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縣優秀“第一書記”煉成記

躬身為民赤子情 櫛風沐雨脫貧路

——湟中縣“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紀實

2017年,湟中縣上下同心,勠力攻堅,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圓滿完成49個貧困村退出,3430戶、11473人脫貧的攻堅任務。一年以來,全縣156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勇扛重擔、迎難而上,把駐村當家園,視群眾為親人,以脫貧為使命,實地走訪,摸底排查,立足村情,務實創新,協調項目,爭取資金,取得豐碩成果,湧現出一批成績突出、群眾認可、溫暖人心的優秀“第一書記”。

湟中县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赤心為民的“80後”

記田家寨鎮拉尕村“第一書記”於忠峰

2015年年底,於忠峰接到通知,要到湟中縣田家寨鎮一個叫拉尕村的地方擔任“第一書記”,同時收到通知的還有市外宣辦幹部楊建民,他們猶如當年知青下鄉一樣赴拉尕村開展扶貧工作。

剛踏上拉尕村的土地,於忠峰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挨家挨戶地走訪,最終確定貧困戶34戶88人。

為了解決拉尕村“山路不好走、晚上沒燈光、娛樂沒場地”的問題,於忠峰通過群眾自籌20餘萬元和爭取項目資金310餘萬元,新建了村文化廣場、村級文化綜合服務中心、村級衛生室、村級文化舞臺,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於忠峰結合實際,研究制訂了符合拉尕村發展實際的脫貧計劃。通過引進外地“致富能人”流轉本村土地,並提供工作崗位,使村民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達到勞動力不出村可增收的目標。培訓蒲公英、狼把草等種植技術,與種植戶簽訂年度供銷合同,預計每年每畝地收入1000元左右。同時,引導群眾在發展養殖業上做文章,目前全村散養雞苗1300只,預計年底每戶增收1200餘元。

群眾有什麼困難,於忠峰就想什麼辦法。為18戶貧困戶申請臨時救助金27000元,為患癌婦女馮長蓮申請救助金10000元,為大病患者支全忠、李存德申請救助金10000元,建立村助學獎學專項基金,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奮發進取。在六一、中秋、重陽、春節等節日,累計為群眾發放贈送麵粉、食用油、化肥、雞苗等物資總價值17萬餘元。

湟中县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心存百姓期待 手抓脫貧實事

記魯沙爾鎮青石坡村“第一書記”陳永海

2015年10月,陳永海受組織委派,到湟中縣魯沙爾鎮青石坡村擔任“第一書記”。幾年下來,他肩扛組織重託、心存百姓期待、手抓脫貧實事,青石坡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面對村裡的28戶貧困戶,陳永海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採取“掛圖作戰+精準施策”的方法,全面開啟精準扶貧新模式,實現脫貧工作的全面攻堅。為解決道路、照明、河道治理等短板,陳永海積極爭取建設項目,於2016年對全村247戶人畜安全飲水進行全面改造,建成147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室,硬化道路6.2公里,治理河道1公里,爭取路燈70餘盞,為貧困戶爭取各類捐款、物資累計20餘萬元,組織200餘名黨員幹部,在50餘畝搬遷廢墟上栽種了3000餘株樹苗。針對貧困戶缺資金的問題,積極發揮50萬元互助資金與信貸資金捆綁的優勢作用,向17戶貧困戶申請到2—5萬元的貼息貸款77萬元,向48戶非貧困戶申請貸款239萬元,共計316萬元,切實解決了發展產業缺資金的“錢袋子”問題。

湟中县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走出扶貧新路子 帶動農戶奔小康

記海子溝鄉海南莊村“第一書記”顧正林

2016年,西寧晚報辦公室副主任顧正林被選派到海南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兩年多來,他吃在村裡,住在村裡,鼓勵村民堅定致富信心,多方引進致富產業,穩步提高全村人均收入,帶領海南莊邁上了一條致富脫貧的新路子……上任之初,顧正林發現:村裡的低保兜底貧困戶的住房,因資金短缺年久失修而成了危房,貧困戶的生命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說幹就幹,顧正林先後為村裡爭取到“高原美麗鄉村”“危房改造”等項目,貧困戶的住房得到了保障,村民們也有了休閒娛樂的文化廣場,往日的貧困村煥發出新的生機……環境變好了,產業要如何發展?顧正林和幫扶單位西寧晚報社決定投資57萬元,從貧困戶手中承包300畝撂荒地,種植洋芋,所獲收益全部分給貧困戶。兩年多來,顧正林堅持在抓班子、帶隊伍上下功夫,指導村黨支部每月開展固定黨日活動,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民主決策等制度,落實村幹部坐班制,推行村民事務代辦制,實行黨員服務承諾制。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顧正林組織村民和黨員,觀看十九大開幕式,與黨員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在顧正林的帶領下,黨員幹部發展致富的思路寬了、辦法多了,執行政策、開展工作、服務群眾的能力增強了,海南莊村也在2016年年底實現脫貧。

