完,眼看就要滅亡。沒想到這時陳玉成和李秀成帶領這幫驍悍之徒,再次奮起反擊,偽天朝又多延續了七、八年”。洪仁玕在被俘後的自述中也寫道:“自英王被俘,大事遂不可為。” 他的作用由此可見。

第五位,求王,第一驍將林鳳翔

林鳳祥是死後追封為求王。戰鬥之時,奮勇向前,勇者無懼,是太平天國後期第一驍勇戰將。更可貴的是,被凌遲處死時林鳳祥毫無懼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五百多刀,一聲不出”時年三十一歲。

錚錚鐵骨真英雄。不畏強權偉丈夫。

下面看天國五虎上將

第一位,林啟容

曾國藩曾寫信他弟弟,嘆息曰:“林啟容之堅忍,吾輩不能及也” 。非常人也。

第二位,堅忍卓絕李開芳

李開芳後被天朝追封請王,為人作戰勇敢,李開方統領太平軍最精銳的部隊,北伐,北伐以來,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 直到陷入敵軍層層合圍,還死戰不退,最後兵敗身死。

第三位,水戰之王羅大綱

羅大綱雖未讀過兵書,但是富於謀略,善於用兵。當年天王洪秀全不堅持北伐,他說“偏安之君,絕無好下場,大好時機,必須率領人馬進兵中原,席捲海內。如今只滿足天京城稱帝,恐怕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由此可見,戰略眼光可謂卓絕。奈何天國實力不濟,最後也在北伐途中兵敗身死。

第四位,飛將軍曾天養

太平天國建立的時候,曾天養被封為御林侍衛,號飛將軍。一直都是作為天京護軍首領。深得天王洪秀全信任,但是戰功並不多,個人認為是因為天王關係坐上這個位置。

第五位,用兵如神韋俊

韋俊是北王韋昌輝親弟弟。參加革命非常早,功勞卓著,地位崇高,受全軍敬佩,在諸王之下,功勞第一要數韋俊。韋俊善於用兵,尤其是他善於在帶領少數兵馬進行防守。是後期天京保衛戰,守城主將。

奈何天國就算有五大天王五虎上將,最後還是。沒有成功,沒有推翻滿清的統治。成為中國最後一個農民起義,最悲傷的事例。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沒有明確的治國思路,沒有明確的階級支持,還在中外敵對勢力的聯合攻擊下,最後覆滅,他的失敗是必然的。空留故事於世間。


阿斗不傻

晚清中國,名將輩出,無論是太平天國陣營還是大清陣營,猛將可以說是多如牛毛,不可勝數。所以要給這些大將進行排名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過若是有標準的話就方便多了。如果按照作戰勇猛,敢於與敵人血戰到底來給太平天國評出五虎上將,我認為可以這樣排序:

第五名、北伐軍統帥林鳳祥。就作戰勇猛,敢於直衝敵軍陣營而言,北伐軍統帥林鳳祥便是不遑多讓。林鳳祥從金田起義起就一直追隨號稱天國“衝鋒陷陣”第一人的西王蕭朝貴,他作戰時經常出現在第一線,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起到鼓舞士氣的模範作用。奪取武昌時,林鳳祥率先登上城頭,將軍旗插上;攻打南京時,第一個衝破鳳儀門,迎接天王入城;困守連鎮時,依然帶著士卒衝擊勝保軍團,並親手斬殺幾十號清兵。

第四名、北伐副統帥李開芳。李開芳此人作戰之勇猛程度可以和林鳳祥相媲美,否則不可能成為北伐的統帥之一。李開芳率領的部隊號稱北伐開路先鋒,從浦口到天津,打前鋒的就是李開芳。北伐失敗後,李開芳被僧格林沁抓到北京行刑,臨刑前還一腳踢死一個劊子手,由此可知其彪悍之程度。

