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設計師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

殺死設計師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

設計師聚會,談得最多的就是「累」。

你身邊可能有很多這樣的設計師:工作很拼,幾乎每週都要通宵,工作永遠做不完;從一個精瘦小年輕,胖成了油膩大叔,腰疼頸椎也不好;信心滿滿去辦的健身年卡,快到期了也只用過一次。

遺憾的是,中國偶像劇裡對設計師的塑造沒有一個是真實的,畢竟設計師不是靠天馬行空的靈感、媲美畫家水平的草圖就能拿國際大獎。這背後需要極大的付出。

殺死設計師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

1

「缺覺」是為工作和理想付出的代價

之前國際睡眠日,有一篇《缺覺專業排行榜第一名不負眾望》刷爆朋友圈,24小時之內閱讀量破10W。

這個第一名就是建築師(設計師也在其中)。

文中就舉出一項數據:網站The Tab在2017年2月根據來自美國41個州超過1500名學生的調查,列出了一份缺覺專業排行榜。

殺死設計師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

建築學專業,以絕對優勢的平均睡眠時間5.28小時,不負眾望成為了最缺覺專業,遠遠少於一般認知中醫療、護理、法律這樣的辛苦行業。

在數據統計網站Statista關於不同專業每週學習時間的排名中,建築專業也奪得冠軍,每週學習23.7小時。

“每天睡眠不到6小時,30歲以前很難成名,70多歲還在設計一線。”說建築和設計是最熬人的職業,一點不過分。

殺死設計師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

2

「缺覺」背後的焦慮和無奈

在這個行業裡,當然有少數「真愛」為了理想任勞任怨的,但對大多數來說,這是一個收入不錯但也十分辛苦的職業。

殺死設計師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

如果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就更沒有時間接觸新東西,可擴展的邊際太小,職業發展的跳躍性很低,

除了畫圖其他啥也不會,「不喜歡就轉行唄」也成了一句空話。

殺死設計師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

3

做個「不缺覺」的設計師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越努力越掙扎?

其實,我們平常接觸形形色色的建築師、設計師,其中不乏很多將生活和工作平衡得不錯的人。他們都有一些共性:

1、有效的做事方法

有效當然是目標。達成目的需要:充分溝通、制定計劃、合理用人。

很多設計公司都有嚴重的管理問題,工作流程不規範,項目不少,但是並不重視團隊建設,剛畢業不久、沒有落成經驗的設計師當主創用,技術上的問題沒有及時糾正,到了後期才發現大問題,不得不返工重來,對己對外都是消耗。

別欣然接受了這樣的事情,如果遇到這樣沒有章法的公司,趁早離開。因為長久下去,這樣的工作註定會消磨一個人的熱情。

很多設計師都是「沒原則」的人:今天提早做完事情,但其他人還沒走,所以留下來了。建築師的拖延症就是這麼被逼出來的。做得越快的人,就要承擔越多的事情。當設計師意識到完成工作之後,又會有安排新的工作,反而越來越累,這部分人就選擇了拖延。

如果你在公司永遠想當老好人,永遠接受不合理的工作要求那就是沒原則。記得調整心態,注意提升自己的專業度,不要一味用工作量證明自己,減少無意義的加班。

殺死設計師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

2、精確的時間管理

試著更加仔細計算你的工作時間,當甲方提出項目安排時,你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其實一些跟甲方的矛盾,本是可以通過提前溝通避免的。超量任務需要一開始就爭取額外時間,或者向團隊申請支援。

法定工作時間是一週5天,每天7-8小時,所以儘量以小時為單位去核算工作量,而不是一天、半天這樣的模糊概念,否則一定會出現一天工作12小時這樣超負荷的情況,而且成為常態。

工作中需要分清長期、短期、重要、緊急的差別。尤其要注意堅持一些“長期、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培養一個簡單的愛好,堅持一項喜歡的運動,瞭解行業的動態,參與跨行業的社交活動,這些都能在緊張的工作之後,給你身心續航。

殺死設計師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

3、長期的職業規劃

在動態中尋找平衡,不是一條路死磕到底。

設計公司跟銷售又很像,做得越多,一般回報也越大,如果適度降低薪水期望值能換來更多時間,將這個時間經營在你的健康、愛好上,幸福指數未必會降低。

當然,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做建築師或設計師不是唯一的選擇,比如可以從事建築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甚至可以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嘗試自己創業!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秀設最近正在合作的大講堂老師——黃葟,就是設計師跨界、並自己創業的典型代表。

↓↓

如果你對「設計師創業」的話題感興趣

想嘗試自己創業

卻又不知從何開始

那麼不妨來聽聽這12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