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品名篇佳作,觀世間百態,享人文情懷

圖/錢正坤 方昆生 文/方豔霞

清明,就是祭拜祖先,寄託對逝者的哀思。今天是週末,我們一大家子老老少少二十餘人,一起向陸良小尖山進發,去祭拜逝去的先祖。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熱啦,停下來吹吹風,順便回望一眼山下。喲,驚喜撲入眼簾,那些小區房真漂亮,這可是新農村建設的成果,真為住進這些新房的人們高興。樹是綠的,天是藍的,大夥兒祭拜祖宗的心情是虔誠的。繼續前進,路才走了三分之一呢,大家爭先恐後,誰也不願被落下。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這兒又滑又陡,大夥互相扶持,彼此提攜,安全通過。無論路多遠,不管山多大,我們不達目的不罷休。“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揹包的男士居然亮開歌喉了,我們頓生精神,士氣大振。你坐你的車,我爬我的坡,既然是來上墳,就不怕山高路遠。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終於來到墓前了,大夥挽起袖子,甩開臂膀,似乎每個人都有沖天的幹勁,才十多分鐘,墳頭上的倒掛刺,雜草就除的乾乾淨淨。墳頭上這幾位能幹人,就是我們中最好的表率,特此表揚一下。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大叔給先祖們供上祭品,我和嬸子,妹子們給墳頭上壓紙錢。大夥各司其職,人人有事做。婆婆在敬獻齋茶,另外還包攬潑水飯。這一系列工作做完後,她便展示了她的絕活 一一哭,她雖然不識字,但她會把說、唱、哭融為一體,出口便自成一門藝術,以此來表達她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我每次在旁聽著,總是淚眼婆娑,再環顧周圍之人,或淆然淚下,或掩面側視。看來,能打動別人的,唯有真情。我暗自思忖:孝親是不用說教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老師。所有到場的人,給先輩們敬上最虔誠的三跪拜。

剛才心情有點沉重,忽然眼前一亮,紅豔豔的桃花扭轉了我們的心情。下山啦,突然看到一幕慘景,是誰?一個不小心,把這座山燒光啦。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天乾物燥,無論是祭祖還是其他活動,林區一律不準帶上火種。幸好被焚的山只生長著灌木叢,損失不大。十年樹木不容易,鄉親們啊,要當心啦!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驚喜又來了,不知誰喊了一聲:“核桃!”大夥紛紛看向地面,真是多呀。才幾分鐘,就撿了半袋。居然有這樣的好事,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繼續下山,繼續賞美景。我想把好心情進行到底。萬綠叢中一簇紅,突然想起崔護的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低頭看路久了,脖子會酸,抬頭活動一下筋骨,順便眺望一眼山下,阡陌縱橫,綠意盎然,眼前彷彿湧來一派豐收的景象,生活原來可以過得像詩一樣,天天美噠噠。這段紅土坡是最危險的路段,又滑又陡,浮面的土還很鬆,路過的人都是提心吊膽,無不戰戰兢兢,這下好了,有熱心腸用鋤頭挖了幾個坑當臺階,過往的人都不會忘記歌頌幾句。再抬頭望一眼山下,感覺家鄉好美好美,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八十年代那老掉牙的歌“誰不說俺家鄉好……”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有緣份,上山時就見到這幫小娃娃,下山時又遇到他們了。我發現,每年上墳,家家戶戶都願意帶上小孩,這不僅是為了讓他們開心,也是為了傳遞孝道。好看,這叢白花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嗅了嗅,真香,怪不得引得蜂蝶翩翩起舞。這真是“你若盛開,蜂蝶自來。”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桑樹,可是會結桑葚那種的,全身是寶也。柿樹林,想想那紅豔豔的小燈籠掛滿枝頭,心情就爽朗起來。看到這碩果累累的杏樹,喜意如潮湧。 馱石頭上山修路的馬兒,辛苦了,向你們致敬!我想和你們握個手,以表達我對你們的感謝,我突然笑啦:你們只有腳,沒有手。哈哈哈哈哈……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大樹杜鵑花,美了眼,醉了心,摘一滿懷抱回家,這個心情呀,沒有詞可以形容。 終於到家了,曬曬今天的勝利果實。這麼多,每一位進來竄門的朋友,一起分享啦。今天,忽然發現,我的家鄉好美好美:美在風景,美在物產,美在風俗,美在人情……如果每個人都用美的眼睛看世界,人間處處是春天。

爨鄉記憶!陸良清明,有一種風俗叫“上墳”

方豔霞,女,出生於1971年,雲南省陸良縣人,大學文化,在《西南軍事文學》,《雲南省電大報》,《曲靖日報》,《曲靖教育》等報刊雜誌上公開發表過文學作品和教學論文。現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