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1234”戰略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黨的十九大擂響的新時代鏗鏘鼓點中,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發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動員令。以黨中央號召為遵循,按照省市縣委部署,盱眙經濟開發區以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目標,奏響“1234”和諧曲,堅持在綠色發展中挑大樑、作表率、當先鋒,園區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圍繞“1234”戰略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高舉1面大旗,推動綠色轉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九大報告和新黨章,都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歷史性的戰略部署。面對新時代新要求,盱眙經濟開發區精準把握綠色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高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旗,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從源頭上推動經濟實現綠色轉型,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之路。

去年以來,通過“關、停、並、轉、收”,盱眙經濟開發區依法梳理出108家“散亂汙”企業,收購了被環保督察列入“黑名單”的39家企業,盤活土地約2600畝、廠房約50萬平方米。

注重2大抓手,打造產業高地

圍繞“1234”戰略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盱眙經濟開發區以“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和“項目為王”為兩大抓手,做強主導產業、關注特色產業、主攻重大項目,充分發揮主陣地、主戰場作用。

堅持國家級開發區創建。國家級創建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也是全縣人民的期盼。盱眙經濟開發區秉持“綠色富民、實幹爭先”的發展追求,精準發力、全力趕超,逐步形成以高端裝備製造、電子電器信息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2+1”產業格局,加快集聚高端產業,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2017年,盱眙經濟開發區在全省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評價中排名全省第55位,比上年度上升4位。

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有項目才能推動發展。盱眙經濟開發區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發展理念,創新招商思維,圍繞高端產業方向,打造產業資本招商路徑,全力攻堅突破一批重大項目,讓產業發展、富民興區擁有強勁的項目支持。2017年,31個項目洽談取得實質性突破,其中,6個項目納入市對縣重點項目督查考核體系。去年12月10日,以預算總投資達120億元的中璟航天半導體為代表的8個10億元以上項目集中開工。市委書記姚曉東實地觀摩了集中開工的部分高科技製造業項目,並宣佈項目正式開工。

運用3個創新,夯實創建基礎

圍繞“1234”戰略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盱眙經濟開發區以綠色發展為統領,通過做強行業“龍頭”、壯大資本“拳頭”、做大產業“源頭”,讓“政府、資本、產業”有機結合,讓“經濟擴量、平臺載體、產業升級”三篇文章聯動發展,為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打下了堅實基礎。

做強行業“龍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引領。開發區摒棄“撿到籃子都是菜”的觀念,只做“2+1”產業,大力培育和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加強重大項目建設,以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帶動相關配套企業的發展,延長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目前,已引進有一定體量和科技含量的產業化項目35個。正在緊鑼密鼓建設的躍馬輪轂項目總投資30億元,年可生產500萬隻鍛造鋁合金輪轂及鎂合金輪轂。項目全部竣工投產後,預計可實現年開票50億元以上,稅收2億元以上。

壯大資本“拳頭”。產業打造,資本先行。開發區通過建立覆蓋面廣、適用性強的產業引導基金、國際併購基金、產業供應鏈金融基金、科技扶持基金、設備租賃基金等,不斷做大資本盤子,解決企業土地、廠房、設備流動資金等問題,為產業發展打造出一隻有力的“鐵拳頭”。與此同時,開發區全面樹立經營理念,通過布點樓宇經濟的方式將開發區平臺進行延伸,實現了和發達地區的無縫對接。“我們深切感受到在重抓工業經濟的基礎上,用好總部經濟,可以進一步藉助外力提升開發區的競爭力。”縣委常委、盱眙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健深有感觸地說。藍源財富中心項目是開發區總部經濟集聚區,和藍源資本合作以來,相繼有一系列項目落戶開發區,為產業集聚、實力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做大產業“源頭”。為打造產業發展“源頭”,開發區引進總投資60億元的半導體小鎮項目,打造半導體全產業鏈全域化、國家級半導體產業基地,創建以產學研、創融投相結合的共融共生全生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力爭實現真正的“中國芯”;與中國鑄造協會攜手,共同建設佔地2000畝的盱眙綠色智能鑄造產業園,逐步形成產業新格局。

用活4種手段,實現“零地增長”

圍繞“1234”戰略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盱眙經濟開發區因地制宜,精準對接,用活四種手段,走出了一條卓有成效的“零地增長”路徑,既盤活了閒置資產、又縮短了建設週期,既突破了土地利用的瓶頸、又有效提高了土地畝均產值,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了“多方共贏”。

紮實推進“雙提升”工作。開發區始終把盤活存量、嚴控增量抓在手上、放在心上,積極探索破解土地制約難題,讓每一寸土地生出“黃金”。經充分調研,開發區擬對斜跨園區境內的三條國家級線網按照沿河、沿路、沿地理分界線的思路進行改遷,可一次性釋放出9100畝園區成熟配套土地。

提高用地准入門檻。開發區結合263專項行動,嚴把入園項目質量關,規範入園企業評審,持續提高項目容積率、投資強度、投入產業比例等方面的准入門檻,完善項目論證和評審機制,確保招商引資項目用地向無汙染、低能耗、高技術含量、高產出的優勢項目傾斜,提升工業競爭能力。

圍繞“1234”戰略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進“執轉破”。開發區深化“殭屍企業”處置工作,針對殭屍企業存在的執行案件數量多、信訪投訴多、資產處置難等問題,積極運用“執轉破”程序,通過“雙向聯動、分類處置、府院聯動”的方式,有效清理了一批殭屍企業。截至目前,已有45家企業進入破產程序,23家企業已被宣告破產。14家殭屍企業資產經司法拍賣得到有效處置,為園區騰出工業用地46.26萬㎡,廠房面積17.3萬㎡,實現債權金額2.37億元。

圍繞“1234”戰略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盤活土地資本。加壓盤活、置換盤活、轉移盤活、牽線盤活、回購盤活……開發區靈活運用金融、行政、司法、稅收、安全、環保等多種手段盤活土地,為國家級開發區創建提供空間支撐。尤為突出的是加大“騰籠換鳥”力度,做活現有存量土地的“增量”文章。2017年,共收購低產、低效、閒置等企業60餘家,盤活土地約4600畝、廠房約60萬平米,實現“零地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