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歷史,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拜讀韓榮琪先生的幾篇大作,可謂賞心悅目。其回憶童年趣事,娓娓道來,如鄰家阿妹;描繪家鄉風貌,栩栩如生,似寫意山水。那塵封的歲月,被時時撞開記憶的閘門,不經意間回到眼前。

巢湖歷史,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歷史是時間的沉澱,在我們眼前流逝的歲月,都已成為歷史。歷史需要記錄,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國沒有中斷文明,就因為文字沒有中斷。我們終將逝去,歷史不能中斷。且讓我拭去歷史的塵埃,從模糊的記憶中,回憶往事。《臥牛山有狼》中提到北大街,而這裡是我曾生活過的地方,我的回憶從這裡開始——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巢湖歷史,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讀二年級時,家裡人讓我轉到炳輝小學上學。我家住在衛生局大院,學校在現在的公安居巢分局北邊,距家約四、五百米的樣子。炳輝小學是以新四軍羅炳輝將軍命名,為解決新四軍烈士子女的讀書問題而設立的。學校規模不大,印象中只有兩排房子。學校坐東朝西,大門對著北大街,靠南的一排房子是一、二、三、四年級教室,靠北的一排房子是五、六年級教室和老師的辦公室,中間是空地。大門的兩側各有一個小院子,有幾位老師住著。學校東邊是城牆,不太高,城牆下邊有個小門,平時鎖著,學校工友有時從門裡出去到護城河裡挑水。下課的時候,我們有時坐在圍牆上,看著遠處的旗山、鼓山,聽高年級大同學們講“亞父”的故事。

巢湖歷史,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衛生局大院幾十年沒什麼變化,而北大街卻變化不小。北邊與教學儀器廠相鄰,後來又叫量具刃具廠,又改制,幾度城頭變幻大王旗,終於成了居民區。中間是大陽溝。用很粗的水泥管子把臥牛山山腰處的水引到護城河裡,在北大街這裡有個出口,每當雨水大的時候,轟隆轟隆,很有氣勢。小時候放假,幾個小夥伴就從北大街這裡的出口,順著水泥管跑到教學儀器廠玩。管道里非常涼爽,人靠在水泥壁上,舒服極了。後來,出口被攔起來,人就進不去了。

巢湖歷史,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大院的對面是巢縣人民法院。那時的法院,也就很普通的建築,居民可以隨時進出。正對大街有個木製的影壁,大躍進開始後,上面寫著“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裡面有個兩層樓,樓下曾經公開開過庭,我們到裡面看過。

巢湖歷史,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法院北邊是三媽家的開水爐,中間一個灶,邊上四口鍋燒水,靠近煙囪處還有個保暖的大鍋。附近人家沒開水喝了,就帶著水瓶去沖水,一分錢一瓶。後來生活困難時期,人們晚上把淘好的米,放進水瓶,第二天早上,從水瓶裡倒出的就是稀飯。大人們把這叫做“煨粥”。

巢湖歷史,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開水爐北邊不遠,現在公安局宿舍的對面是巢縣紡織廠。我們的前輩們就是從這些小作坊式的工廠開始建設我們新中國的。一進門就是幾排老式織布機,遠遠地就能聽到“呱噠呱噠”的織布聲。後面還有別的車間。可惜紡織廠存在時間不長就下馬了。

巢湖歷史,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一九五八年是大躍進時期,最深的記憶就是大辦鋼鐵。炳輝小學南邊的空地上應該就是現在居巢公安分局的院子裡也建了座高爐,鼓風機呼呼地吹著,紅通通的爐火,一派大工廠的模樣。究竟煉了多少鋼鐵,小孩子就不知道了。

跟新中國所有的運動一樣,小孩子們也投身到“大辦鋼鐵”這個轟轟烈烈的運動中。我記得的是,下午放學後,同學們在操場上面“砸石子”,從家裡帶來小錘子,把大一點的石頭砸成小一點的石子。不過一直不明白,這個“砸石子”倒底是幹什麼用的。

巢湖歷史,我在巢縣炳輝小學念過書

我在炳輝小學只上了一年,五九年學校好像就解散了。我和幾個同學被分到巢縣新城小學分部,在現在的新華書店對面,在那裡讀完了小學。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