湟中县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情暖百姓 心繫群眾

記群加藏族鄉唐陽村“第一書記”羅海寧

2017年11月9日,群加藏族鄉唐陽村黨支部張金財書記和村裡人給湟中縣水務局送來兩面鮮紅的錦旗,其中一面是贈送給水務局幹部、派駐唐陽村“第一書記”羅海寧同志的,上面寫著“情暖百姓、心繫群眾”八個金燦燦的大字,並讚譽羅海寧同志兩年來為改變唐陽村貧困面貌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2015年10月,羅海寧被選派到湟中縣群加藏族鄉唐陽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之初,羅海寧首先加強村“兩委”班子、優秀黨員隊伍、駐村幫扶隊伍三支隊伍建設,為推進唐陽村扶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他起早摸黑到群眾家中去走訪、瞭解,掌握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及造成貧困主要原因,精準確定社會保障兜底、易地搬遷、產業發展、教育性輔助脫貧、公益性崗位等方面的對象,制定了針對34戶貧困戶的專項脫貧計劃。

針對唐陽村沒有特色支柱產業的實際,羅海寧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在他的主導下,村裡28戶貧困戶成立了金春種養殖合作社,進行了青稞種植、奶牛養殖項目合作。同時主動爭取人飲改建工程,改善和解決了全村127戶的安全飲水問題。安排4名貧困勞動力到群加林場擔任護林員,年增加收入2萬多元;安排7名貧困勞動力到群加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設工地務工,年增加收入1萬餘元。在他的引導下,2017年1月成立唐陽村互助資金管理協會,截至2017年11月底, 會員已覆蓋全村4個村民小組,覆蓋農戶約180餘人,發展會員66戶,貧困戶覆蓋率達100%。累計發放金融模式貸款35戶、111萬元,為貧困戶產業脫貧助力提質。

湟中县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對標“精準” 扶貧攻堅

記攔隆口鎮卡陽村扶貧駐村工作隊

2015年,對於卡陽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就在這一年,中共西寧市委組織部扶貧駐村隊來到了卡陽村,同村“兩委”班子一道,緊盯“精準”二字,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以加強黨建為統領,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環保綠化、農家餐飲、種植養殖等產業為載體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卡陽村原有的硬化路年久失修,坑窪之地較多,成為了橫亙在發展鄉村旅遊、農家餐飲等項目面前最大的障礙。工作隊通過與省交通廳等部門有效銜接,最終爭取了項目資金1280萬元,建設完成了7.8公里的鄉村旅遊公路。

幫助失去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劉健龍申請了免息貸款,開起了超市;幫助年過80歲的蔡國發老人打造了屬於自己的“蔡大爺自助農家樂”;為單親父親廖發瑜解決了免息貸款、養殖場地、優質雞苗收購的一系列問題,讓他辦養殖場的想法成為了現實……

駐村工作隊堅持“抓扶貧必須抓黨建,抓黨建就是抓扶貧”的思路,先後建立了《卡陽村黨支部一班人約束自己的具體內容》《黨員十帶頭》《共產黨員廉政準則》等規章制度,建強黨組織陣地;通過開展同心脫貧先鋒指數爭創活動,圍繞學習進步等六個方面,定期進行積分制考評,加強了農村黨員隊伍的管理。

駐村工作隊還積極探索引入民營龍頭企業,以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為支撐,輻射帶動當地牛羊家禽養殖、農家樂經營等產業發展的大格局。先後投入資金1.5億元,重點打造卡陽觀光旅遊、悠閒娛樂、戶外鍛鍊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景區建設運營過程中,通過“內部消化”的方式,帶動農戶就業260餘人,帶動本村農戶開辦“農家樂”15戶,帶動貧困戶勞動力38人,養殖牛羊雞等百餘頭(只),農戶收入大幅增加。

湟中县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扶貧自述:難忘的上山莊

記土門關鄉上山莊村“第一書記”種延寧

扶貧的日子很艱苦,扶貧的日子很孤獨,但做的事很有意義。通過三年的努力,上山莊村村民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4200元增加到2017年的7500元,25戶貧困戶脫貧,上山莊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實現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土門關鄉上山莊村“第一書記”種延寧說:“2015年,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貼近了村莊,貼近村莊裡生活的人們。回想這兩年的扶貧經歷,湧上心頭的是感恩,因為村莊帶給我感悟,帶給我溫情和快樂。”