第三名、西王蕭朝貴。在永安分封的五王中,東王楊秀清最具政治智慧與軍事才能;南王馮雲山最具組織才幹;西王蕭朝貴則作戰最勇敢,李秀成在《自述書》中稱之為“衝鋒陷陣第一人”。蕭朝貴打仗勇猛為世人所公認,哪裡有危險就往哪裡去。血戰蓑衣渡,力保主力部隊安全;攻長沙,親臨天音閣指揮作戰,但不幸重炮犧牲。清軍將領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孔武有力,不避槍林彈雨,勇於衝鋒陷陣,攻必克、戰必勝的長毛將軍。

第二名、英王陳玉成。自古英雄出少年,這話用在陳玉成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陳玉成從童子軍幹起,但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天京事變後成為天國的核心力量。第一次攻打武昌時,陳玉成親率五十名童子軍組成敢死隊,直衝城池缺口,即刻擊潰守軍;救援鎮江時,陳玉成孤舟衝破封鎖線進入鎮江城與吳如孝匯合;三河戰役,陳玉成身先士卒,擊敗湘軍悍將李續賓,全殲湘軍精銳六千餘人,湖南幾乎家家戴孝。陳玉成作戰就一個字“衝”,勇敢的往前衝,不達目的不罷休。

第一名、關二爺曾天養。五十多歲還參加金田起義鬧革命的曾天養若說自己是第二勇猛,估計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曾天養作戰之勇猛為中國歷史所罕見,主帥衝鋒陷陣明朝有常遇春、朱棣,但身後都帶著衛隊,曾天養則真的是單槍匹馬,無所畏懼。1855年,曾天養在城陵磯紮營時正好遇到湘軍悍將塔齊布,於是二話不說,單槍匹馬衝入敵陣直取塔齊布首級,遺憾的是沒成功,無法再現關羽快馬斬顏良的奇蹟。但僅憑此一戰,曾天養可以稱之為天國第一猛將,無人可與其爭鋒。


縱橫國史

天平天國是中國農民起義的最高峰,在與清政府的對抗中,太平陣中名將輩出,清軍丟失江南大片河山,唯有仰仗蒙八旗和漢族士大伕力量去與太平天國抗衡。

求王林鳳翔

林鳳祥奉命與定胡候李開芳、平胡候吉文元統率2萬餘人從浦口開始北伐,戰安徽滁州,克歸德,於鞏縣渡過黃河,包圍懷慶時內攻堅城,外防清援軍,與敵反覆爭奪,未能破城,延誤戰機,撤圍後從垣曲進入山西,破平陽,抵洪洞,東插太行山,破臨洺關進入直隸境內。清廷大震,於京師成立巡防處,調兵阻擊北伐軍北上。

林鳳祥北伐人員進抵天津西楊柳青,於靜海、獨流鎮紮營固守,以待援軍,攻不下天津,又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靜海、獨流鎮南撤,至東光縣連鎮,與李開芳商定分軍,自己則繼續困守連鎮,由於內缺糧草,外無援兵,以劣勢兵力頑強抗擊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軍。次年(1855年)2月棄守西連鎮,集中兵力守東連鎮。雨季到來,清軍又引南運河水,將連鎮淹泡,使北伐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林鳳祥鎮定自若,連老對手僧格林沁也認為,北伐軍“雖被圍萬分窮蹙,糧米斷絕,以人為糧,或戰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最終連鎮終被清軍四路攻陷,林鳳祥因重傷,偕部分將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紹垣出賣而被俘。行刑時(凌遲)林鳳祥毫無懼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時年三十一歲。

英王陳玉成

陳玉成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他兩眼下有痣,遠望猶如四眼,因善於包抄和殺回馬槍,被稱為“三十檢點回馬槍”。14歲時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在北上過程中,屢立戰功。

