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電商 ≠ 藝術互聯網化

追溯藝術和互聯網結合的歷史,則可以上溯到20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當時互聯網技術剛剛被引入國內,在互聯網的大潮中,“海歸們”和“本土派”爭先恐後,出現了第一次的“互聯網熱”。藝術和互聯網的結合,一開始也是以信息傳播為主流的,在“新浪”為旗杆的門戶概念之下,藝術界的各個網站都有爭當“藝術門戶”的小野心,而當大門戶開始涉足藝術領域之際,這些小野心隨即被衝擊得七零八落。藝術需要傳播,藝術也適合以圖像、符號為信息主體的互聯網。所以,一方面當一味擴張的大門戶遇上2001年的“互聯網寒流”之後,藝術板塊無一例外地成為大門戶收縮和調整內容之一;一方面卻出現了像“藝術國際”、“雅昌藝術網”這樣的專業藝術網站,講究的就是“去門戶化”的行業垂直。

在這一階段,“電子商務”的概念也開始甚囂塵上。“B2C”、“C2C”這些恍若天書的商業模式一眨眼間就變成了滿街的實踐,藝術電子商務當然也緊隨其後,大多是以“亞馬遜”或者“Ebay”為師學的榜樣。國內藝術電子商務的最早案例就是嘉德在線,1999年是由中國嘉德、日本軟銀和香港電訊強強聯手而創辦的,其主要的商業模型是以互聯網為撮合平臺,並通過拍賣等方式來交易藝術品和藝術商品。嘉德在線擁有很好的資源和行業先發的優勢,但是它超前於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孕育,因此獲得了尊敬而沒有收穫利潤。

2001年以後,藝術和互聯網的關係一直若即若離。200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開始“起飛”,隨即展開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大行情”。在這個過程中,藝術互聯網最得益的案例就是“雅昌藝術網”。雅昌藝術網基於美術圖書印刷的剛需和互聯網的信息服務,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從數據到信息的服務模式,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信息透明和信息傳播可謂居功至偉。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的“當代板塊”在2006年之後的“爆紅”,“99藝術網”、“藝術眼”等網站則著眼於當代藝術的傳播以及當代藝術家服務引得了社會普遍關注。但是這一階段國內的藝術互聯網企業,大多仍然為自己的商業模式而苦苦思考,融資或者盈利更是遙遙無期的事情。雅昌藝術網是最早想通過會員制來提供收費性服務的,但是它的A計劃甫一推出即宣告“破產”,因為一個“窄眾”專業平臺是無法應對用戶大量流失的代價的。雅昌藝術網之後更多地是利用自身的高人氣以及美術圈內的關注度,重回門戶網站的“廣告”刊發模式,等於是走了“回頭路”。“99藝術網”、“藝術眼”則在廣告之外,以展覽服務和視屏宣傳為重點,試圖增加網站收入而生存下去。

經過了21世紀最初十年的自生自滅,藝術互聯網終於迎來了難得的“春天”。近三年以來,基於國內外創投的整體氛圍,高成長的互聯網企業重新成為投資熱點。在Facebook等國外一批互聯網企業成功上市的激勵下,國內的互聯網投資漸成熱潮。藝術互聯網再度熱起來的原因,除了互聯網熱之外還有中國的國情,其一是經濟轉型下的產業轉型,政府明確提出了“文化產業將成為社會支柱型產業”,全社會對於發展文化產業已成共識,文化產業投資熱方興未艾;其二是“新常態”下的消費刺激,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新常態”,之前依靠投資和外貿來拉動GDP的方式,要逐漸讓位於社會消費對GDP的拉動,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財富累積,作為生活質量升級換代的標誌,藝術消費正從觀念層面落實為現實現象。順勢而為的藝術互聯網,看起來真可謂是“生逢其時”了——互聯網環境的日趨成熟、產業資本的大量湧入以及藝術消費的廣闊前景——於是當下的藝術互聯網更多是一步到位地做成了“藝術電商”。

“藝術電商”,更直接地說就是通過互聯網來賣藝術品。眾所周知,藝術品資源是稀缺的,尤其是經過了新一輪中國藝術品市場價格暴漲之後,最具有商業交易能力的國內拍賣行都普遍認識到徵集作品難上加難,所以“藝術電商”作為後起之秀,無論如何都是拿不到藝術核心資源的。目前的“藝術電商”,大多以青年藝術家作品為主要銷售產品,試圖做到薄利多銷,但是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因為薄利基於多銷,而如何做到多銷呢?“藝術電商”通常採取市場營銷的策略,甚至將寶貴的資金用於“導流”等等的“下下策”。更多失敗的案例也證明了“線下不好賣的,線上也賣不出去”的結論。2015年一些“藝術電商”基於融資和兌現業績的考慮,又開始新一輪的走“回頭路”了。譬如與拍賣公司合作,為拍賣公司提供競拍服務等等,但是這樣的合作所產生的資金流或者銷售與“藝術電商”有何關係?成為了傳統拍賣公司的“交易工具”的“藝術電商”自身的價值又有幾許?

從未來的角度來看,藝術互聯化是必定的,因此藝術互聯網的前途也是必定的。那麼作為藝術+時代的藝術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呢?答案是服務、交易、創造。藝術互聯網要加強的是自身的服務能力,尤其是差異化的增值服務能力;其次是提高交易的機會,讓藝術產品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最後是藝術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可以有了更多的創造能力。可見,藝術互聯網的未來不僅僅是“藝術電商”,而更在於服務與創新。如果回到“藝術電商”的討論,現階段應該從商業模式、贏利模式和產品模式等方面的創新作為著眼點,如果依舊是“走一步退兩步”的節奏,那麼這樣的“藝術電商”是沒有前途的。

藝術電商 ≠ 藝術互聯網化

藝術電商 ≠ 藝術互聯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