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崖山以後無中國,明亡以後無華夏”?

幻化成風_不能言說的傷

“崖山以後無中國,明亡之後與華夏”,是我聽過的最悲慘論調。有人說這兩句話出自日本人之口,不足以信,居心叵測。那麼退一步講,如果出自美國人之口呢?我們又將如何看待?

這其實是關於兩個朝代歷史觀點問題,這兩個朝代就是“元”和“清”。元朝通過崖山海戰,擊敗了南宋,統治中國百年,清軍入關,擊敗崇禎和闖王,統治中國200多年,在此期間沒有漢族政權。那麼怎麼定義元和清呢?


有兩個觀點,第一個主流的觀點是元和清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認為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都是中國人。主要的依據是,蒙古族和女真人都是黃帝的後裔,本屬一家;從現在地理版圖上講,蒙古黃金家族在內蒙,女真在東北都在國家版圖之內;無論蒙古族還是滿族當皇帝,都崇尚中華文明,以中華文明繼承者自居,且而今基本被中華文明所融合。

矛盾的地方是,岳飛、文天祥還是不是民族英雄,吳三桂還是不是漢奸?蒙古有四大汗國,包括俄羅斯,伊朗和中亞諸國,他們是不是也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俄羅斯,伊朗,中亞國家是不是也可以說成吉思汗是俄羅斯人,伊朗人,中亞人?


第二個觀點就是,沒有元,也沒有清。元和清都是一段殖民史。這種觀點的人理由也很充分,從元和清的意識形態上來說,他們並不認同自己屬於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喜歡稱自己為外來之主;元清時期人是分等級的,漢人的等級最低;元清接受漢文化是便於統治,其統治階層並沒有漢化。

乾隆說過,朕以外來之君主中國之事;慈禧對待土地割讓的態度是,寧與友邦,不予家奴;孫中山也說過,幾千年來,中國受到政治上的壓迫以至亡國,已經有兩次了,一次是元,一次是清。


那麼我們現在再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來,中華文明到底斷了沒有?我認為沒有,我們可以承認曾經亡國了,但那是政治上的失敗,文明上的失利,文明並沒有絕種。如果真的絕種了,孫中山何以能喊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

至於文明純不純我覺得不是問題,既然是文明融合,那肯定是參雜的,好比你把一粒鹽放進一碗水裡,你說水是淡的,但它裡面有鹽,你說水是鹹的,但又感覺不出來。我們要有博大的胸懷,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誰堅持,誰認可,都可以作為中華文明的繼承者,沒有唯一,只有先後。


徐徐成翔

這句話十分的諷刺的是:出自一個明朝末年一個“漢奸”嘴裡——錢謙益,東林黨名士。現在還信的人,大肆宣揚的人,不是腦殘就是肚子裡憋著壞水。

題主這句話的原型,出自明末重臣錢謙益的《後秋興之十三》: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俺銀輪哭桂花。

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為了奴役中國人,日本侵略者如是說:宋滅亡後,中國被夷狄佔據,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已經滅亡,目前傳承最好的中華文明就在日本,現在日本士兵過來,不是侵略,是幫助中國人打敗夷狄,恢復中華正統

!然後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就開始了。日本人宣傳套用的話,你也當真理?

這是日本人的宣傳工具,洗腦用的!洗腦用的!洗腦用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中華文明就在中國,中國也一直在!日本人這麼說,是為了給自己侵略中國找個藉口!傳承最好的中華文明在日本?中國人可沒日本人那麼殘忍,中國人可沒有日本人那麼不要臉的AV文化!就好比你家裡窮的時候,別人跑到你家說!你爺爺把他的思想傳給我了,所以我才是你爺爺的正統,然後要把你趕出去!結果你特麼真的信了。

