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中亞五國明明不願獨立建國,俄羅斯為何卻主動拋棄了它們?

雲石君

中亞五國是前蘇聯學者制定的地理範疇,這裡土地遼闊,礦產資源較豐富,曾是蘇聯油氣田和有 色 金 屬工業基地;農牧業發達,是蘇聯的糧食、棉花、畜牧產品的主要產區。

圖為土庫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

蘇聯誕生後,因長期處於西方包圍和經濟封鎖中,條件非常艱苦,在蘇聯境內的中亞五國更是成為封閉中的封閉地區,而計 劃 經 濟 體 制 下的中亞五國更是常年要蘇聯輸 血,到80年代蘇聯嚴重的財政赤字,一年1000多億盧布,其中很大比例是為中亞五國來負擔的,而中亞五國似乎習慣了接濟的生活,蘇聯每年派給工業發展任務和農業任務都無法完成,不但拖了蘇聯後腿也限制了自己發展。

圖為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

所以為什麼同樣是蘇聯的加盟國,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主動爭相獨立,而中亞五國卻不想獨立。蘇聯因為重工業高度集中在西部,生活較內地好,這些地方和歐洲接壤,更能看到生活更好的歐洲,所以爭相獨立後投入歐洲的懷抱;而反觀中亞五國雖然窮,但是靠蘇聯老大哥補給才能維持,反觀中亞周邊的中 東 地區和南亞地區,情況比自己還惡劣,如果脫離了蘇聯,就會和這些國家一樣,抱 死 不 能獨立。

圖為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

當年蘇聯決心甩掉包袱時,對中亞五國還於心不忍,但下面這個問題讓他踢掉中亞五國的決心是那麼的乾脆:宗 教 信 仰。中亞五國大部分是 穆 斯 林,雖然蘇聯時期對 伊斯蘭教 打 壓 很厲害,但是在 中亞地區 穆 斯 林 不減反增加不少,並且時而爆發民族衝突,特別是當年一戰二戰後 大批人支援中亞,到中亞去 墾荒,但是沒多久俄羅斯人就大批離開了,因為 穆斯林 與俄羅斯矛盾尖銳。

圖為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

以蘇聯角度來看,中亞五國這 塊土地同 化 了半個多世紀沒有任何效果顯然成了雞肋,必須甩掉,於是中亞這塊土地上誕生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但是俄羅斯還盤算著 這地方的資源和礦產,於是又互相簽訂了經濟貿易聯盟等。


圖文繪歷史

很多人對蘇聯和俄羅斯有誤解,認為蘇聯就等於俄羅斯,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


蘇聯解體,起因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並利用歐共體(歐盟前身)和北約的支持,夥同烏克蘭和白羅斯兩個小弟起鬨,最後成功瓦解蘇聯。

俄羅斯獨立是1990年6月12日;蘇聯解體是1991年聖誕節。

附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990年7月退出蘇共。


關於蘇聯加盟國獨立,這裡插一段內容。

很多人說波羅的海三國是最先獨立的,其實這是不對的!

準確的說,是三國中的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在一年半以後才宣佈獨立

立陶宛的獨立,只是一種法律形式。1990年 3月,立陶宛宣佈獨立後,蘇聯立即對立陶宛進行了經濟封鎖,停止了石油電力供應。立陶宛無法承受嚴苛的經濟封鎖,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結果天算不如人算,俄羅斯宣佈獨立。俄羅斯要獨立,蘇聯哪裡還顧得上立陶宛呢?

1991年1月2日,也就是立陶宛宣佈獨立九個月以後,蘇軍空降立陶宛,解除了當地警察和準軍事部門的武裝。這個時候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還沒有宣佈獨立。

1991年4月9日,格魯吉亞宣佈獨立。這個時候宣佈獨立的國家只有三個:立陶宛、俄羅斯、格魯吉亞。

真正讓蘇聯徹底失控的是1991年的819事件。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蘇聯軍隊、內務、安全、外交、財政等重要部門被改組。葉利欽並接管了蘇聯國家銀行,他對波羅的海三國無所謂,要獨立請便。

8月19日的事變後的第二天。

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獨立。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獨立。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

1991年8月25日,白俄羅斯獨立。


所以,俄羅斯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個宣佈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僅晚於立陶宛。當時拆解蘇聯最積極的是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三國。