2015年10月,種延寧被選派到這個小山村。從此,一個公安幹警通過“扶貧”這個厚重的關鍵詞,與上山莊村深深地系在一起。

駐村不是一場所走就走的旅行。初來村子,種延寧放下鋪蓋就挨家挨戶地“串門”。面對群眾的不信任、不肯定,一次不行,還有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鄉親們就把他當成了村裡的一員,不管大事小事,都愛找他商量,真正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入村後,種延寧結合村裡實際制定了上山莊村扶貧方案發展規劃,並創辦了合作社來提高效益。合作社吸收村裡致富能人開展養殖業,並納入14戶貧困戶,以能人帶動貧困人員的幫扶模式讓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貧困戶溫興義當初建牛棚時沒有錢無力修建,得知情況後,種延寧立即拿出自己的工資,幫溫興義蓋起了牛棚。村北面的陳有才家,原來的老房子常年失修,西北角和東北角已經坍塌,種延寧幫助他搞起了運輸蓋了新房。

想甩掉貧困的帽子,還是要在調整產業上做文章。種延寧利用一千餘畝山地資源,通過“企業+工作隊+農戶”的模式,組建旅遊管理機構,成功打造“上山莊花海”鄉村旅遊品牌,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湟中县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奮鬥就是幸福 奮鬥就會更美麗

記上新莊鎮堯灣村“第一書記”趙雅萍

堯灣村坐落在拉脊山腳下,地處腦山地區,海拔較高,氣候寒冷,交通不便利和地理環境差,屬於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2015年10月趙雅萍來到湟中縣上新莊鎮堯灣村擔任“第一書記”。在走訪摸底時,5社、6社的村民集體反映,2009年從山上搬遷下來後 ,這幾年一到冬天就吃不上水,沒有水的時候要走400米的路程去打水。核實情況後,趙雅萍經過7個月的努力,終於在2016年10月爭取到了17.77萬元的項目資金,實施了堯灣村人畜飲水修復項目,解決了81戶330人冬天吃水難的問題。

工作隊到堯灣村後,發現村裡越來越多的村民外出務工,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0—14歲留守兒童達230人。趙雅萍爭取到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兒童快樂家園”項目捐助金額為10萬元,建成了“兒童快樂家園”,讓孩子們放學寫完作業或在假期裡有了看書、運動的專屬場所。

村子裡經濟發展嚴重滯後,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缺失,但這都難不住趙雅萍。她首先從文化生活著手,組織開展了慶“三八”文體競賽活動、“我愛我家 綠化家園”活動、“學家訓 傳家風”活動,併成立了堯灣村婦女健身隊,舉辦“最美家庭故事會”、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之歌活動,評選表彰“好婆婆”“好媳婦”“好女婿”,進一步弘揚孝敬老人傳統美德,讓村民們的精神世界先富裕起來。

湟中县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鐵肩擔重任 幫扶窮鄉親

記田家寨鎮窯洞村“第一書記”吳甦

2015年10月9日,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測設計院辦公室主任吳甦,收拾行李來到窯洞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他和窯洞村的扶貧路。

確定34戶精準貧困戶後,吳甦仔細與村“兩委”分析致貧原因,逐戶商討脫貧路徑,制定了《湟中縣田家寨鎮窯洞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提出了“企業+農戶”“公司+農戶”的扶貧思路。

村裡要脫貧,基礎設施是關鍵。吳甦多次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硬化廣場1770平方米、村內道路1260米,改造居民用電310戶,動力用電23戶,累計投入資金448.7萬元。同時,他還將窯洞村和周邊村莊的150名貧困勞動力輸送到附近高速公路工地,提高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向傳統的種植業要效益。經過大量調研考察後,吳甦決定,鼓勵貧困戶試種經濟效益較高的新作物——藜麥。

經過多方聯繫,最終和西鋼集團達成協議,由西鋼集團投入500萬元在窯洞村租賃548畝土地進行藜麥種植、加工。

嚐到了甜頭的吳甦又琢磨起了發展養殖業。吳甦聯繫社會愛心企業免費為20戶貧困戶捐贈30頭豬仔和160只羊羔。他還從網上搜尋銷售商,商定購買2500只野山雞,由商家代養一個月後再送回窯洞村。同時,爭取支農資金40萬元,支持34戶貧困戶籌建康海特種養殖合作社。春節前夕,合作社飼養的野山雞開始出售,純收入達12萬餘元。

扶貧路上,他深知自己身單力薄,於是就把許多貧困家庭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引發了許多愛心人士的關注。有的為貧困家庭提供禦寒衣物、書籍、文具用品被褥、糧油;有的為村“兩委”提供價值六萬多元沙發、電視、取暖設備等……

湟中县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監製 | 劉昌瑛、鄭嶸

文稿|西寧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