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相機的終點是旁軸?

SmileyMaggie

這話應該是某些商家吹噓而得出的結論,有些耍流氓。

所謂旁軸相機,其光路與取景器是相互獨立。

而普通的單反光路的光線通過五稜鏡傳入取景器,為同一條光路。

要說旁軸的優勢,那便是沒有五稜鏡相機更加輕便且光路與取景器相互獨立會有視覺差。但在數碼微單高速發展的現在,這種輕便已經被消除。在單反為主流的現在我寧願相信相機的終點是手機也不願相信相機的終點是旁軸。


涉影新視界



雖然現在不再使用旁軸相機進行拍攝了。但是我始終有一顆旁軸的心。我非常贊同:相機的終點是旁軸!這句話絕對正確。







20多年前,從EOS開始專用徠卡M6。那個時候遇到一位我很尊重的老師。他很年輕的時候就是徠卡II的玩家,而和他同時代的朋友大部分都是祿來福來的玩家。


老師和我說,他一直不太喜歡祿來福來。因為,祿來福來是“窺視”的。從四周黑暗的取景器裡看出去,不是在從一根管道中窺視嗎?(單反、微單都是如此)


而旁軸機的缺點就是你什麼都看得見,但是就是看不見景深效果,看不到你拍到的照片是什麼樣子的。


所以,用旁軸機的人就必須先思考再拍攝。我曾經寫過一段關於變焦鏡頭用法的文章。其實就是老師傳授給我的。


從此以後開始了多年的練習。


雖然,我現在不再使用旁軸相機了,可是我心中一直保持了一部旁軸相機。



請恕我直言。50mm鏡頭是所有鏡頭焦距中最難以掌握的一種。布勒松能用50mm鏡頭拍出的決定性瞬間,絕大多數人未必拍的出,哪怕是非常資深的老法師。

而接著這個話題,我今天想真正想講的是:99%的人都用錯了變焦鏡頭。

亨利.卡地亞.布勒松 以最擅長使用50mm鏡頭而著稱

布勒松的絕大多數作品由50mm鏡頭拍攝

雖然很多大師都喜歡用50mm鏡頭。但是這個絕對不代表普通人可以用好50mm鏡頭。在攝影教學中,我一直是反對使用50mm鏡頭的。哪怕是已經很資深的攝影人都不一定能用好50mm。我的一位老師就坦言,他也只擅長35mm。布勒松的50mm,他學不會。

35mm-50mm-75mm 這三個焦距是我們最常用的,但是又是最難用的。(上圖這個18-55mm的變焦鏡頭,等效了24-85mm,幾乎涵蓋了35mm-50mm-75mm 這三個定焦鏡頭的焦距)。作為業餘級最常見的變焦鏡頭幾乎都覆蓋了35mm-50mm-75mm 這三個焦距。但是要想用這樣的鏡頭拍攝出非常靚麗出彩的照片卻非常困難。您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說說35mm的難度: 拍風景,視角不夠開闊;湊近了拍人像,透視差異帶來臉部變形,鼻子大,耳朵小。

說說75mm的難度:作為長焦,焦距不要夠長;壓縮背景和虛化背景的效果不明顯,主題不夠突出

最後說說50mm的難度:介於35mm和75mm之間,就是50mm最尷尬的處境,近不可攻,退不可守;拍風景,視角明顯太小,拍人物,焦距明顯太短。

所以50mm又是這3個焦距中最難使用的。我著實搞不懂為什麼網上那麼多人推崇50mm。

所以,我很直白的說:建議大家從變焦鏡頭開始用起。35-70mm、24-70mm、24-85mm、24-105mm這些都是訓練的最好工具。

我看到絕大部分入門人士,也有非常多的資深人士,在用變焦鏡頭的時候,都會旋轉變焦環來構圖。俗稱:“拉風箱”。就是站在一個機位不動,靠變焦轉動來改編構圖。

但是,變焦鏡頭的用法,絕對不是“拉風箱”。

如果您想進階,那麼正確的用法是:

事先想好一個焦距,先旋轉變焦環,確定好焦距。然後去構圖。構圖過程中,依靠前後移動腳步來構圖。

如果您發現構圖很難看,沒關係,再思考一下,重信確定一個焦距,再移動構圖。

說白了,就是將變焦鏡頭作為幾個不同的定焦鏡頭來使用、來訓練。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您對焦距、透視的概念就進一步提升了。漸漸的,您會發現自己不再需要移動腳步了。恭喜您,此時您已經從攝影雜工有資格晉級為攝影助理了。我冒昧地將這種狀態稱為:有了鏡頭感!

如果您有興趣,跟著我們學。請來《91拍照》網看看我們的系列教程。




91拍照聊相機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結論!