當時葉利欽拉攏白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導人,三個人在白羅斯的明斯克開會,決定拆散蘇聯。會議前,葉利欽給哈薩克斯坦總統打電話,通知他也來,結果因為種種原因,哈國總統沒去。

1991年12月8日,俄、烏、白三國領導人在沒有經過哈薩克斯坦的同意的情況下,就決定徹底獨立。當晚就整理了材料,第二天向全世界廣播。


聽到廣播後,哈薩克斯坦人的內心是十萬匹草泥馬,這麼大的事,居然直接繞過了中亞五國就給定了。最關鍵的是,當時哈薩克斯坦還沒有宣佈獨立。直到一週後的12月16日,才最後一個宣佈退出蘇聯。

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把蘇聯解體後,再搞新的聯盟,他當老大。也就是新的“蘇聯2.0版本”。

但是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堅決反對,烏克蘭要求徹底獨立。可以搞一個獨聯體組織,俄、烏、白三個國家算獨聯體的創始國,其它比如中亞這些國家,在後面跟著附議加入,當個小跟班就好了。

(中間的人是堅決要求獨立的烏克蘭總統)

然後,五個斯坦國強烈反對,土庫曼斯坦的總統尼亞佐夫牽頭五國,聯合抵制俄羅斯和烏克蘭,不承認葉利欽的宣言。於是在蘇聯解體的前三天,在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十一個加盟國又開了個會。

會上中亞五國強烈要求搞聯邦制。(像美國那樣)

烏克蘭第一個跳出來堅決不同意。烏克蘭認為自己是“發達國家”,蘇聯的工農業基地,繼承了蘇聯的一大筆遺產,有錢人,怎麼會跟一幫窮鬼搞聯邦制?

於是會上一通爭吵,俄羅斯表示會在日後提供資金扶持,最後各國妥協,維持獨聯體的形式不變,以後各國各管各的,餓死活該。

在會後,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握手時,一臉的興高采烈的。

心裡恐怕是想,你們這幫中亞懶鬼,還想蹭我們發達國家烏克蘭的飯?

讓人搞笑的是,現在烏克蘭窮的叮噹響,老本全吃光不說,一窮二白還敢打內戰。哈薩克斯坦倒是靠挖石油,悶聲發大財。人均GDP是烏克蘭的四倍!




另一個搞笑的是,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三年後黯然下臺,哈薩克斯坦總統一直連任到現在了...


所以,為什麼俄羅斯不要中亞五國?葉利欽當時的首要目的是先讓蘇聯死掉,五個斯坦都是戈爾巴喬夫的堅定擁護者。俄羅斯必須先讓中亞五個斯坦獨立,徹底的瓦解蘇聯。等蘇聯死透了,才能考慮下一步的擴張和滲透。

另一個原因是,中亞五國確實太窮了。俄羅斯本身就是資源大國,瞧不上五斯坦。


Mer86

首先要搞清楚,中亞五國不願獨立是想維護的蘇聯,並非俄羅斯。

看看當時中亞五國的總統,最反對蘇聯解體的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劣跡斑斑,簡直和歷史昏君沒有區別。他們只是想維護的自己的權利。國家搞的一團糟,不但喝國內人民的肉,還要喝蘇聯的血。



生前,尼亞佐夫自封“土庫曼之父”,酷愛為自己立雕像。在全國範圍內為自己樹立了14000座雕像,其中一座位於首都市中心一座高達75米的鍍金雕像。朝太陽方向緩緩旋轉,在新總統上臺後,宣佈三個月內清除所有雕像。你就知道這些人有多不得民心了。


支持獨立的大多是富裕國家,政治清明,而不支持獨立的大多是貧窮的一塌糊塗,靠領救助金生存的國家。俄羅斯當時自顧不暇,還哪有能力管他們。

葉利欽當然面對的最大敵人是蘇聯的保守派,葉利欽要求蘇聯停止一切在俄羅斯的行動,面對的阻力很大。他要想使俄羅斯獨立,最好的方式就是肢解蘇聯。蘇聯若不解體,俄羅斯怎麼可能獨立。


1991年12月7日,葉利欽前往白俄羅斯,瞞著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獨自與烏克蘭、白俄羅斯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了協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取而代之。

