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城白領到雪域“豬倌”,武漢“90後”女孩坐著吸糞車援藏

該養殖基地是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從武漢引進的產業援藏扶貧項目。董楊是該項目當地負責人,這位來自武漢的“90後”女孩看上去清麗、柔弱。誰能想到,從都市白領到雪域“豬倌”,兩年前,她是坐在一臺新吸糞車的罐車內進藏的,四天四夜跋涉4000多公里。

从江城白领到雪域“猪倌”,武汉“90后”女孩坐着吸粪车援藏

“進藏前,我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

今年28歲的董楊,原是武漢一家企業的白領。兩年前,因丈夫胡會平被公司派到西藏參與該項目的籌備與建設,她也毅然從原單位辭職,受聘丈夫所在公司,被派遣到西藏,成為該項目當地負責人。

回憶起妻子第一次進藏,胡會平仍心痛不已。2016年8月底,因基地急需吸糞車運輸沼液,董楊第一次進藏就負責押運一臺新吸糞車及相關設備。駕駛室只能坐3人,除2名司機,董楊將僅有的位子讓給隨行的一位同事,自己則爬進後部的罐車裡。

罐車內僅入口處留有間隙可供換氣,嬌弱的董楊就是坐在這樣的車裡,一路翻山越嶺,經過四天四夜顛簸抵達目的地。一路的艱辛及隨之而來的高原反應可想而知。

从江城白领到雪域“猪倌”,武汉“90后”女孩坐着吸粪车援藏

董楊說,最艱苦的日子是剛進藏的那幾個月,籌建工作事務繁雜,還沒有完全適應高原環境的她,不得不四處奔波,跑手續,進材料,組織人施工,每天感覺非常累,有時累得連氣都喘不過來,晚上也睡不了幾個時。

特別是每年二三月份當地風沙很大。“通訊信號也時常中斷,風沙吹得眼睛都睜不開,有時一個人走在路上,特別無助,這個時候就特別思念在武漢的女兒,思念得想哭。”

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看起來柔弱的董楊咬牙完成了養殖基地的籌建工作。

當地53戶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養殖基地功不可沒

項目總投資1.04億元,現已完成超過9100萬元的投資,今年10月屠宰廠建成後,年內可達出欄2萬頭生豬,明年達5萬頭,後年將達10萬頭的規模,將成為整個西藏地區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

在董楊看來,這筆來自武漢援藏招商引資的巨大投資,不僅僅是建設起了一座改變山南養殖業格局的現代化基地,更為當地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工作機會,當地過去以農業為主、貧困戶佔大多數的金魯村居民,成了最大受益者。

从江城白领到雪域“猪倌”,武汉“90后”女孩坐着吸粪车援藏

當年7月,基地還聯合武漢6家愛心企業,共同為金魯居委會捐贈32萬元“創業資金”。

為長遠發展試種玉米,已長出可愛綠苗

養殖基地的到來,改善了當地困難群眾的生活。但董楊還有一個心願,在這片土地上引入現代管理制,為今後長遠發展打下基礎。在她看來,觀念的改變,是讓當地人脫貧的關鍵。

在養殖基地大門外一處荒地,長滿了高原常見的蘭色沙森槐。董楊和同事們從中闢出了一塊實驗田試種玉米。去年他們曾在山上進行試種,沒有成功。今年他們又將試驗地選在了山下。

从江城白领到雪域“猪倌”,武汉“90后”女孩坐着吸粪车援藏

武漢23年對口支援乃東,八批次優秀幹部傾情援藏

日前獲悉,武漢市對口支援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這是山南市12個區縣中,第一個“脫貧摘帽”的區縣。

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領隊、乃東區委常務副書記陳荃介紹,乃東區“脫貧摘帽”與武漢市長期的對口支援工作分不開,特別是與武漢市援藏工作真正實現從“輸血式”到“造血式”跨越密切相關。這其中,積極培育產業援藏新動能助力乃東精準扶貧,是武漢市近年來援藏工作的一大亮點。

據介紹,在產業援藏扶貧方面,除投資逾億元的巴山農牧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另有總投資2000萬元的山南藏禾糧油產業項目,以主打高原綠色品牌食用油為特色,今年已取得訂單超過200萬元。此外,擬於近期投產的藏南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武漢產業援藏的最新成果,該公司主要著眼於牧業產品深加工,將帶動一批牧民增收致富。今年,還有兩家武漢企業在乃東設立了分公司,註冊資金總計達4000萬元,預計每年可為乃東貢獻稅收2000萬元。

陳荃表示,在產業援藏方面,接下來還將重點引進商貿物流業和中小型科技型企業,努力使武漢產業援藏的格局相對完備。

山南市委負責人這樣評價:武漢市23年對口支援乃東區以來,派出了八批次優秀援藏幹部,推動兩地的交往交流交融,從資金、人才、項目等方面援建山南乃東,創造了“武漢援藏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