旁軸相機最大的優點是取景明亮,不受鏡頭焦距和光圈大小的影響。


旁軸相機全稱是旁軸取景式照相機,原理是取景光軸與相機鏡頭的光軸各自獨立平行設計,取景器位於鏡頭旁邊,所以取名“旁軸相機”。在照相機的整個發展歷史上,旁軸相機是發展最多的一種類型,在結構上也是各不相同,但都是通稱旁軸相機。徠卡是旁軸相機的代表品牌,至今依舊不放棄這種旁軸情懷!曾經的雙反鏡頭相機也屬於旁軸結構相機,代表是大名鼎鼎的祿萊雙反,國產的海鷗等等。旁軸相機是照相機發展歷史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和組成。

單反結構的照相機經歷了腰平取景形式到五稜鏡的發明之後,簡短捷說,時間來到上世紀四十年代。

1949年,當時的東德蔡司公司生產了第一臺固定五稜鏡平視取景單反相機康泰時 S(Contax S),它的出現正式確定了135單反相機的典型結構:鏡頭、反光鏡、五稜鏡、平視、通過鏡頭取景。至此,單反相機的標準結構已經正式確立了,今天我們知道的各個檔次的主流數碼單反照相機依然保持著這個基本的結構。從目前來看,這樣的主流還將繼續發展下去,因為它的結構最專業,最科學,最得到主流攝影師和廣大攝影愛好者的追捧!



雖然單電,微單相機躋身專業攝影器材行列,但是在短時間內撼動單反的機會還不可見!總而言之,旁軸相機取代其他結構形式相機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說旁軸是相機發展的終極目標簡直是無法理解的理論!


吶喊55118286658

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這一句已經夠誇張了,怎麼又來個相機終點🏁是旁軸呢?真的窮到賣盡設備,只留旁軸來滿足攝影慾望了?

攝影器材各有利弊,所拍效果也截然不同。同設備不同人拍來還不一個風格呢!拿器材說終點,無稽之談😂😂😂


晨風微視覺

我認為到此時為止,還沒有出現一種攝影技術能超越單反系統。

有人說微單能代替單反!但是還需要客服一些技術障礙,比如說液晶取景的強光下看不清的問題,對焦精度和速度的問題!電池續航能力,把握手感等等。

有人說智能手機取代單反!我不信,光是光學變焦和半畫幅,手機就實現不了!隨便拍拍可以,玩技術,太嫩了點!

不過智能手機在快速佔據拍照市場,留給相機的份額越來越小這是現實!

但最具技術含量,最漂亮的照片還是單反拍出來的!這個一時半時改變不了!

將來也不一定能改變。


燭光一點

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是個偽命題,相機從誕生到普及,經歷了幾個階段,旁軸只不過是發展過程中的“一站”而已,隨著技術的進步,更便捷的拍照方式的相機取代旁軸相機是必然的結果。

至於有些人還沉迷旁軸,有很大的個人習慣、喜好在裡面,就像有的人還喜歡大畫幅膠片,有的人還喜歡拍立得一樣,只要你喜歡大可以堅持自己的設備一直拍下去,在這一點上,根本不存在什麼終點。

如果說拍照設備的終點,現在無反微單大有取代傳統單反的趨勢,這就是科技的進步,隨著科學的發展,那麼今後出現機身和鏡頭都有紐扣般大小、隨手攜帶、億萬像素、超高K攝像等等誇張功能的拍照設備,也不是不可能,到那時候,大多數人還是不會選擇笨重的單反甚至旁軸相機的。

說到底,這還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就好比現在自動擋無級變速汽車已經很普及了,但就人就喜歡開手動擋車子,就說手動擋比自動擋好開一樣。


裝個渦輪出氣

取景器的作用,就是取景,構圖,觀察對焦,觀察景深,微單還可以觀察曝光和白平衡效果。旁軸取景器後面三項無能為力了,至於取景構圖最核心這項,由於取景器光路與鏡頭光路分別是兩個系統,儘管有校準,誤差也相當的大,被攝體離相機越近誤差越大。如果你想微距攝影,拍攝小昆蟲,旁軸相機就相當困難了,甚至取景器裡已經看不到被攝體了,單反,微單卻得心應手,所以相機的終點是旁軸,我不敢相信。


誠信168272021

現在的富士的旁軸已經不是原來的旁軸,只是個旁軸的外形,真正的旁軸在徠卡那裡。富士的旁軸本質上是微單相機。旁軸相機由於取景器觀看與實際照片效果有出入,不能所見即所得,對新手不太友好。


我是一瓶番茄醬

旁軸雖早,但本身結構決定它並不適合工作。更適合娛樂和玩耍,也就是藝術家口中的創作。之所以會是終點,可能是因為工作機多了,自動的用多了,玩玩手動,畢竟每個攝影師都有一個視攝影為藝術的心吧,享受控制和操縱機器的一種感覺而已。快餐再好,自己做飯的過程也是個享受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