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小被家長比較大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我的一個朋友薇薇安,她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金融碩士,畢業後回國,在上海一家國際銀行工作。相貌端正,溫婉有禮的她,在外人看來是非常光鮮、出色的。但是,深入接觸之後,才發現,其實她的內心非常地敏感和自卑,總是擔心做錯事。

有一次,我們約好喝下午茶,她因為堵車晚來了10分鐘,就一個勁地解釋,說sorry。我們當時都沒把這事放心上,事後過了很久,有時她還特意提起並且表示非常抱歉。

工作上也如此,如果小組的項目出了丁點問題,她就會變得非常慌張,不停地檢討,弄到最後,別人自然樂得把責任都推到她身上,讓她苦不堪言。

一個從小被家長比較大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後來我跟她深入溝通,才知道,原來從小,她的爸爸媽媽就愛把她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她考試考了第三名,她的爸爸就會說:“不要翹尾巴!你看看你姑姑家的孩子,人家年年考第一!”

她十歲時鋼琴考了八級,她的媽媽還指責她:“你真是不爭氣!鄰居家的玲玲,都考到第十級了,你怎麼這麼慢?”

她畢業後回國找了份不錯的工作,本以為會得到爸媽的肯定,哪知爸媽對她說:“你看你表妹,同樣跟你留美回國,人家現在是事業、家庭雙豐收。你呢?薪水也沒見得比你表妹多多少!男朋友?連個影子都沒有!這讓我們在親戚面前抬不起頭啊。”

爸爸媽媽的比較,讓薇薇安活的很累。

家長把自己家孩子與他人家孩子作比較,一般作的都是“非成長性比較”。

一個從小被家長比較大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什麼是“非成長性比較”呢?

它指的是破壞性的、非建設性的,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比較。

有一個很簡單的判斷方法:如果比完之後,不僅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反過來還導致孩子變得更自卑,這樣的比較,就是非成長性比較。

自卑的孩子,很容易把父母看不起他,內化為自己看不起自己。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發展成不能適度地展現自己的能力;從害怕與人深入交往,發展成孤獨地自我封閉。

除此之外,孩子如果經常被與他人做非成長性比較,時間久了,還會變得過度心驚膽戰,不敢去挑戰高難度的任務,並且總希望得到外界對他的肯定。讀書的時候可能會去討家長和老師的歡心,長大工作後費盡心思討領導、同事的歡心,組成新家庭後,又去討丈夫或妻子以及對方父母的歡心。如果對方不喜歡自己,自己就會很自責,總覺得是自己能力不足或疏忽所致,那這樣的人生,是非常地不開心的。

爸爸媽媽既然已經發現了非成長性比較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這麼多的困擾,那接下來該如何做呢

首先,停止對孩子作非成長性比較。

然後,引導孩子在缺乏自信時要與自己作比較。

讀小學的時候,曾經是老師心目中得意門生的雲翔,上了重點中學後,因為高手雲集,他又未能立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於是變成了班上最不起眼的人物。強大的心理落差,讓他很受挫。

他的媽媽及時地發現了問題,對他進行引導,“不要總是沉溺於同同學的比較,可以先考慮跟自己比,每天比昨天適應多一點老師的教學方式,每天比昨天多進步一點點,其實拿現在的你跟過去相比,你已經是相當的堅強啦。”

最後,雲翔慢慢建立起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成績也逐步提高了。

記得心理學家嶽曉東

《登天的感覺》一書中曾經說過:“當一個人在與人比較中盡獲自信時,他要學會與自己比較來獲得自謙;而當他在與人比較中盡獲自卑時,他要學會與自己比較來獲得自信。自信與自卑是人自我感覺的天平,其操作的原則是平衡產生美。”

那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爸爸媽媽從今天起,請停止對孩子進行非成長性比較;如果您發現孩子在某個方面比較自卑,這個時候,要引導他與自己作比較,來慢慢建立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