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过这个游戏,我们才能明白精确“抄底”有多难!

玩过这个游戏,

我们才能明白精确“抄底”有多难!

前言:今天首先要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游戏,

一个由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在1987年设计的游戏,

上周认认真真玩了一次,

收获很大,

所以,

开始之前,

重点提醒一句:请一定独立思考,

先认认真真玩完这个游戏,

再看结论……

——猜数字游戏——

1987年的某一天,

《金融时报》上出现了一则奇怪的竞猜广告(奖品丰厚),

参与者必须在0到100之间选择一个整数寄回去,

谁猜的数字最接近所有收集到数字之和的平均数的三分之二,

谁就是赢家。

玩过这个游戏,我们才能明白精确“抄底”有多难!

举个例子:假设有10位选手,

他们猜的数字分别为10,20,30,40,50,

60,70,80,90,100。

那么这10个人的平均数即为55,

而55的2/3为36.7——最终,

选择40的那位选手获胜。

如果你参与其中,

你会猜什么数字?你又是怎么思考的?

(此处建议先暂停,

先思考一下你自己的答案!!!)

1、

理性思考逻辑:

第一层“玩家”的思考逻辑:假设参与的人足够多,

选取数字的人群分布是均匀的,

那么最后的平均数应该是50,

50的2/3为33.3,

因此我应该选择33;

第二层“玩家”的思考逻辑:假设绝大多数人都像上面那个玩家那么思考,

那么最后这些数字的平均数就不应该是50,

而是33,

将33乘以2/3,

得到22,

因此更为理性的选择是22,

而不是33;

第三层“玩家”的思考逻辑:依以类推……

玩过这个游戏,我们才能明白精确“抄底”有多难!

顺着这个逻辑往下思考,

你会发现每多想一层,

猜的数字就应该缩小1/3,

这个过程无限重复以后,

到最后如果所有人都猜0的话,

那就达到了“纳什均衡”(博弈论经典,

二十世纪50年代著名数学家约翰·纳什创立,

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

2、

实际结果:

以上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实际结果如何呢?

最终,

的确有一部分人选择了0,

但是并不多,

而更多人选的都是33和22——即更多人的思考停在了第一层或第二层。

最后的统计结果,

平均数是18.9,

赢家选择的是13。

玩过这个游戏,我们才能明白精确“抄底”有多难!

3、

结论:

(1)博弈中,

关键要思考的是“别人都会怎么想?”

(2)“别人怎么想?”——其实你很难猜到,

每个人的思考逻辑/层次可能都不一样。

——择时是否也是猜数字?——

回到投资市场中,

也许你现在就在猜一个数字——“市场的底部到底是多少点?”

精准择时(预判市场、

逃顶、

抄底)是多数人孜孜不倦追求的圣杯,

然而,

择时是否也是在猜数字?

1、

“理性底”(价值底)往往不是市场的底

正如猜数字游戏一样,

股票市场也存在一种理性思考逻辑——即价值投资,

然而,

最终的结果往往和猜数字游戏一样,

“理性底”(价值底)往往不是市场的底——这取决于参与市场的绝大多数人到底怎么想?

尤其是在A股市场,

因为多数的交易仍是散户为主体,

而多数的散户并不认可或者并不懂价值投资,

因此,

往往已经非常具备投资价值的底并不是市场中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底。

同样的,

“理性顶”(价值顶)也往往不是市场的顶。

2、

“别人怎么想”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别人怎么想?多少人会理性思考?多少人相信价值投资?多少人会在价值底出现之前提前布局?又有多少人知行合一?

一些列的问题告诉我们:精准择时必须具备“上帝视角”,

或者就是运气!

——精确的错误与模糊的正确——

所幸的是,

猜数字模式(即博弈模式)并非投资的唯一模式,

而且并不应该是多数人学习的模式。

择时是必要的,

特别是战略性择时,

但是我们不必追求猜数字那样的“精确错误”,

而应该回归简单的“模糊正确”。

此前自己统计过一个简单的数据(不同点位下投资偏股类基金持有不同时间的收益情况,

如下图)——尽管单纯以点位测算未来的收益概率并不是很严谨,

但这就是“模糊的正确”,

简单,

但长期总是正确的。

玩过这个游戏,我们才能明白精确“抄底”有多难!

最后,如何正确地把握这“模糊的正确”?

也许,

从现在开始,

定投合适的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

如果您觉得有所收获,

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