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氏的源頭——蒙元時期札剌亦兒部落的含義

作者 拜嘯霖

札剌亦兒,《蒙古秘史》中首次有此名稱,羅氏《蒙古黃金史綱》記作“Jalayir”或“Jalayirdai”,《聖武親征錄》譯作“札剌兒”,《元史•本紀第一•太祖》譯作“札剌亦兒、押剌伊而、札剌兒、札剌兒臺”,還作阻卜扎拉、扎賚兒、札剌臺、扎拉爾岱、察汗札剌兒等(《元史備忘錄•氏族•札剌亦兒》)。

關於“札剌亦兒”的含義,目前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漢語“白”之意。此說法來自於現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烏蘭鎮伊赫阿亦勒裡的“白姓”木華黎後裔,傳說其祖先源自札剌亦兒主兒赤惕部。

漢語“邊界”之意[1]。此說法來自於現河南洛陽李姓木華黎後裔。

突厥語語系北部方言對音譯,其直接含義為“用油的人或塗油的人”,推測其含義為“奉承,拍馬”之意[2];

哈薩克斯坦學者認為,“札剌亦兒”源於回鶻汗國王族“藥羅葛”演變而來,含義為“專門從事戰爭,並不怕死的精銳部隊”,是專職軍事組織的名稱演變而來成為族稱[3]。

拜氏的源頭——蒙元時期札剌亦兒部落的含義

漢語 “奴僕”之意。其主要依據有兩條:一是《中國部落簡明詞典》引用前蘇聯蒙古史學家符拉基爾佐夫《蒙古社會制度史》中的觀點,即“扎魯”詞意與“扎如其”相同,即奴僕之意,引申認為“扎喇亦兒”(即札剌亦兒,引者注)是蒙古語“扎魯”(青年)一詞演變為“扎如其”的意思;二是拉斯特《史集》中稱札剌亦兒人是“斡脫古•孛斡勒”,即世襲奴隸之意。

漢語“折蘭”之意。據內蒙古扎賚特旗學者金峰《四十萬蒙古名稱研究》認為,札剌亦兒就是公元前匈奴帝國、鮮卑帝國的主要成員折蘭。

漢語“海洋”之意。內蒙古民族師範學院巨寶山論文《考證扎喇亦兒一名之來源》,從語言現象、居住地域、風俗習慣等三個方面研究認為,“扎喇亦兒”為蒙古語“達賚”的轉寫,即“海洋”之意。

漢語“火苗”,引申為“狡詰、計謀、智慧”之意。蒙古學者都力瑪《蒙古神話形象》解釋,“扎喇亦”(扎力)為突厥語源詞彙,含義為“火苗”,“扎喇亦兒曰克”為“火苗竄動或旺盛”之意,引申為“面目有光、精神氣概”,“狡詰、計謀、智慧”。

綜合以上記載或研究,筆者以為,從歷史記載的“札剌亦兒”史料和特點分析,“札剌亦兒”部落及其後裔具有“不懼強悍,敢於拼搏,講求智慧,忠誠擔當”的品性和人格特性,故“不懼生死、忠誠擔當、富於智慧”的含義更為接近。


[1]張廣英:《蒙古木華黎後裔在洛陽》, 《洛陽晚報》,2017年11月14日,B12版

[2]塔力甫江•吐爾遜艾力:《札剌亦兒考略》,《青海民族研究》,第二十七卷,第二期,2016年4月

[3]塔力甫江•吐爾遜艾力:《札剌亦兒考略》,《青海民族研究》,第二十七卷,第二期,2016年4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