日本侵華時期弄的宣傳畫

說一下崖山是怎麼回事:崖山是叫崖山之戰。蒙古軍隊攻打南宋,最後南宋丞相和小皇帝被逼到崖山,眼看戰敗。陸秀夫跪拜小皇帝:國家蒙難至此,陛下當為國家。小皇帝說:愛卿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然後,陸秀夫揹著小皇帝 投海自殺。崖山之戰南宋軍民投海自殺的有十五萬,南宋滅亡,蒙古成為第統治中原王朝的統治者。

崖山之戰後,蒙古統治中國,定都北京;把漢人劃分為第四等人。從此開始了90年的統治。直到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明朝。三百年後,清軍再一次入關。

《明史》記載錢謙益主要講他在文學上的貢獻,對於他對歷史社會的事蹟很少評價。

給大家講一講錢謙益的光輝事蹟:

從湖邊回來沒幾日,清朝的多鐸實行剃髮令,遭到了漢人的抵抗。有一天,錢謙益對家人說:頭皮好癢,出去一下。家人也奇怪,頭髮癢拿篦子梳一梳不就好了。過了一段時間,錢謙益從外面回來,柳如是發現他竟剃掉了額髮,把腦後的頭髮梳成了辮子

,這不是降清之舉嗎?柳如是氣憤得說不出話來,錢謙益卻抽著光光的腦門,解嘲道:“這不也很舒服嗎?”柳如是氣得衝回了臥室。其實,錢謙益不但是剃了發,甚至還已經答應了清廷召他入京為官的意圖。

更不讓人尊重的,錢老師還將投降的責任“倒打一耙”推給真想殉國的柳如是。面對人們的斥責,他說:“我本欲殉國,奈小妾不與可?”柳如是嫁了這麼個老活寶,真是瞎了一雙才女眼。什麼玩藝兒?一丁點的骨氣都沒有,成天還嗶嗶嗶!

錢氏食明祿食了60多年,大清劍指南明首府南京城那會兒,錢謙益還當著南明政府的禮部尚書加宮保,按他自己的說法是,明朝對他是“皇恩似海”。可是清軍兵尚未臨城,錢氏卻被大清統戰了,一統就休戰,不統也休戰了。他以明清一代文壇領袖相號召,率領一班文臣投靠清政府,併到處寫信,到各地勸降,再以投降勸降有功,求乞新主子,跑官要官去了。本來想弄個宰相當一當的,未能如願,級別不比在明朝高,他當得沒多少味道,當了三五年就不當了,反過來再去當晚明遺民,老死蒿萊。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對滿清夙敵袁崇煥恩遇有加,他對曾經被統戰成功而成其滿清功臣的錢謙益,是怎麼對待的呢?敵不是敵來,友不再是友,乾隆把袁崇煥請入神榜,卻把錢謙益打入另冊。他首先是把錢謙益的著作全部查封,並親自起草了查封文件:“錢謙益本一有才無行之人,在前明時身躋膴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順,洊陟列卿。大節有虧,實不足齒人類。”當年滿清政府敲鑼打鼓拍掌歡迎的識時務之俊傑,到了乾隆這裡卻是個禽獸不如的人了。及將“盛世修史”,乾隆始終不忘這個錢謙益,特地破了史記體例,增立《貳臣傳》,將錢謙益與洪承疇同列貳臣,列為最末等,“錢謙益應列入乙編,俾斧鉞凜然,合於《春秋》之義焉”。又特地作詩,把錢謙益鬥垮批臭,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甕,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為孟八郎。”嬉笑怒罵,極盡嘲諷,置錢謙益大不堪

文人假大空居多,包括所謂的名士們,也都是把說話著文當小兒遊戲,以博眾人喝彩而已。中華文明的傳承,一直就在中國!雖然有的時候處於低谷,但是從沒有斷過,更不存在崖山之後沒有中國這個情況。錢謙益的這句話應該是“清朝要入關了,我的富貴生活不在了”;為的不是這個國家,為的是他一己私利。

現如今,把這段話拿出來重新炒作的,不是腦殘就是肚子裡憋著一股子壞水。


嘟嘟讀讀

先說明一下,能大肆宣傳這句話的人非蠢即壞!沒有腦子!

