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海外採購全部納入香港平臺!重拳治理拖延貨款

為全力降低採購、融資成本,中國中車2018年要將各子公司全部納入到中國中車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公司”)平臺進行集中採購,並規定全年通過香港公司的集採比例不能低於50%,同時要求各子公司對香港公司逾期款項全部消除。中國中車近日召開進口集採業務會議,透露上述內容。

所謂集採是指,採取統一管理、兩級集中管理模式,對大宗物料和關鍵零部件由中國中車彙集各子公司的採購申請,形成集中採購計劃,由總公司進行統一集中的供應商進行評估、採購、招投標,集中訂購和結算。

中國中車稱,集採通過公開、透明以及可追溯性管理,降低了採購成本。

中車海外採購全部納入香港平臺!重拳治理拖延貨款

集採比例過低

中國中車人士表示,近兩年來,中國中車為推進境外物資集中採購,多次發出通知推進,但海外集採業務開展得並不理想,大部分子公司對集採工作不重視,不配合,導致集採比例過低。

他透露,目前中國中車有20餘家一級子公司有境外採購需求,但可以達到集採比例不能低於50%要求的僅有三家,中國中車2017年集採佔比不到10%,2018年若想完成50%的目標,難度極大。“這需要所有子公司拋棄局部利益得失的固有觀念,上下一心。”他說。

他透露,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機公司”)和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集採比例也超過了50%。

而排在中車集採金額第四名的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集採佔比僅為3%,可見集採任務在中車全集團完成之低。“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子公司集採比例為零。在這次會議上,總公司對這些公司進行了不點名批評。”中車四方人士說。

子公司直接採購抬高成本

在此次會議中,中國中車稱,2018年,中車各子公司境外採購金額與去年持平,仍為100億元左右,這些採購如能全部通過香港平臺集採將降低採購成本1.5億元。

據瞭解,目前中國中車子公司零部件進口採購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是香港公司平臺採購;

二是子公司境外公司直採;

三是子公司直接採購;

子公司直接採購是當前中國中車境外採購的主要形式。據株機公司人士透露,子公司直接採購最大弊端就是沒有競爭機制,容易形成獨家供應商,抬高價格。

株機公司人士舉例稱,株機公司前期在有軌電車制動系統採購中,因為與西門子合作,導致德國克諾爾形成獨家供應,遂克諾爾單方面抬高銷售價格,株機公司拒絕採購,後株機公司與同屬德國的漢寧卡爾談判,擴大競爭,最終與漢寧卡爾簽訂合同,將採購成本降低了8%。

他補充道,株機公司的這次擴大競爭談判是成功的,但不是所有子公司和所有采購項目都如此幸運地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方案替代產品,絕大多數獨家採購仍是維持高價,這一直是困擾中車採購成本居高不下頑症,也是中車進一步提高利潤率的阻礙。

重拳治理逾期回款

中國中車人士就上述海外集採中存在的問題指出,目前中車各子公司對海外集採認識不夠,在利用香港平臺進行業務時沒有認清定位,在一系列的供應鏈過程中出現錯誤,不僅產生了不必要的損失,還可能被香港金融管理局外匯管理處處罰降級。

同時,有部分中車子公司不按合同規定及時回款給香港公司,扯皮推諉,逾期現象經常發生。

香港公司人士表示,在與這些子公司交往中,香港公司發現,中車個別子公司沒有將香港公司以“中車兄弟公司看待”,而認為香港公司是中車集團外供應商,總是期望以拖欠貨款的方式降低自身存貨和資金成本。

香港公司人士透露,2017年香港公司逾期應收賬款高達4億多元人民幣,這些逾期款項使得香港公司額外負擔了近700萬元人民幣的額外費用。“拖欠款項還使香港公司發生違約的風險顯著上升,導致融資成本上升,同時機構信譽形象受損,”他說。

就上述問題,中國中車在此次進口集採業務會議上做出要求,首先嚴格考核,重點子公司進行專項督查,清理獨家採購,要求子公司按季度上報海外集採信息彙總並公佈,並對下一階段採購需求進行彙報,同時對重要指標進行獎懲。

中國中車人士稱,尤其對於集採比例,回款效率必須建立獎懲制度,達標企業要獎勵,對後進企業的負責人要公開點名通報批評。

2018年,中國中車多點發力,期望通過多項新政,終止淨利潤不斷收窄的嚴峻形勢,在短期扭轉經營不利局面。目前已經採取了海外市場劃分、推進海外投資併購、重組貨車集團等方式在國內外市場全力拓展,海外集採亦是其中之一。


就在不久前的3月份,中車成立了海外併購辦,未來中國中車的海外併購項目將由下屬公司主導轉變為中國中車統籌規劃實施,在推進海外併購的同時,中國中車還針對海外機構協同效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提出瞭解決方案。同時對旗下近百家海外機構進行整合,釐清責任和定位。

中國中車召開的針對海外市場的內部會議上,中國中車總裁孫永才表示,在總公司層面組建專業海外併購隊伍,意在加強重點市場的跟蹤。初期主要針對北美及歐洲市場,集中優勢子公司的作用,開展研究,尋找併購對象。擬通過包括併購在內的,合資合作、戰略聯盟等方式,獲取技術、市場、銷售渠道和生產資質等資源。

以上的舉動旨在重組海外機構解決合而不融,而今又再次將海外採購全部納入香港平臺,可見中車的海外業務存在的問題也確實嚴峻,這兩撥操作,意味著中車要整改海外事業的決心。

2017年,中車新簽訂單約3141億元,其中國際業務簽約額約57億美元。雖然和總簽約單比,國際業務即海外業務佔的比例並不大或者說發揮一般,此次的整治,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2018年中車想要在海外業務上創造更好的業績,至少爭取能比2017年的業績有所上升。

當然,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大的現狀下,中車可能要面對一些風險。

但是不管怎樣,我們仍然期待中車的海外事業能發展地越來越好,為整個中車集團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