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歧視”要有平常心

舒聖祥 (書生香評)

看待“歧視”要有平常心

歧視這個詞,殺傷力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招人也好賣貨也好,被輿論罵歧視,都有“政治不正確”的風險。

外賣平臺拒錄病毒肝炎騎手,被質疑歧視乙肝攜帶者,上了今天的熱搜。

相比《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目錄》中單列的病毒性甲肝和戊肝,美團的協議以“病毒性肝炎”代替,而實際上病毒性乙肝並不在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之列。

作為消費者,對於食品從業者的要求,當然希望越嚴越好;反過來,對於求職者來說,肯定希望越松越好。相關部門出臺疾病目錄,算是一種平衡。但是,這應該只是指導性的,而非強制性的。

找工作,是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雙向選擇。你選擇了我還不行,還得我也選擇了你,互相看上眼才可以。當然,越是厲害的求職者,話語權越大,越是供過於求的崗位,企業的話語權越足。

歧視,雖然大家都覺得是個貶義詞,站在市場的語境裡,其實是個中性詞。因為只要有選擇,就會有歧視。就像個人選擇單位會有標準,單位選擇員工當然也有標準。

所謂不歧視,並不是企業來個人就要,它同樣會把大量的簡歷,扔進垃圾桶,只不過,人家光做不說,大家也都挑不出毛病。而把“病毒性肝炎”寫進錄用騎手的標準裡,就會有人質疑,因為你不光做了,還說了。

但對求職者來說,企業把選人標準說出來,肯定比不說好,否則你不被錄用,稀裡糊塗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瞎耽誤工夫;人家既然說出來了,甭管你覺得合不合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效率更高,大家各不耽誤。

如果類似歧視新聞一次又一次被報道,結果不會是減少了所謂歧視,企業該有的選人標準,依然一樣不少,該丟的簡歷依然會丟,無非是,大家可能都學精了,或者說,都學陰了,再也不公開了,只做不說了。被拒錄的人,也莫名其妙,明明沒戲,還稀裡糊塗繼續投簡歷呢。

歧視,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沒必要老從道德的角度來評判,就像你買這個牌子的手機不買那個牌子的手機,何嘗不是歧視呢?

正視歧視的存在,平常心看待,方能在競爭中,保持理性的姿態,不要時刻滿懷憤怒與抱怨,市場從不相信眼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