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學源流(二)相學概論

中國相學源流(二)相學概論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綿延流傳數千年不息,其中受《易經》及其思想影響而延伸出來之數術文化,則最為璀璨奪目,而數術文化後來經我國土生土長之道教加以發揚光大,形成“五術”(即山、醫、命、卜、相),此為我國數術文化之具體操作方法,此山、醫、命、卜、相“五術”,於我國數千年曆史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可磨滅之重要作用。

古往今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百姓走卒,無不深受其影響,可以說,以“五術”為代表的數術文化,深深地滲透到我國曆史的每一個角落裡,就如一個人之血液和經脈,於人之生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術中相學主要分為墓相、宅相、人相、名相和印相五種。

其中墓相,又稱“相墓”,即現今所泛稱的“陰宅風水”。

宅相,又稱“相宅”,即現今所泛稱的“陽宅風水”。

人相,即相人術,其中包括面相、掌相、骨相、聲相、色相形相等。

名相,即現今為大眾所廣泛採納之稱謂——姓名學

印相,即古代為官的信物,如皇帝的玉璽、大臣上朝手持的笏,又比如書畫藝術作品落款的印章等等,現今公司廣泛採用的印章,即由印相發展而來。

又由於現代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空間網絡技術的進步,很多人工作、交流都通過電腦來操作,很多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好,故印相之術的需求大不如前。不過前面所介紹的四種墓相、宅相、人相和名相,卻是還有很大市場,故能夠持續火熱,為普羅大眾所接受,只不過是換了個稱呼而已。

中國相學源流(二)相學概論

先秦萌芽時期

神州中華,天寶物華,地靈人傑;華夏民族,道德方正,智慧圓融。而我國傳統相學作為“易文化”的一支,亦源遠流長,精深而博大。

先秦、三代以前,關於相學之記載不多,亦未形成體系,僅從若干古籍中之記載可窺其一斑,今摘取部分古籍關於相學之記載如下:

山海經·大荒南經》記:“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有羽民之國,其民皆生毛羽。有卵之國,其民皆生卵。”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顓頊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謂大荒之野。”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

山海經·海內經》記:“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中國相學源流(二)相學概論

易經·繫辭下》曰:“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

易經·說卦傳》曰:“巽為木……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竹書紀年·五帝紀》載:“黃帝生而能言,龍顏有聖德;顓頊首戴干戈;帝嚳生而駢齒;帝堯眉八彩,面銳上豐下;舜目重瞳,龍顏大口;帝禹耳參,胸有玉斗;成湯臂四肘,皙而有髯;文王四乳;武王駢齒望羊……”

春秋左傳·文公元年》:“元年春,王使內史叔服來會葬。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難也收子。谷也豐下,必有後於魯國。’”

春秋左傳·宣公四年》:“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逸周書·太子晉解》:“王子曰:‘吾聞汝知人年之長短,告吾。’師曠對曰:‘汝聲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壽。王子曰:‘然。吾後三年,將上賓於帝所,汝慎無言,殃將及汝。’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中國相學源流(二)相學概論

由上述古籍記載可知,當時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王室內,“看相”這種活動還是相當受歡迎的,而且“奇形即聖人”的觀念充斥在古人的意識裡。除了上述古籍有關相學的文字記載外,還有其他很多的“聖人異相”的記述,如:庖犧、女媧人首蛇身;軒轅神農人首牛身;后稷枝頤異相;皋陶色如削瓜;伊尹面無須麋;傅說身如植鰭;閎夭鬚髯蔽胸;周公身如斷菑……,以上種種亦類似神話居多。

至春秋戰國之後,我國相學初現端倪,除上述古籍之記載外,有關相學記載的典籍尚有《論語》、《左傳·昭公十一年》、《孟子》、《荀子》、《戰國策》、史記《五帝本紀》、《孔子世家》、《越王勾踐世家》、《秦始皇本紀》、《漢魏叢書》……等等,俯拾皆是。

而先秦諸子中,儒家學派的孔丘、孟軻和荀況三者,亦和相學有較大關係,如:

論語·為政·第十章》:“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孟子·離婁上·第十五章》:“存戶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度哉?”

荀子·非相篇》則是對相學對出了批判,認為:“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另外,荀子還說:“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形不勝心,心不勝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子之謂吉,小人之謂兇。故長短、大小、善惡相形,非吉凶也。”

關於孔子和相學,還有一段典故,見於《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這就是孔子後來被人戲稱為“喪家狗”的由來。

中國相學源流(二)相學概論

至於相學名人,先秦出現了一批看相如神的人,如叔服、叔向、梓慎、師曠、尹鐸、子上、裨灶、卜偃、子韋、姑布子卿、唐舉……等等,其中又以姑布子卿最為知名,而姑布子卿正是“奇形即聖人”這一觀點的發軔者,由此後世看相之士多尊其為相術鼻祖,更有不少人將相術稱為“姑布子卿術”。

秦漢以前,關於相學的記載不外乎幾種表述形式,或如《山海經》、《竹書紀年·五帝紀》中以神話口吻講述;或如《易經》以易象為表述;或如《論語》、《孟子》、《荀子》等以口述;再或者如《左傳》、《逸周書》等以記事方式記述,尚未形成嚴謹的體系,故將上古和先秦之時稱為“相學萌芽時期”。 (餘夫子)

中國相學源流(二)相學概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