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麗漁村”:漁業為四川內江市農民引來致富清流

位於市中區朝陽鎮黃桷橋村的水產科技扶貧示範基地將打造成為“美麗漁村”

目錄:

1.開發白烏魚新品系助農增收

2.生態養殖融合發展新模式

3.創新“美麗漁村+”模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內江市漁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打造“美麗漁村”。

目前,內江市水產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漁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2017年實現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37.5億元,同比增長8.33%;全市農村人口人均漁業收入1136元,比2016年1049元增收87元。

開發白烏魚新品系助農增收

5月24日,市中區靖民鎮石壩村白烏魚繁殖基地。

白烏魚選育技術專家蘇建蹲在露天養殖池旁仔細查看白烏魚新品系長勢。

白烏魚體色呈白色或灰白色,是發源於內江市的名貴水產品種,於2010年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同時內江也被國家商務部、農業部授予“中國白烏魚之鄉”稱號,白烏魚發展項目被列為市級重點發展農業項目,併入選國家星火計劃項目。

為加速推進白烏魚產業化發展進程,有效解決當前白烏魚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質資源流失、新品種匱乏、優質苗種供應不足等一系列瓶頸問題,白烏魚新品種的選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截至目前,白烏魚苗種孵化成活率基本能夠達到85%以上。”蘇建說,白烏魚新品種選育及相關配套技術都得益於繁殖基地與西南大學、四川農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實現實驗室、數據庫等平臺共享,共同開展科研攻關。

市中區永安鎮太平寺村村民陳策如,在白烏魚繁殖基地領取小白烏魚5000尾,自己又買了15000尾,發展白烏魚養殖魚塘面積6畝。養殖白烏魚一年時間,年收入達5萬多元。

生態養殖融合發展新模式

田埂的另一邊是稻蝦養殖田,採取稻蝦混養模式,種植生態稻米和養殖小龍蝦。一方面,蝦可以在稻田裡捕食大量浮游生物,大大節約了養殖成本,同時也為水稻消滅了害蟲;另一方面,由於蝦的特性,農藥投放量減少90%以上,蝦的排洩物又轉化為水稻肥料,長此以往,水稻和蝦的種養成效十分顯著。

內江市因地制宜發展池塘健康養殖、稻漁綜合種養、流水養殖、水庫生態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陸地集裝箱式健康養殖等“六種模式”,在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的基礎上,推廣生態健康養殖理念、養殖方式和生產管理技術,通過豐富內涵、提產提質來促進“美麗漁村”建設。

數據顯示,2017年,內江市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帶建設面積12萬畝,稻漁綜合種養核心示範區1.2萬畝,稻漁綜合種養產量8960噸,帶動農民增收1.81億元,發展業績居全省第一。

創新“美麗漁村+”模式

丁勝利是這家專合社的負責人,也是一名返鄉創業人員。幾年前,在外創業的丁勝利瞭解到家鄉的白烏魚發展情況後,立即被白烏魚所蘊含巨大的商機吸引,毅然選擇回鄉創業,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丁勝利介紹,他的父親從事漁業生產十餘年,是當地養殖白烏魚的 “土專家”,自己從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返鄉後通過創辦稻漁產業協會,以及政府幫扶和參加技術培訓後,他家的白烏魚養殖產業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吸引了周邊村民自發加入專合社。“我們通過土地流轉,村民1畝土地一年可收入800元,再加上他們平時在專合社打工,一年算下來要增收好幾千塊。”丁勝利說。

“我們的白烏魚與其他地區相比,優勢明顯,首先是有先進的技術保障,使得白烏魚養殖成本降低、效益提高;其次是有我們自己的名優品牌,實行統一物資、統一銷售。”談及專合社發展,丁勝利充滿自信,“我會堅定不移與家鄉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見證家鄉變得更美、村民更富裕。”

如今,打造“美麗漁村”,漁業為內江市農民引來了致富清流。

值得一提的是,隆昌作為內江市現代水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各類水產面積已達10萬畝。特別是隆昌市正在建設以“美麗漁村”“稻之田”“漁文化博覽園”和現代水產業健康養殖模式為主題的七彩田園農業示範園區項目建成後,隆昌市將成為內江市現代漁業新的示範點,極大推動內江“美麗漁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