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七旬夫婦傳統技藝做豆腐50餘年

临县:七旬夫妇传统技艺做豆腐50余年

做豆腐的老人叫楊芝應,今年70歲,土生土長在該村。老人介紹以前麻峪村幾乎家家都以做豆腐為生,當時的楊大爺也不例外,開始跟著父輩們做豆腐,後來成家了就和妻子一起做,一干就是50多年。

临县:七旬夫妇传统技艺做豆腐50余年

多年下來,賣豆腐的營生讓楊大爺家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後來又賺錢蓋了新房。如今3個兒女都已成家,孫子也將結婚,但他還是放不下自己的豆腐生意。

临县:七旬夫妇传统技艺做豆腐50余年

“和老伴幹了大半輩子,跟豆腐也有了感情!”楊大爺說。

手工豆腐都必須現做現賣,為了讓大家吃到新鮮的豆腐,豆腐坊必須提前一個晚上把黃豆泡好。第二天凌晨4點楊大爺就得起床,和老伴一起磨豆子、過濾豆漿、生火、煮沸、滷水、打包等,這一道道工序都是人工操作,直到成品豆腐送給客戶。

“老楊做的豆腐不但在臨縣有名氣,而且講誠信!”麻峪村村民李大爺講到。

由於年事已高,老楊和妻子的豆腐坊日產量較之前有所下降,目前每天只做三四百斤,專供幾家固定的客戶。

临县:七旬夫妇传统技艺做豆腐50余年

在臨縣,老楊賣豆腐時用秤鉤鉤豆腐稱,在當地有“馬尾提豆腐”、“秤鉤鉤豆腐”的美稱。近年來,臨縣的手工豆腐因製作技藝精良,口感好,在市場上銷售火爆,還賣到了省城太原,靠著做豆腐、賣豆腐當地很多百姓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临县:七旬夫妇传统技艺做豆腐50余年

目前,呂梁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公佈,臨縣麻峪豆腐製作技藝就名列其中。

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臨縣秉承“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路子,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取得了可喜成績。

豆腐製作技藝是一項傳承久遠的傳統食品製作工藝,臨縣麻峪豆腐更以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顏色純白、質地精細、軟而不脆等特點譽滿晉西,無論是冷調熱炒還是混做單制都受到千家萬戶的青睞。

在2008年經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批准,《臨縣滷水豆腐標準》就成為山西首個豆腐工藝標準。而臨縣豆腐的正宗——麻峪豆腐已日益成為一個品牌,尤其在離石、太原等地享有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