崖山之後無中國,說的是南宋陸秀夫攜八歲的末帝不敵元朝大軍,跳海自盡,軍民相從者多達十萬人。從此華夏大地陷入蒙元人手中,漢人淪落為四等人,中華文化出現斷層。

據考證,最早說出類似話語的是明末時期的錢謙益,他在一首詩裡面講到:“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錢謙益和柳如是

但是錢謙益是個什麼人呢?雖然文才很好、是東林黨的領袖,但是清兵壓境,破城在即,其愛妾柳如是說我們乾脆投水自盡,以保全氣節,結果錢謙益跑到水邊試了下水溫,說出了千古無恥之極的:“

今天水太涼,我看還是算了吧……”氣節都不如一個女子。

後來錢謙益主動投降清朝,多鐸下令漢人都要剃頭,結果沒人帶頭,多鐸很生氣,結果有一天,錢謙益忽然對下人說:‘頭皮癢得厲害",就突然出門而去。家人以為他出去用篦子篦發。不一會兒,錢謙益剪了頭髮,留著辮子進來了。典故見於史敦的《慟餘雜記》。

錢謙益詩《後秋興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後來,日軍準備侵華,為了混淆中國傳統文化,離間中國各民族,並在文化道義上佔據上風,就炮製出了“崖山之後無中國”的口號,日本人的意思很明確,就是通過這句話告訴中國人:宋滅亡後,中國被夷狄佔據,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已經滅亡,目前傳承最好的中華文明就在日本,現在日本士兵過來,不是侵略,是幫助中國人打敗夷狄,恢復中華正統!

因為宋、明兩代漢族政權都為蒙、滿少數民族政權所取代,有好事者在“

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後又加了一句明亡以後無華夏”,來故意抹黑中華文明。

誠然元、清兩個朝代都是少數民族政權,元清兩代依然採用儒生治國,大封孔子,採取科舉,雜劇、小說、戲劇這些不是中華文化的延續嗎?這兩個朝代不算是中國歷史嗎?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

元、清接納了華夏文明,他們也就成為了華夏的一份子;而一些中國人,跑到國外,接受了外國的理念,那他們就不是華夏的一份子了。

比如誰敢說駱家輝、李光耀、李顯龍是中國人?

最後附一段來自網絡的打油詩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中華正統在日本!
明治之後無日本,廣島之後無大和,東瀛正統在臺灣!

林肯之後無美國,布什之後無白種,米國正統墨西哥!
希臘之後無哲學,羅馬之後無上帝,歐洲正統土耳其!  
母系之後無能人,部落之後無智人,猿猴正統在非洲!

以史為鑑

首先,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以後無華夏,是出自日本學者之口!其初衷是打擊中國人對華夏民族的認同,進而滅亡中國!

其次,中華民族的存在,不止是血統的表達,更是一種精神內涵的延續和傳承。

世界上唯有中華文明是完整延續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明的表達,可以是一種口頭傳承,更是一種精神延續。


中華文明的核心之一,是對家的認同。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就在於“齊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比如,西方發達國家流行租房,而中國流行購房,因為中國人在乎的就是家——家不止是物化的形式,更具有精神內涵。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只有家的存在,才能有精神寄託,才能有家的牽掛,才能有家的感覺!

中華文明的核心之二,是道的存在,比如人道、孝道、婦道、商道和國道等,這已經植根於中華民族血脈骨髓,並不會因形式的改變而有任何變化。


中華文明的核心之三,在於對祖宗的認同。所謂認祖歸宗,落葉歸根,就是這種對祖宗認同的集中表現。所以,無論華人到了哪裡,都會銘記於心自己是中國人,屬於中華民族的子孫!可以說,世界上很少有一個能夠擁有像中華民族這樣根深蒂固的民族認同——每次中華民族遇到大的天災人禍,特別是事關民族存亡關頭,分佈於世界各地的中華民族子孫絕大多數都願意出錢出力支援自己的民族,甚至於拋頭顱灑熱血!日本侵略中國時,世界各地的華人捐錢捐物,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支援自己的民族,就是最好的明證!