陳玉成西征軍攻武昌,已數月未下,陳玉成率 500名壯士乘夜進攻東門,他派 300人在東門進行正面佯攻,自率 200人趁守軍不備,於隱蔽處將繩子甩上城牆,套佐城垛,然後攀援而上,隨即砍殺守軍,打開城門,一舉拿下武昌,被洪秀全親自提升為殿右三十檢點,統領陸軍後十三軍和水師前四軍。

次年,解鎮江之圍,隨後乘勝渡江,擊潰清軍駐揚州城外的江北大營,攻克揚州、儀徵,又回師江南,打垮清軍江南大營,迫使清將吉爾杭阿自殺。和李秀成合力解天京之圍,在烏衣會師後殲前來堵擊的清軍 4000人,隨即乘勝至浦口,夾擊並攻破清軍江北大營,殲 1萬餘人。

天平天國十年,率部會合李秀成、李世賢部再破清軍江南大營,並東征蘇州、常州;十一年,進攻湖北,迫使清軍回援,以解安慶之圍;十一年八月,安慶失陷,部隊不聽指揮,他隨眾退往廬州,被湘軍圍困。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他率部突圍至壽州,被叛徒苗沛霖誘捕,解送清營,後在河南延津殉難。

忠王李秀成

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逐漸成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擊破清軍設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天京被清軍攻陷後,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失散後被清軍捕獲。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李秀成率軍渡過長江攻安徽,企圖以進攻清軍後方迫使包圍天京的清軍撤退,由於軍中糧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圍據點接連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軍在該次出征損失慘重,“前後失去戰士數萬餘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軍亦超過10萬以上,導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隊嚴重不足僅3萬殘兵。

 李鴻章和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於本族,鴻章忠於本朝,一封忠王,一諡文忠,皆可以當之而無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讓李鴻章,其一敗一成,則天也。故吾求諸近世,欲以兩人合傳而毫無遺憾者,其惟二李乎。然秀成不殺趙景賢,禮葬王有齡,鴻章乃紿八王而駢戮之,此事蓋猶有慚德矣。

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少有大志,喜讀《孫子兵法》,仗義疏財,廣交朋友,在當地有一定威望。用兵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重視根據地,不一味貪圖名城重鎮;不拘泥一城一地的得失;善於洞察局勢,把握攻守間的轉換;胸懷全局,善於發現關鍵,從而爭取戰略上的主動;重視多兵種配合。

石達開治理軍隊非常嚴明,兵馬的配備和指揮都很有章法,善於進攻,喜歡用奇異的計謀攻擊敵人,而且勇猛過人,所向無敵。他率領兵馬作戰,經常跑到最前線,冒著炮火指揮,不顧危險;對於自己統率的兵將,看作兄弟,用手足之情對待他們,所以他的部下作戰都爭先恐後,屢建奇功。太平軍從永安出發到達金陵,大小經過了幾百次戰鬥,只有石達開的部隊沒有失敗過一次,清軍害怕的叫他——“石敢當”,看到他的部隊往往望風逃竄。

東王楊秀清

楊秀清,童年時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成人。因貧窮,未讀過書,幹過燒炭、打鐵、種地各種活計,有豐富的閱歷和智謀。

楊秀清假託天父附體,傳言會眾,扭轉了拜上帝會行將垮臺的嚴重局面。他還籌款買通官府,救出馮雲山。二十九年七月,洪秀全重返紫荊山時看到會眾已發展到萬餘人,稱讚揚秀清是“天下奇才”,承認了他代天父傳言的地位。

為扼殺太平軍,清軍派 4萬人的軍隊圍困永安。太平軍堅守半年後,糧彈俱缺,楊秀清指揮了突圍戰鬥。為麻痺清軍,他使用“吊豬計”,讓豬嚎叫,製造殺豬過節氣氛;還使用“草人站崗計”,然後於二年五月,乘清軍不備,冒雨突圍,六月間連克全州(今屬廣西)、道州(今湖南道縣)。他說服部分廣西將士克服懷土戀鄉情緒,提出“專意金陵(今江蘇南京),據為根本,然後遣將四出,分擾南北”的戰略方針。太平軍隨即東佔郴州,轉而北上,克寧鄉,佔益陽,攻長沙不克,進洞庭湖,不戰而下岳陽。沿途吸收數千挖煤工參軍,組成“土營”,提高了攻城能力;吸收大量船戶參軍,組成“水營”,提高了水戰能力。三年一月,攻佔武昌,部隊擴充到 50萬人。二月,他率太平軍順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三月十九攻克南京。