中亞五國要無條件併入俄羅斯,俄羅斯當然歡迎。但是他們想的是恢復當年的蘇聯,繼續維護自己在國內利益。


漁耕樵讀

蘇聯解體時,俄羅斯重新建國,有很多加盟共和國宣告獨立,不再接受俄羅斯統治。

新的俄羅斯和前蘇聯,甚至包括前蘇聯的前身舊俄羅斯,從主導思路上都是一樣的。都認為自己是歐洲國家,都會把重心放在歐洲部分。

亞洲從來就不是俄羅斯的重點,當然,他也沒有理由放棄。

中亞五國不被俄羅斯接受,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沒有什麼價值。

現在的國際社會早就是海洋時代,俄羅斯從彼得一世開始,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都在做一件事情,為俄羅斯爭取更多的出海口。

沒有出海口,就沒有做機會做全球的霸主,奪取更大的領土和爭取更多的利益。

中亞五國都是陸地型國家,不能為俄羅斯提供這些資源。

並且中亞五國資源比較匱乏,經濟上非常貧困,非常需要俄羅斯對他們進行救濟。俄羅斯當時自身都面臨了很多問題,自顧不暇,連自己都救不了,更談不上對中亞五國進行救濟。

也就是說,中亞五國是俄羅斯的包袱,俄羅斯怕他會推脫了自己,能甩掉就直接甩掉了。

對於現代國家來說,國土面積已不是最主要的爭取目標。

現代國家從本質上都在爭取成為科技和人才有競爭力的國家,另一方面就是爭奪能夠為自己提供出海口的國土,二戰結束時,蘇聯佔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就是這個目的。

前幾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克里米亞戰爭,也是這個目的。俄羅斯就是要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黑海出海口,收回屬於自己的黑海艦隊。

俄羅斯需要向西歐出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只有佔領更多的出海口才能保證國際貿易的暢通,才能為俄羅斯爭取更多的利益。

俄羅斯所有的選擇都是出自於對自己利益的考量,中亞五國不能為俄羅斯提供更多的有利資源,自然也會被俄羅斯放棄掉。


新知傳習閣

俄羅斯的龐大國土是通過幾百年的武裝征服逐漸獲得的,而由於氣候和地理的因素,俄羅斯幾百年來的發展程度都相對落後,即使在蘇聯時代,俄羅斯依靠國家威權實現了工業、軍事等的大力發展,但總體上俄羅斯的發展是比較落後的。這也使得俄羅斯民族雖有廣袤的領土,但對內部的資源整合並不好,無數個自治共和國、州就是例子,缺少了長期的文化、經濟影響和滲透的征服,是不完整的征服。

這使得在蘇聯解體的時候,蘇聯西部的幾個國家天然地向西看,要掙脫蘇聯的束縛,向更發達的西方靠攏,這種衝動和渴望是俄羅斯根本拉不回來的,只能隨它去吧,畢竟就算拉回來,俄羅斯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來補貼他們的慾望。

而中亞,距離俄羅斯最核心的歐洲本部太遠了,雖然在一起過了很多年的日子,但是鑑於上面的理由,中亞和俄羅斯本部是貌合神離,俄羅斯對其影響力極為有限,而且,中亞5國普遍氣候乾燥,自然環境惡劣,工農業開發的資源有限,即使把這幾個國家強拉過來,那這些國家將成為俄羅斯永遠甩不掉的包袱,每年對這些國家的鉅額財政補貼遲早拖垮俄羅斯。

其實蘇聯分家這事兒,對俄羅斯是很痛苦的,它最想要的西邊的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等國家拉不住,中亞等拉的住的地方它又看不上,所以儘管中亞5國沒有脫離俄羅斯的意思,但俄羅斯還是隻能把他們從俄羅斯趕出去。

相對沙俄時期,俄羅斯的家底少了幾百萬平方公里,不過這樣也好,畢竟以俄羅斯目前的實力,能維持好現有的版圖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強行把那些地方都留下,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國內不穩定和政治風險,反而危及俄羅斯歐洲本部和北亞的不穩定,不划算。