可以說,中華文明自誕生成型以來,這種文明精髓就一直與中華民族如影隨形,深入中華民族血脈骨髓,絕沒有也不會一個朝代更替就會消亡!

所以,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以後無華夏,只不過是一種用心險惡的謬論!


鄭瑞文2015

這句話已經被反覆爭辯了幾百年,卻大多都是從民族自尊角度出發,如果我們放下情緒和自尊,從單純的學術角度和中立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就不會因字面情緒激動了,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從宋朝亡後,元朝建立這段期間是中國的一個分水嶺,是漢以族人為正統的華夏的一個滅亡過程,也就是從那個時代起,中國的文化和風貌,精神出現了斷層,雖然元朝沿襲了中原王朝一些風貌,明朝也趕走了蒙古,但無論怎樣,自漢唐開始到宋亡這千多建立的中華精神和文化確實無法在無法比肩前朝了。漢隋唐的強悍,宋朝的精緻和人文,就算是明朝有許多技術都達到了資本主義萌芽初期,也無法跟之前的前朝相比,明朝早期甚至還出現了人殉,至於漢賦,唐詩 宋詞,也只有高度人文時代才會出現如此輝煌璀璨的文化,在後世連望其項背都不可能,中國文化的斷層始於宋亡,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那個時代的華夏是以漢儒文化為正朔的華夏,蒙古只能是後來融合到華夏的一部分,不管是從地域,血統,文化,民族習性草原民族跟中原文明在當時所處時代就是兩個不同的文明和國度,是戰爭讓華夏文明融合到一起的,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華夏文明並非只是單純的一個漢族,應該是歷史進化,融合產生的一個多民族的華夏,所以我們不要總是被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表面詞彙引入歧路,我們得知道那個時期的中國是個萬邦來朝,影響了周圍一大片區域幫國的華夏,而後來也就是我們說的夷狄入主中原後,真正優秀的中國文化出現了斷層,君與臣之間變成了卿與奴的關係,一下回到了春秋戰國奴隸時代,雖然此奴非彼奴,文化倒退則是一目瞭然的。


太公愚錄

想要滅亡一個國家,則先否定其文化!

對於“崖山以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個觀點,時時被人提起!主要還是有一部分人在認同並且在宣揚!

而這部分人主要分兩類:一類是不明白,一類人是別有用心!

說到崖山,懂點兒歷史的都知道,南宋末年,元軍大軍把宋朝打的慘不忍睹,但是宋朝小皇帝在文天祥和陸秀夫兩位丞相的帶領下拼死抵抗,並未屈服!

畢竟大勢所趨,迴天無力!文天祥丞相抗爭失敗被抓,路上寫的膾炙人口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等等,被抓到蒙古大營,忽必烈多次勸降未果,最終慷慨赴死!陸秀夫帶著小皇帝在崖山一帶拼死抗爭,終於勢單力薄,寡不敵眾,但不願像北宋末年遭遇靖康之恥,他揹著小皇帝投海自盡!隨後,大批官員投海!接著,數十萬的老百姓也投海!何其壯烈…


宋朝滅亡了!

隨後就有一些論調:比如有骨氣的中國人全部自盡了,剩下的都是沒有骨氣的人;比如中國的正統文化被糟蹋等等之類的!

我想說:難道犧牲在八年抗日戰爭的烈士都不勇敢???難道用最落後裝備擊敗最先進裝備的美國軍隊的偉大志願軍不夠英勇???難道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付出努力的這些有志之士不夠優秀???

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華夏五千年文明一直在傳承,從來沒有中斷過!這才是中華之幸!