楊秀清命令石達開率軍西援,在湖口大敗湘軍,重佔武漢並乘勝佔領江西八府五十餘縣,穩定了長江中游的局勢。西征得手後,六年二月,楊秀清調回西線主力一部,由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領,進攻清軍江北大營,連破營壘一百餘座,收復揚州。六月,又命石達開率兵 3萬回援天京,與秦日綱等會合,攻破江南大營,迫使向榮自殺。


浮眼望歷史

太平天國最厲害的人有五個,馮雲山、楊秀清、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

馮雲山:雖然說洪秀全是起義眾人所推舉的冤大頭,但是太平天國能夠起家所依仗的完全是馮雲山一人之力。洪秀全除了寫了幾句破詩,幾乎沒幹什麼大事!先是洪秀全和馮雲山見忽悠不了思想開放的廣東人,遂即前往廣西傳道,而且一直沒有什麼成就!心灰意冷的洪秀全只好灰溜溜的回老家教書去了!而馮雲山呢?因為生活所迫,曾拾糞、挑擔等,同時亦不忘傳道。後來因為學識淵博被人介紹到曾玉英家(母舅為楊秀清)做客,遂即馮雲山以紫荊山為根據地,兩年後發展了教徒三千人。於是,太平軍基本力量形成。而日後風雲一時的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均在其內。馮雲山也老實,雖然自己是名副其實的創教人,可是仍然遙奉洪秀全為教主。此時,洪秀全到來,見到拜上帝教如此興旺,大為吃驚!而日後金田起義的馮雲山完全是洪秀全與楊秀清等人粘合劑,有他在,楊秀清不得不投鼠忌器,不敢肆意欺凌洪秀全。同時,馮雲山以創教之功,為了聯合楊秀清所代表的客家力量,主動屈居第四位。他不早死,天京事變不會輕易發生,太平天國也不會定都南京偏安一處!實為太平天國第一人物!

楊秀清:自幼喪父母,依靠伯父養大成人,為了過活而燒炭為生。因為是曾玉珍母舅,而馮雲山亦曾借宿曾家,兩人遂得以相識。此人雖然目不識丁,但是極其富有謀略,詐術滿腹,在馮雲山到來之前就是紫荊山山民的領袖人物。所以,馮雲山起事不得不依賴他而成功。為了取得拜上帝會軍權、教權,假借“天父”附體。天平天國一切軍務均出自楊秀清之手,後來的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也是楊秀清的主張,而且為了進一步完善太平天國的地理形勢,分別派出兩路大軍。一路北伐,遲滯北方清軍合圍南京。一路西進,奪取南京上游以屏蔽南京。但是,此人十分看不起洪秀全,常欲取而代之。最終被洪秀全算計,本人包括數萬精兵在內的太平天國精銳一晚盡喪!

石達開:如果說馮雲山和楊秀清擅長戰略,那麼太平天國最有力的戰術執行者便是石達開,可謂是太平天國最能打的將軍!初期,楊秀清忌憚石達開有意不讓石達開建功,而派遣胡以晃為首的太平軍將領打頭北伐。不料,曾國藩實在不好對付,太平軍連續戰敗,接連丟城失地一直從長沙退到九江,楊秀清不得不起用石達開。石達開首戰告捷,全殲曾國藩湘軍水師,逼的曾國藩要跳江!第二次與曾國藩交鋒,將敗退的曾國藩包圍在南昌城,險些攻破城門!後來被楊秀清召喚回朝參與攻破江南江北大營之戰。天京事變,石達開以碩果僅存的開國之王收拾太平軍散亂的人心,遭到洪秀全猜忌,出走。一路雖然所向披靡,終究沒有根據地立腳,最後想要奪取四川作為大本營,被清軍合圍於大渡河。石達開入營談判,被俘,被殺於成都。