雲中史記

俄羅斯主動拋棄中亞五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經濟原因。在蘇聯時代,俄羅斯及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屬於相對發達的地區,高加索三國及中亞五國則屬於相對落後的地區。就中亞五國而言,蘇聯解體時,蘇聯的人均GDP約為8200美元,而中亞五國的人均GDP卻不足2000美元。因此,蘇聯每年除了給當時的中亞五個加盟共和國物質援助和技術支持外,還要給他們提供大量財政補貼,這些補貼自然主要來自蘇聯的發達地區。可以說,在前蘇聯,俄羅斯等發達地區是財政方面的淨貢獻地區,而中亞則是需要補貼的困難戶。因此,對俄羅斯而言,留著中亞五國就等於要繼續給他們各種補貼。當時的俄羅斯民調顯示,大多數俄羅斯民眾不願再像此前那樣為這些窮兄弟輸血。

二是蘇聯解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蘇聯境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帶來的分離主義,這也是俄羅斯最頭疼的問題。雖然蘇聯解體之初中亞五國大多不願分離,但未來如果民族主義高漲,加上宗教和文化因素,中亞還是有可能再次獨立出去。對俄羅斯而言,獨立之處原本就非常虛弱,還面臨車臣分裂勢力的困擾。屆時,如果中亞再生亂,俄羅斯可能像前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泥潭一樣在中亞陷入泥潭,將俄羅斯拖垮。


西域都護

有人說,放任中亞五國獨立,那是因為當年葉利欽愚蠢。葉利欽是不是愚蠢?這個要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來判斷這個事情。

如果中亞五國不獨立,繼續留給俄羅斯成立小蘇聯(或者叫歐亞聯盟也好)。這五國2016年人口6800多萬,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蘇聯時期,伊斯蘭信仰是被壓制的很厲害的,尤其像哈薩克和吉爾吉斯這兩個民族,由於接受伊斯蘭信仰的時間很短,對伊斯蘭信仰並不虔誠,中亞五國獨立後,為了凸顯民族性,強化了伊斯蘭信仰,所以這些年宗教極端主義在強化),中亞穆斯林人口增長率很高,人口增長速度接近四十年人口翻一番。俄羅斯自身人口1.42億,近年接近負增長(其中俄羅斯族佔比81%,穆斯林占人口比例接近10%,且穆斯林人口占比逐年增長)。那麼,如果中亞五國不獨立留給俄羅斯,四十年後,中亞加俄羅斯本土的穆斯林人口翻一番超過1.4億,而俄羅斯族則不到1.3億,你猜猜會出現什麼現象?😊然後一人一票的選舉你猜會出現什麼結果?😊

呵呵,葉利欽愚蠢麼?正好相反,我認為葉利欽從歷史的角度講很聰明,把貧窮的人口瘋狂增長的中亞包袱甩掉了,不但減少了人口已出現瘋狂增長的中亞人口包袱,也減輕了俄羅斯每年大量輸血給中亞的經濟負擔,同時又讓中亞五國留在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比如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基地,現在仍然很便宜的租給俄羅斯,而且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還與俄羅斯建立了關稅同盟)。如果當初俄羅斯更聰明一點的話,是應該讓中亞四國獨立,留下一個哈薩克斯坦。哈薩克地廣人稀,資源富饒,1990年時,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族人口和哈薩克族人口相當(哈薩克獨立二十幾年來,俄羅斯族人口迴流俄羅斯很嚴重,1988年哈薩克斯坦俄族人口占比37.5%,現在不到21%,如果不是烏克蘭、中亞、波羅的海等地的俄族人口迴流,俄羅斯本土的人口下降現象會更嚴重),而且哈薩克人對伊斯蘭的信仰時間很短,哈薩克各地普遍信伊斯蘭教不到三百年,不虔誠,方便同化。事實上,當年蘇聯時期哈薩克族已經被俄羅斯族同化得很厲害了(小學二年級開始俄語就是主課),即使現在哈薩克斯坦已經獨立了二十幾年,普通中年哈薩克人的俄語還比哈薩克語流利。


朝陽東風笑

蘇聯解體到現在為止已經過去二十多個年頭近三十年了。很多人都認為,蘇聯解體的導火索就是因為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而蘇聯解體根本上的原因是因為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制度存在嚴重的弊端性。比如分配體制,輿論信息封鎖等。