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為什麼這三個前面加“古”字,而中國沒有呢?因為這幾個國家的文化已經斷層,文字已經不認識了,語言也完全變化了,留下的一些古籍也很難研究!而中國五千年文明,一直源源不斷的傳承至今!現在還能讀懂兩千年前的《四書五經》,現在還能和古代聖賢進行思想的交流,二十四史的存在也對歷史記載的很清晰,並且從古至今中國的文字一直都是漢字,語言都是漢族!!!而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不能做到!

所以說,雖然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不是漢人,但是華夏文化有最強的包容性,這些少數民族的統治者也能讓華夏文明繼續傳承!而這些少數民族也永遠是華夏文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到現在,五十六個民族永遠是牢不可分的一家人!

再說持這種觀點的兩類人,不明白這些歷史的人還是搞清楚我們偉大的歷史,建立文化自信,不宜妄自菲薄!

另外就是一些別有用心,居心叵測之人!這類人我更相信是外國勢力在中國扶持的“洋買辦”,他們抹黑我們的文化,質疑我們的英雄,就像前幾年抹殺雷鋒,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等等之類的,而很多國人不能分辨他們的動機和意圖,甚至一部分人被他們蠱惑!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

我一直在表達自己的一些觀點,過程中也和一些人產生爭執,但是我從來都是一顆赤子之心對待我的祖國,堅決抵制那些有不良企圖不安好心的人!

中國在崛起,所以國外在捧殺中國,他們煽動一些人對我們文化進行否定!我一直堅信:無論他們怎麼去抹黑,他們的這些目的肯定不可能得逞!

華夏文明一直會生生不息,歷史的長河也會源遠流長!!!

純屬忠肝義膽嶽老三的個人觀點,歡迎朋友提出各種意見,你們怎麼看???




忠肝義膽嶽老三

要體會了解這句話的意思,還是得還原一下歷史事件。

【1】崖山之戰

南宋末年,元軍攻打南宋,在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首都臨安,公元 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

宋度宗帶著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出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繼續流亡南下,前後週轉至福州、泉州。

公元1277年,7歲的衛王趙昺登基,年號祥興,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張世傑護衛著趙昺逃到廣東崖山,在當地成立據點,繼續抗元。

公元1279年3月,苦戰20多天的南宋軍隊彈盡糧絕,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揹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戰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

崖山海戰結束,大宋王朝宣告滅亡,漢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

宋朝的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

宋朝也是中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的時代,那時候,中國佔世界GDP總量要超過一多半,75%左右,是無可爭議的世界強國。

由於蒙古鐵騎的踐踏,這一切都變成了廢墟,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都毀滅性的大幅度倒退。

2.

崖山海戰之後,舊有的綱紀、倫常、道德標準都被打破了,金錢和暴力變成了社會大眾追求的目標。

民眾的道德水平迅速滑落,社會風氣持續惡化,而元雜劇中的潑皮無賴,貪官汙吏,地痞流氓成為劇中主角。而經歷元朝殘暴統治之後,整個中國社會逐步流氓化了。

【2】明朝滅亡

明朝的建立重現了華夏族昔日的榮光,“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城門、君王死社稷”。

作為漢人最後的一個王朝,明朝,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遙遙領先世界,明穆宗時期,江南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可隨著崇禎帝殉國,滿清入住中原,中國的一切又都倒退了回去:

從東西方經濟發展對比上看:

從明朝到滿清,再到現代社會,中國其實經歷了長達三百年的彎路,又重新走到了一個起點。

從自身經濟發展上看:

明朝末期的商品經濟體系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滿清堅持愚昧的海禁政策,導致了中國閉關鎖國,遠遠落後於世界經濟、技術發展的腳步。

滿清以中國經濟和文化倒退數百年為代價,換取了康乾盛世的虛假繁榮,重建一個農業制的國家,堵住了中國走向近代國家的出路。

從文化思想上看:

