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學招考變動頻繁,專業怎麼選才能更“接地氣”

陳小牧 上教留學陳小牧工作室

日本大學招考變動頻繁,專業怎麼選才能更“接地氣”

教育的全球化,加之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對人才的界定標準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而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高等教育改革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日本也不例外,近年來大學改革勢頭強勁。改革,一方面使日本大學增添了活力;與此同時,因為對政策變化不瞭解或瞭解不足,讓那些打算去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在升學時煩惱不已。

那麼,2018年日本大學招考都有哪些新的動向值得關注呢?

首先,在國立大學方面,其招考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文理融合專業不斷湧現。

國立大學歷來代表著日本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除了提供高質的教育和研究外,還承擔著“公教育”應有的公平和社會責任。相較於私立大學,國立大學通常不會頻繁變動專業設置,改革相對滯緩。這不可避免出現部分傳統學科過於陳舊,以人文社科院系最為突出。之前,文科省曾“責令”國立大學將一些嚴重脫離實際運用的文科專業砍掉,將多出的招生名額讓渡給理工科。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不小的爭論。

據悉,有超過四成的學科專業需要改組或重組。為適應全球化發展,發揮學生主體性,發現課題、解決課題的課程模式正在成為課改的重中之重。文理融合專業因勢而生。如九州大學與廣島大學的共創學部(學科)。

二是,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大數據時代,物聯社會,特別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迫切需要大學能夠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相關專業應運而生。如情報科學、數據科學等專業。

三是,一些傳統純文科專業開始轉向生活實用。之前為適應工業時代,單純分割的知識結構已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比如心理學。一些大學將此調整為生活科學。讓學生能夠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下,學會考察人的心理和行為,目的是學以致用。

其次,在私立大學方面,學科和專業設置更多地反應時代特色。

作為國立大學的重要補充,私立大學對日本高等教育發展,滿足社會多元人才需求不可或缺。相較於國立大學,多樣性和機動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徵。因之,私立大學改革通常更能反應社會需求。當下,如何緩解國內少子化及高齡化之危,如何應對全球化成為當務之急。

大學應該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護理、教育、國際一類的熱詞,直接成為私立大學院系學科調整後的名稱便不足為奇了。

其實,在政府“日本再生戰略”中早有過這方面的陳述。未來,在日本高就業領域主要有四個。

一是,利於國民健康壽命延長。目前,該領域從業人數僅為73萬人,預測認為,2020年僱用人數或將達到160萬人,2030年預計缺口為223萬人。

二是,綠色和經濟能源供給。目前,該領域從業人員為55萬人,2020年預計僱用人數為160萬人,2030年為210萬人。

三是,構築安全、經濟、適用的下一代基礎設施。目前,該領域從業人員為6萬人,2020年預計將達到75萬人,2030年為190萬人。

四是,依託地域資源優勢吸引世界目光,產生經濟效益,完成地域社會發展。以“農業”和“觀光”為代表。預測認為,10年以後,40歲以下農業從業人員將從現在的20萬增至40萬人。2030年觀光旅遊相關產業僱用從業人員預計達到80萬人。

上述四大就業增長領域,無疑將成為各大學,特別是私學調整學科專業的重要依據。

儘管如此,在院校調整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一些新設或重組學科和專業名稱,讓許多學生和家長雲裡霧裡,在沒有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持觀望態度或表現暫時的“不人氣”再所難免。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類調整後的“新專業”也預示著無限的機遇。其競爭通常會低於傳統熱門專業學科。中國留學生在把握內涵的前提下,可嘗試報考。

除此之外,日本大學在招生人數及招生方式方面也有不小的變動。隨著9月30日文科省《大學“東京一極集中”規制告示改正》的出臺,從整體來看,今後大學招生人數(特別是東京23區大規模私立大學),不太可能出現大幅增加。但外國留學生暫不受此限定——留學生或將成為今後日本大學招生的一個增長點,值得期待。

日本大學招考變動頻繁,專業怎麼選才能更“接地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