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蘇聯紅軍陸軍實行“大炮兵主義”的戰術?

鄺樹培

原因其實很簡單,只有兇猛的火力才能給予敵人以重大的殺傷,主導戰場的走向。而當時戰場上能提供這種重火力的只有三種武器,即坦克、轟炸機、火炮。



而在戰役前期坦克、飛機的損失幾乎是毀滅性的,由於德軍的偷襲在一開始蘇聯空軍便處於絕對的劣勢中,丟掉了東線的制空權,一直到1943年才有所好轉,期間蘇聯的轟炸機部隊只能以單機低空偷襲的戰術對德軍進行襲擊,難以取得顯著戰果。

而蘇軍的坦克部隊除了前期的嚴重損失外,更重要的是蘇軍在坦克部隊的指揮上與德軍相差太多,這導致即使蘇軍在坦克數量和質量佔優勢的情況下也能被劣勢的德軍裝甲部隊用合理的戰術所擊敗,更何況在1941年德軍佔有坦克數量的優勢,雖然不明顯。在德軍前線指揮官的報告中說到蘇軍的坦克戰術非常落後,直到1941年的冬季才指出蘇軍的坦克戰術走了很大的提升。並且在防禦作為為主的前中期坦克的性價比並不如火炮。


這樣蘇軍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火炮了,雖然蘇軍的炮兵實力同樣了下降了許多,但是仍具有同德軍抗衡的實力,尤其是蘇軍擁有喀秋莎火箭炮這一“神器”。通過大量的組建統帥部直屬的炮兵師等大編制的炮兵單位,使蘇軍在重要方向上的炮兵實力得到顯著增強,甚至超過當面的德軍部隊。

當然了蘇軍對於炮兵部隊使用的得心應手,還得益於希特勒的“幫助”。根據二戰蘇軍火炮的射程,德軍曾提出將真正的主防線修築在前線警戒線的10至20公里處,這裡正好可以避免蘇軍炮兵單位的打擊,從而迫使蘇軍轉移炮兵陣地,和步兵和坦克的突擊失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應對蘇軍“大炮兵主義”的戰術,可是卻遭到了希特勒拒絕,理由竟然是他不同意德軍未做任何抵抗就放棄20公里寬的領土,簡直是“胡說八道”。從這裡也可見希特勒的軍事指揮能力都多弱!


小小狼王

圖示:蘇軍火箭炮發射陣地

  蘇聯紅軍為何對“大炮兵主義”如此狂熱?慕什塔戈認為,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兵種建設上的優先發展。相對於裝甲兵而言,炮兵是一個側重於防禦的兵種。二戰初期,德國人的坦克部隊一路狂飆突進,蘇聯紅軍沒有足夠數量的坦克與之抗衡,只能暫取守勢,佈置多道防線層層抗擊。在各道防線的兵力配置上,主要以反坦克火炮攔阻德軍坦克,以壓制火炮轟擊德軍集結中的裝甲目標及人員。尤其在幾座重點城市的防禦戰役中,炮兵的作用更加無可替代,成為能夠為守城部隊提供支援的唯一兵種。針對蘇德戰場上的實際情況,蘇聯必然做出優先發展炮兵的選擇。直至戰略反攻階段,蘇聯紅軍已經積累了規模宏大的炮兵部隊,大批火炮裝備及人員不能棄之不用,只能加入反攻部隊的作戰序列中,從而出現“大炮兵主義”日益盛行的局面。

圖示:被譽為“斯大林之錘”的B-4型M1931式203毫米榴彈炮

  二是武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長期以來,蘇聯在身管火炮製造和火箭推進技術方面擁有一批享譽世界的專家隊伍。二戰初期,儘管蘇聯在半年時間內就損失了6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700萬軍隊,但大批武器專家和軍工廠卻能被及時轉移到中亞及西伯利亞地區,開足馬力加緊生產武器彈藥,全力支援前方戰事,使性能優異的蘇制火炮源源不斷地投入實戰。比如,被稱作“斯大林之錘”的B-4型203毫米榴彈炮和被稱作“斯大林的管風琴”的喀秋莎火箭炮,曾經令無數納粹德軍聞風喪膽。這些領先於世界水平的先進火炮,奠定了蘇軍奉行“大炮兵主義”的物質基礎。

圖示:被譽為“斯大林的管風琴”的喀秋莎火箭炮

  三是步炮協同上的先進戰法。蘇軍歷來注重發揮炮兵在支援步兵作戰方面的獨特作用,強調通過二者相互之間的協同行動,達成突然猛烈的進攻效果。在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中,蘇聯由於過分倚重空軍及裝甲兵的作用,結果導致一線作戰集群傷亡人數較多。戰後,蘇聯及時總結了教訓,修改了戰鬥條令中關於炮兵作戰運用方面的相關內容,率先提出炮火準備、炮火延伸、伴隨支援等先進戰法。比如,蘇軍規定每次進攻戰鬥發起前,炮兵必須實施40~60分鐘的炮火準備;步兵發起衝擊後,炮兵以徐進彈幕支援步兵行動,並及時向敵縱深目標延伸射擊。二戰時期,蘇軍在步炮協同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卓有建樹的先進戰法,更加助長了“大炮兵主義”的日益盛行。

圖示:蘇聯在1957年紅場閱兵中展示的406毫米口徑巨炮


慕什塔戈



再就是蘇聯本身就推崇“大炮兵主義” 在蘇德戰爭時蘇聯炮兵不僅在火炮數量上始終超過德軍,而且火炮技術水平也始終對德軍保持優勢,並且具有成熟的炮兵作戰理論。



剛開始德軍突然襲擊蘇聯,蘇聯沒有任何防備。導致蘇軍潰不成軍。蘇軍的節節抵抗,也為蘇工業由面臨佔領威脅的西部向東部遷移贏得了時間,在半年的時間內,蘇聯就將西部1900多個工業企業的設備搬遷到了幾千千米以外的烏拉爾和新西伯利亞。這也位蘇聯抗戰後期生產武器打下了基礎。

雖然蘇聯喪失了西部的工業中心頓巴斯、哈爾科夫,加上列寧格勒被圍,給重工業生產造成的損失也是災難性的。1942年,蘇聯的鋼產量僅為800萬噸,煤產量下降到7700萬噸,較戰前下降了60%,石油產量也減少了一半。此時蘇聯的鋼產量只及德國的四分之一,煤產量只及其五分之一,可是令人驚訝的是,蘇聯的坦克、飛機和火炮產量都大大超過了德國。



但是由於蘇聯前期遭受重創。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鋼鐵、石油生產能力大大下降。這也受制了蘇聯去搞飛機這樣的比較高科技的武器。然而火炮相對於其他武器簡單殺傷力也很大。並且蘇軍也有成熟的炮兵理論。那蘇聯自然會向著火炮方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