滿清王朝是封建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時代,他們的政策思想,對中華文明的毀滅性破壞是空前絕後的,大量的文字獄,壓抑的不光是漢人文化,也是對科技知識的巨大破壞和毀滅。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歐洲學者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

此書在世界上第一次記載煉鋅方法;

“物種發展變異理論”比德國卡弗·沃爾弗的“種源說”早一百多年;

“動物雜交培育良種”比法國比爾慈比斯雅的理論早兩百多年;

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學變化的質量守恆規律等,也都比當時國外的科學先進許多。

《天工開物》這本書也由於“文字獄”而消失了,它的失蹤完全可以看滿清韃子的落後與無知。

【3】

雖然華夏文明屢次在最輝煌的時候,遭遇了史上最殘暴最野蠻的遊牧民族的侵略,很多方面都遭受到了不可挽回的重創。但是“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我不認同。

蒙古人用他們幾乎全部力量,可以幾個月內,就踏平花臘子摸,剷平俄羅斯,夷滅東歐列國,但是在江南看似軟弱無力的宋朝面前,他們止步了幾乎50年。

元軍攻打襄陽:打了五年。

元軍攻打四川:川民殺其大汗,而川民直到被殺光,才放棄抵抗。

揚州李庭之軍隊抗元:直到揚州城全民戰死,方才被元軍攻下。

崖山之戰:30萬宋軍將士只有2萬人被俘虜,其餘全部戰死,上至皇帝下至普通軍民,活著的十餘萬人全部自殺殉國;浙江十萬士子聞訊跳海自殺,不做亡國苟活。

這些是這是什麼!這就是錚錚鐵骨的華夏精神!

宋朝戶籍簿上3/4的漢人都被元軍屠殺沒了,蒙古軍實行種族滅絕手段,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

滿清高舉著滴血的屠刀大呼“民族融合”,次次剃髮易服、圈地運動,份份“禁書令”、“禁海令”,場場動輒萬人“誅九族”的文字獄,殺盡了最後一位有智能有骨氣的漢人,抄盡了最後一本閃著星點思想火花的書籍。

即便是這樣,又能怎麼樣呢?

中華名族的脊樑並沒有被壓彎。

顧炎武先生提出了“亡國”和“亡天下”的區別,我們的國家雖然有過短暫的滅亡,但是天下未亡,人心未亡!

我們來自於中華大地泥土裡的、蜿蜒在幾千年華夏文明裡的倔強,沒有被清洗掉;在我們中華民族血脈中與生俱來的民族韌性和堅強還在!

這就註定了遇到陽光水分土壤合適的情況下,這顆無數先民的鮮血匯聚而成的民族希望的種子就會發芽,生長,開花,結果。

我們中國現在繁榮富強的存在著,就是最佳的佐證。

我們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去追回屬於我們的失落的世界。

我們很欣喜的看到我們國家已經有很多的方面引領世界,無可爭議。

那些鄙視我們,敵對我們的目光終究會被歷史的巨輪碾壓的皮毛不剩。

中國早晚一定會以比大唐盛世更精彩更輝煌的模樣,綻放在世界的舞臺之上!


有書博物館

對“崖山以後無中國,明亡以後無華夏”這句話,沒有必要深究,因為這個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我問大家一句話,請問,你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如果你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麼無論書上怎麼寫,哪怕寫成中國已經滅亡,那也沒用,中國還是沒有亡。中國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認同它的存在。只要我們認同世界上存在著一箇中國,中國就不會滅亡。

