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甘泉寺丨兩棵玉蘭樹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是杜甫所栽


秦嶺西麓餘脈的天水市麥積區南約十五公里,就是甘泉鎮。麥苗青青,油菜花金黃,在村頭,我們看見一尊杜甫的銅像——《杜甫秋吟》,他傲然屹立在路口,揭示著甘泉古鎮和詩聖之間不凡的緣分:塑像通體黝黑,人物造型瘦如竹節。詩聖面容沉靜,昂首看天,似在悲憫世人的苦難。下顎微翹的鬍鬚彷彿在風中輕輕抖動。

杜甫在人生最失意的情況下,在秦嶺甘泉的太平寺做了短暫的停留。在玉蘭古樹左側的殿宇上掛著國畫大師齊白石書寫的“雙玉蘭堂”匾額。

公元759年7月,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歷經“安史之亂”,又因政治上的原因“棄官至秦”。在秦州居住的三個多月裡,他經常是衣食無著,不得不為生計四處奔波。在痛苦、挫折、磨難中,他以一種堅忍高貴的態度承受苦難,沿途寫下了百餘篇瑰麗“隴右詩”,留給後人一簇明亮、溫暖的心靈之火。

太平寺,始建於何年已無從考證,古時因寺內有一眼醇香的泉水——甘泉而聞名,也稱“甘泉寺”。寫下了傳世千古的不朽名篇《太平寺泉眼》。“山頭到山下,鑿井不盡土。取供十方僧,香美勝牛乳……”

院子裡有兩棵老白玉蘭樹,相傳是杜甫所栽植,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詩人雖然走了,但兩棵白玉蘭卻見證詩人所經歷過得歷史。

看著這潔白的玉蘭花,我忽然想到了詩人在這草堂裡吟詩的場景:風雨飄搖,貧困交加,手捧書卷,字字珠璣。詩人有著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但生不逢時,空有報國之志。

中國的文人,從古至今,都有一顆不向權貴低頭的傲骨,杜甫也不例外,始終不和宵小之輩同流合汙,雖然政治上受到排擠,但他始終沒向奸佞低頭,這是我們中國的脊樑。

站在院中,風中有玉蘭花的暗香飄落,寂寂的流年、深深的庭院,我們無法體會杜甫當時憂國憂民的內心疾苦!

三個月之後,詩人離開了這裡,一直向東南進發,穿越茫茫秦嶺,過隴南,入漢中,最後到達成都。

如雪的玉蘭花一塵不染,在那個亂世中能保持一顆“眾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傲骨已經很難能可貴了,就像這巍峨挺拔的秦嶺山脈一樣,始終是獨領風騷。 喜歡秦嶺的朋友,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點擊關注本頭條號“憶秦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