李秀成:太平軍後期第一大頂樑柱,參與太平軍兩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當太平軍攻破江南江北之際,湘軍水師乘勝順江而下支援江北大營。李秀成聯合陳玉成集中力量對戰湘軍於三河鎮,殲滅湘軍悍將李續賓在內的七千湘軍精銳。鞏固了江北形勢。雖然李秀成對戰湘軍多是戰勝,但是自從天京事變後,天平天國已經大勢已去。清軍此時已經控制了武漢上游,隨時可以進逼天京。。再次不利情況下,李秀成率軍奇襲清軍糧草重地——杭州。同年,李秀成奔襲圍困天京的清軍和春、張國樑等部,完成了天京第三次解圍戰。隨後,李秀成進軍上海,想要拿下上海,連敗於中外聯軍。此時的英王陳玉成已經戰死,李秀成失去了重要幫手,曾國藩的湘軍趁機合圍天京。李秀成建議洪秀全讓城別走,洪秀全不聽。公元1861年8月,曾國荃攻破天京,李秀成被俘,慘遭殺害。

陳玉成:太平天國後期第二大頂樑柱。他和李秀成分別管理天上游與下游的戰區,東西呼應,為延續太平天國生存配合作戰。如果說李秀成是太平軍後期戰略家,那麼他就是不讓石達開的戰術執行者!陳玉成最初崛起於鎮江之戰,此戰中他隻身駕駛小舟衝入城中,指揮城中太平軍與李秀成內外夾擊,擊敗清軍。隨後又配合李秀成連夜渡過長江擊破江北大營,之後回師殲滅杭州巡撫吉爾杭阿。天京第二次解圍戰,安徽三河鎮之戰,陳玉成完成作為主角在戰場上閃耀著光芒。天京第三次解圍戰,陳玉成又配合老搭檔李秀成擊敗清軍主帥和春所率的綠營軍。福兮禍所依,清軍見八旗、綠營都不頂用,遂即將平叛任務交給了湘軍。此戰過後,陳玉成主張趁機攻取南京上游安慶之地,可是洪秀全無此遠見,而李秀成一心只想進軍蘇常取得蘇常糧食供應地。太平天國戰略分歧由此產生,而此後陳玉成、李秀成二人再也沒有配合作戰。陳玉成孤掌難鳴,戰敗於安慶,逃奔於廬州(合肥),又被湘軍合圍,隨後被太平軍叛變者苗沛霖誘擒於城內,被殺!

再厲害的猛將也擋不住內訌,天京事變後南京城內流傳著一句民謠: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太平非正主,依舊讓咸豐。打包歸家去,還是做長工。


大福讀史

太平天國五虎上將

第一、儒將石達開

第二、猛將蕭朝貴

第三、飛將林鳳祥

第四、忠將李秀成

第五、干將陳玉成


洞庭一葦1188

太平天國猛將前期有林風翔,李開芳,羅大綱,曾天養,韋'俊,劉蹌林,·.胡以晃等,統帥有石達開,韋昌輝,羅日綱等。後期帥將有陳玉成,李秀成,李待賢,譚紹光,黃文金,賴紹光,陳得才等。


呂向正539

太平天國是近代中國比較大的一次農民運動。規模席捲半個中華。其中湧現了一大批能征善戰,勇猛無比的猛將。如果不論軍事指揮才能,而單單羽以勇猛論英雄,我個人覺得林鳳祥,蕭朝貴,李開芳,陳玉成和曾天養五位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