“崖山以後無中國”是什麼意思呢?說來也簡單,崖山一戰,漢族的元朝大將消滅了南宋最後的軍事力量,這一戰宣告了南宋的最後滅亡。在這裡,“中國”指的是“漢族政權”。元朝確實消滅了漢族政權,替代的是蒙古人政權。但是,中國真的不存在了嗎?中國是一個地理名稱,這塊地方拿不走,中國還是一個文化符號,指的是漢族的文化。雖然蒙古人統治了中國,但是漢族的傳統文化沒有滅絕。儘管被削弱了,但傳統文化沒有丟。所以說,不能說中國被消滅了,只能說漢族政權被消滅了。何況,元朝也不長久,幾十年後,朱元璋又一次建立了漢族政權——明朝。所以,更不能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至於“明亡之後無華夏”,意思也差不多。這裡的“華夏”,依然指的是漢族政權。自古有華夷之辨,漢人看不起夷人,原因就是夷人的文化落後,不像漢人文化強調等級有序。明朝滅亡之後,滿清政權沒有滅絕漢人傳統文化,反而最後自己也融入了進來。當然,也有一些摧毀,但總體上是不排斥的。所以說,也沒有理由說“明亡以後無華夏”。


懷疑探索者

精神沒有了,脊樑折斷了

如當年的德意志的“普魯士精神”,被打沒了,看看現在的德國像什麼樣

崖山,十萬軍民,跟隨小皇帝跳海,這是漢族中的最精英

有個說法是這樣的,精英和流氓其實是差不多多的,人數最多的其實是中間層,左右搖擺,精英佔優則跟隨精英,流氓佔優則跟隨流氓

典型的,就是在農村,因為古時候,皇權下不了鄉村,一個縣城,也就幾個公務員+小吏,說是官員可以提升,但是吏是不能提升的,吏大致相當於美國的職業公務員吧,古時候,鄉村是長老(族長)做話事人,宋朝那時候,應該還有世族大家的身影,但是都很微弱了,因為隋唐開始可科舉,皇帝靠這個來制衡世家大族,但是在偏遠的鄉村,精英還是有土壤的

比如,那宋江,為什麼要想方設法去“招安”,說明在百姓心中,還是有想法的

而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海,這事對漢族的各個階層來說,衝擊是太過巨大。後世的人,“好死不如賴活著”這種想法,會不會發展壯大?電視劇中,《大秦帝國》裡面的六國士子,說錯話了,覺得對不住,就給自己一刀,剖腹自盡了,宋朝以後,這種人,還有嗎?看看到了明朝崇禎皇帝自盡前後,那些大臣,都成了啥樣?如果有宋朝那樣的一批大臣,崇禎又何須如此勞心費力,說魏忠賢是國之棟樑,那是沒有辦法,因為大臣,多數是靠不住的

崖山,打擊一也,明亡,打擊二也。自此之後,華夏精神,幾近衰亡

自此之後,蠅營之輩,苟且偷生,頭髮可以削,衣服可以換,華夏,遠去矣!!!


18323212599
中華、夷狄之辯可謂貫穿了中華文化的始終,除了這句話之外,還有另外兩句類似的話,“入夷則夷入夏則夏”、“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這三句話看起來貌似很像,我們放在一起對比一下,看看它們說的都是什麼意思!

首先必須得說一個觀點,同樣一句話,放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說出來意思可能會有極大的差異。這種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夠遇到,所以解釋上面三句話時我都多少帶一點時代背景來說。

先說最後一句,“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這句話,據說是孔子說的寫在《春秋》之中,可我並沒有找到確實出處,不過在韓愈《原道》一文中,引用過這句話,“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以韓愈的詩文人品當不至作偽。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句話就會發現,孔子的核心思想是“禮”,而不是所謂華夷之別。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遵守了“周禮”的思想,夷狄也可是中華,而不守“禮”的話,中華(諸侯)也可以變成夷狄。有此也可以看出,在孔子的思想中,“禮”是我們幾千年來,糾纏不休的華夷之別的基礎。

不過近年來,有人把孔子這句話範疇延展了一下,解釋為在夷狄應該遵守夷狄的禮(風俗和法律),夷狄在中國也要遵守中國的禮。我個人認為這種解釋雖然可能不太符合孔子最初的想法,但邏輯上沒有問題,至少保證了互相之間的尊重。