蘇聯解體這件對人類歷史進程來說有著很大影響。而該事件發生在戈爾巴喬夫執政的末期,而且導致蘇聯解體的誘因就是戈爾巴喬夫錯誤的改革路線所直接導致。以戈爾巴喬夫等為首的蘇聯領導集團可以說是難逃其咎。在這一段時期蘇聯政治領域改革方面所導致的錯誤也可以說是最為致命的。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馬上指定了改革措施,而在這之前蘇聯也經過了幾次所謂的"改革"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的形式,沒起到什麼實際作用。隨時國際形式的發展蘇聯在80年代正是最為迫切的需要深刻改革的時期。而此次蘇聯的高層如果可以認真的總結過去改革的一些經驗教訓,採取一些穩妥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進行改革,通過不斷的融合不斷的適應是有可能改革成功的,並且順利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克服之前體制上的弊端,緩解矛盾等,是可以讓形式好轉起來的。



打破舊的格局進入新的模式中肯定會觸碰很多糾紛,這時候就需要文火慢燉來慢慢的磨合適應,相互克服才可以解決。而戈爾巴喬夫卻是猶如猛火澆油一般,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就讓舊體制的一部分人受不了了。而且在改革過程中戈爾巴喬夫一而再再而三的一連串犯了很多錯誤。而且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也在國內外的壓力下變成了"虎頭蛇尾"一樣的樣子貨。最終戈爾巴喬夫開始頂不住壓力開始退卻妥協。最終背離了社會主義道路,激化了蘇聯社會上的各種矛盾,觸發了全國性質的危機,導致高層失去了對蘇聯的領導權利。最終造成蘇聯瓦解。



而當時各聯邦國在解體之後紛紛獨立,當時中亞五國不願意獨立建國,希望依附在俄羅斯之下,但是此時的俄羅斯身為前蘇聯的政治中心,其自身矛盾都處理不完,根本沒有興趣在接納其他聯邦國,而且在當時解體的大環境下也不允許俄羅斯這麼做。況且俄羅斯當時社會環境及其複雜,自身一團亂麻,哪還顧得上其他國家。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除了證明葉利欽的愚蠢外,你真找不到更多的理由。當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中亞的五個加盟共和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蘇聯是最落後的,用貧窮落後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當然這只是相較於蘇聯在歐洲部份的加盟共和國而言。

蘇聯解體前夕的經濟己陷入十分困難的境地。除了經濟結構,計劃經濟等諸多原因外,尤其是十年的阿富汗戰爭,使蘇聯的財政狀況日益惡化。迫使勃列日諾夫和戈爾巴喬夫當政期間,向西方借了大量的外債。作為繼承前蘇聯主體的俄羅斯不得以的繼承了前蘇聯的全部債務。這時的葉利欽視中亞五個窮親戚為累綴,生怕繼續拖累俄羅斯已經十分虛弱的財政,硬是拋棄了他們。及至普京撐權,雖然普京有心與中亞五國建立更加密切的政治經濟關係,但己覆水難收。


手機用戶25144930281

從俄羅斯方面

819事件後蘇聯徹底失控,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蘇聯解體後,按照原則再搞新的聯盟。

可問題卻出在了烏克蘭身上,別看它現在窮的叮噹響,在當時它是繼承了蘇聯的工業基地,不願意和其它國家共享,堅持獨聯體保持不變,最後只得妥協,中亞五國與俄羅斯分道揚鑣。

而蘇聯成立之初就是一個由十五個國家共同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它的憲法規定了國家性質,註定不能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權,本身主要的能源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俄羅斯地區,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武器裝備以及大部分的經濟基礎設施,所以它的綜合實特別是武器裝備方面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而中藥五國就不一樣了,資源匱乏基礎設施條件極差,當時俄羅斯帶他們就像拖油瓶一樣。

從中亞五國方面

當時蘇聯解體最初企業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但其中也離不開歐共體和北約的煽風點火,以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積極參與,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最終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走向了土崩瓦解。俄羅斯宣佈獨立是在一九九零年夏天而蘇聯解體是在一九九一年的冬天,其中時間差在一年半左右。有很多人認為是波羅的海三國最先宣佈獨立,其實這種看法不完全準確因為三國之中,宣佈獨立有先有後依次順序是:立陶宛,以及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當時為了控制這種土崩瓦解形式的趨勢,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之後蘇聯立即對其進行政治封鎖,最後它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