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麥積前門村丨村莊廢棄,老人不願下山,說死後就葬於青山綠水


在秦嶺的深山中徒步,總有你意想不到的的場景出現,小橋流水的便橋,孤獨的村落,留守的老人,雞鳴犬吠的叫聲,當然還有重巒疊嶂的大山。

這次選擇去麥積前門村一組,海拔約1500米,目前山上住的大多都是老人,年輕人外出打工的打工,有部分人搬遷到山腳下交通方便的地方了,老人們不願意下山,因為故土難離的緣故,這輩子也習慣了,並說死後就交給這片青山綠水了。

眼前是一片長的綠油油的高山土豆,遠望秦嶺一片翠綠,大山物產豐富,只需要略微利用一下,即使生活貧瘠,但也可生存下去。

山中的房子都是上個世紀修建的土坯房,房門前一塊空地上的土地已經平整,屋簷下堆放了整整齊齊的柴火,一切都簡陋到了不能再簡陋的地步,不過所有的一切卻都顯示著主任的殷勤,因為這是生存必不可少的。

轉過一個彎來到另一戶人家,房子和上一戶的差不多,也是土坯房,只不過牆壁上刷著白灰,顯得簡潔美觀,庭院清掃的很乾淨,雖然院子裡有稀稀疏疏的雜草,但這更能讓人覺得人和大自然的和諧相處。

聽到我們的腳步聲,一位大娘從屋裡走出來,小心仔細地看著我們這幾位不速之客,待說明來意後,大娘笑問“客從何處來,客從何處去”,簡單地寒暄幾句後,大娘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喝茶。閒談之中得知留守的幾個老人都不願意下山,就喜歡這裡的青山綠水。農村老人就是這麼古樸、敦厚、熱情,沒有爾虞我詐的計較,也沒有懷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私心,我想這一定是大山裡老人特有的一種風格,讓人如沐春風。

再往後走是一片核桃樹,抽著綠芽,正在茁壯成長,大山物產豐富,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


另一戶人家的房屋已經荒廢好久了,院子裡長滿了野草,門房緊縮,或許他們已經搬離大山,不久的將來,這些沒人住的房子將很快會坍塌,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很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看著滿院子各種各樣的雜草,煞是好看,但內心卻不是滋味,物是人非,歲月變遷,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粒塵埃。

村小學已經廢棄了,孩子們都到交通方便的地方唸書去了。典型的六七十年代的房子,青磚黑瓦,沒有圍牆,看來已經廢棄好久了,看著眼前的教室,我彷彿聽到了孩子們朗朗讀書聲,可卻是個惘然。

這裡最多的樹就是核桃樹,最多的建築就是已經廢棄和將要廢棄的土坯房。一根電線橫穿而過,證明這戶人家還有人,好奇的心態使得我們去走訪。

可滿懷希望而來,卻另我們十分失望,房子屋頂還好,牆壁已經斑駁漏出“土胚子”,大門緊鎖,黑乎乎的兩個窗戶直視外面,讓人望而卻步。

走了幾家都是如此,村子就這麼在大自然的無情打擊下凋零了,繁華落定,只剩淒涼。

草木瘋長,滿園春色,村莊已經廢棄了,只有蒲公英密密麻麻的盛開在庭院中。

離去的時候,回頭望望這個實際只有六七戶人家的小村子,才發現這裡差不多已經完全融入四周的環境了,連顏色也只有綠和黃兩種了,誰能想到當年的村莊就這樣荒廢了,不過人與自然原本就應該這樣。 喜歡秦嶺的朋友,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點擊關注本頭條號“憶秦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