再來看第二句話,“入夷則夷入夏則夏”,很多人都誤以為這句是孔子的原話,其實不對。這句話是金末元初理學家許衡說的,因為他在元朝為官的經歷,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偽儒,說難聽點就是漢奸。

這句話的核心思想是,夷狄進入了華夏,就是華夏。不管是不是在文化上融入了華夏,只要在中原掌握了統治地位,那他就是中華了。

因為從中剔除了“禮”的概念,導致很多人都認為,許衡是在為蒙古人的統治尋找藉口,也就說我們經常說的“屁股決定腦袋”。

我個人覺得許衡之言確有偏頗,因為華夏之所以能夠傳承數千年,而綿綿不絕,既不是因為我們軍事上有多強勢,也不是因為我們多有錢,同樣不是因為我們的制度有多先進。

恰恰相反,中原王朝在軍事上,長期處於弱勢,一直都對來源北方的遊牧民族沒有什麼好辦法,否則我們也不用歷代維修長城,來進行防禦了。

真正讓我們能夠薪火相傳的恰恰是文化上的強勢地位,不管東方、南方那幾個國家如何詆譭、抹黑,整個東亞地區都是中華文化的輻射範圍,在歷史上這些國家都是中華的學生,這一點毋庸置疑。漢語、漢字在歷史上幾乎是東亞地區的通用語,很多國家的史書都是用漢字書寫的,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所以,許衡剔除了文化特徵,來談論華夷之別的言論,確實不足取。

最後,我們來說題主問的這句話,“崖山以後無中國,明亡以後無華夏”?

這句話上半句的原型出自,錢謙益《後秋興之十三》。原詩為: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錢謙益的身世、經歷我就不贅敘了,此詩是他感懷崖山之戰而做,說的明明是崖山之戰後,即便是崖山這樣偏僻的海角也不屬於中國了,藉以指代南宋已亡而已。

要注意,這兩句中“不屬中華”“無中華”,完全是兩個概念,一個是指代地理概念和朝代更迭,而另一句則直指中華文化出現了斷層,不能為續。

至於“崖山以後無中國,明亡以後無華夏”?這句話的後半句,不知道是那個好事者加上去的,找不到出處。

不論這句話是誰說的,顯然是別有用心。首先,中華文化斷了嗎?顯然是沒有,即便是元、清兩代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原,但他們依舊不得不遵從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孔子口中的“禮”。在這兩個朝代,依舊尊孔子、用漢文、行科舉(元朝也有科舉,只不過是次數少而已),如果真如此言所說,中華文化中斷了,那試問一句,元雜劇、清小說、京劇,都算那個文化的產物?能算蒙古人和滿族的文化嗎?恐怕他們自己也不會認同這一點。

另外,我們長久以來保持的風俗習慣,這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現在不但中國境內過春節、吃餃子、貼窗花,就連外國都開始出現了過中國節的情況了,甚至外國都開始發行十二生肖的紀念郵票,你能說中華文化中斷了嗎?那外國人是從哪兒來的這種習俗?

這一百多年來,中國積貧積弱長期被外國人欺負,導致我們自己對本民族的文化沒了自信,總覺得外國什麼都比我們好,可現在隨著國家富裕程度的提升,中華文化明顯開始復興了,越來越多的開始喜歡書法、國畫、古曲,這不也是中華文化從未中斷的標誌嗎?要是南宋就已經無中華了,明末就無華夏了,這些古代藝術的傳承又是哪裡來的呢?

最後,送給那些人一句話,全盤接受別人的東西,只能代表你弱勢,苟延殘喘而已,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獨立思維、個人視角,為你解讀紛繁歷史事件,我是頭條號藏地讀行,歡迎關注。

如果您喜歡這個瞭解這個問題,還可以去看看我回答的另一個問題《元朝屬於中國嗎?》。在那個回答裡,我說了這件事的另一個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