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當地老人常講給小孩講哪些童話

邱思民

當奶奶看到我一些小毛病的時候,總會說毛病一定要改,小時候偷針,大了偷金。然後就是一些關於慈母多敗兒故事,至於具體故事已經記不清了。但是小時候偷針,大了偷金。奶奶這句口頭禪,我卻一直記著。



每當吃飯剩最後一兩口吃不下去的時候,老太太不會說浪費是極大的犯罪。而是告訴你,不能浪費,浪費糧食是造業呀,這些糧食種出來多不容易的,我問奶奶什麼是造業?沒文化的老太太解釋起來卻有點兒費勁了,反正大致就是說好有好報,壞又壞報吧,老天爺都看著。

奶奶日子算的非常仔細,但是給我買小人書卻從不吝嗇。口頭禪就是人家不是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大本事人都是讀書讀出來的。


由於住的地方靠近市中心,人流量比較大,有時候也會看見一些地皮惹事。老太太總會告誡他們:不能欺負人,會有報應的。然後回家給我講一大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造報應的小故事。

具體的故事能記住的不多了,但是這些口頭禪卻一直記著。有時候想起奶奶我常常想,大字不識一個的奶奶真的沒文化嗎?


天道TD

到如今還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一個小孩脖上掛著大餅卻餓死的故事。故事的大概情節是:有一個小孩,他的媽媽將要出遠門,不方便帶著他,於是就烙下一張厚厚的大餅,用繩子穿好掛在小孩的脖子上。幾天後媽媽回到家中,卻發現這個小孩餓死了,原因是,他懶於轉動這個大餅,只啃了嘴邊夠得著的幾口……

這個故事是否為真,小時候並沒有想過,每次聽起,都是老一輩兒或者媽媽們用來告誡小孩子不要懶惰的例子。長大後雖然已經知道,這個故事可能是老人們編來教育孩子們的,但其中的意義,仍舊在生活中不斷啟迪著我。

還有一個,是關於山上廟宇與老、小和尚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聽過: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大多數人聽到的是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故事,不過,我的家鄉四面環山,故事到這裡可沒有結束。小時候,纏著媽媽講故事的時候,媽媽就會指著後面山上的一座廟宇,講述這個故事,故事裡的老、小和尚,千辛萬苦奔波至此,寄居在那座廟宇裡,靠天度日,吃住艱難。

媽媽講述這個故事,最後總會引申到珍惜眼下生活的道理上。但現在想來,小時候認真地相信了這個故事,無形中也培養了自己的善良和同情心。


只是,小時候一直在想,何時能爬上那座高高的山頂,帶一點吃的給可憐的小和尚呢?山太高,故事太遠,如今也沒能實現,哈哈……


新華融媒新消費

這個話題,讓我憶起了許久不曾想起的奶奶,那一直在我記憶深處的奶奶,還有那枚奶奶留給我卻被我遺失了的髮簪。

我是從小被奶奶帶大的孩子,直到奶奶去世才被父親接走。曾經一度把"世上只有媽媽好”換成了"世上只有奶奶好”。小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纏著奶奶給我講故事,特別是夏天的夜裡,躺在那種老式架子床上,奶奶搖著扇子輕輕的給我講故事,奶奶講的,都是她自己的親身經歷,講她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事情。奶奶出生於一九一四年,那是個很苦很苦的年代,沒吃沒穿,餓死過很多人。迫於生計,奶奶只好在十三歲那年就嫁給了爺爺家當童養媳,爺爺比奶奶整整大了十七歲。從奶奶的口中,我第一次聽說童養媳這個詞,感覺很新奇,小小年紀的我還無法理解這個詞的準確意思。但是從奶奶的描述中,我終於明白了,那是個很可憐的角色,沒有父母的疼愛,沒有家庭的溫暖,沒有童年應有的快樂,有的只是無盡的打罵和永遠無法填飽的肚子。奶奶說有一次自己實在餓得沒有辦法了,半夜爬起來跑到地窖偷了兩個紅薯煮著吃。結果被我祖奶奶也就是我奶奶的婆婆知道了,把她吊起來捱了一頓毒打,還被餓了三天飯,即便那麼多年過去了,在奶奶講述的時候,我能聽出她聲音裡的顫抖,能感覺出她的心有餘悸。每每這時候,我就覺得自己特別特別地幸運,還好沒有出生在奶奶的那個年代。



奶奶是個命苦的人,一生育有兒女七個,祖奶奶過世後,爺爺又相繼離世,都是奶奶靠著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養活了一家大小。後來些年,姑姑們又因病去世,奶奶還是堅強的撐起了整個家,再後來,又經歷了兩個兒媳去世。奶奶還是我們的主心骨,她總是跟我說,妺子,爹有娘有當不得自己有,不管怎樣,要自己強大起來,才不怕失去。


還跟我說,要與人為善,人不要怕吃虧,吃虧是福。交朋友要真心,做人要厚道。大字不識一個的奶奶,通過講故事教會了我很多人生哲理。去世的時候很安祥,八十八歲。我在靈前足足跪了三天。那一刻,年幼無知的我才知道死的真正意義,心痛的感覺瞬間扼住了我。

此時,淚流滿面,真的寫不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