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手機上的很多天氣預報都不準?

昨日重現144521320

這個問題一兩句說不清楚,我儘量解釋一下。

目前大家用的手機天氣app,安卓機主要是手機原裝以及第三方商城下載的,所有的氣象資料全部來自中國氣象局,也就是說,要準都準,要不準都不準;對於蘋果手機來說,系統自帶的app是美國氣象頻道的數據,屬國外數據,這個本身是違反氣象法的,但蘋果是大公司,所以也成既成事實了,從appstore上下載的墨跡天氣、天氣通、myweather等,用的統一是中國氣象局數據。

問題來了,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手機天氣預報不準呢?我不想簡單的甩鍋給氣象局,這裡面確實值得分析分析

1、信息載體不同

如果同樣一則消息,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手機上,你是不是認為,電視報紙更靠譜,因為電視有端莊的主持人,報紙則是白紙黑字,對於手機來說,那麼多的天氣app,誰知道數據都是哪來的,天生不靠譜。這種心理暗示下,你自然願意相信手機天氣app不準確。

我記得小時候,我家在廊坊,爸爸每天晚上看19:30中央一臺的《天氣預報》,看北京,來推導廊坊天氣。為何如此,覺得中央電視臺、中央氣象臺、首都北京 ,這些大title,肯定準,我離北京近,看北京就好了啊。相信這樣的人很多,

其實現在大部分手機上的天氣信息和每天19:30的《天氣預報》,結論是一摸一樣的。

2、服務性不足

現在普通的天氣預報,是用一個天氣現象代表12小時,比如你早晨看到的天氣預報,是今天08點-明天08點,小雨轉多雲代表今天08-20點是小雨,20-明天08點是多雲,那麼這個小雨會怎麼下呢?有可能在今天17:00前後下半小時左右,就是這半小時,覆蓋了其餘11個半小時的所有天氣,你看到今天小雨,帶把傘,結果根本沒用上,那半小時下雨時,你正好在屋內,你會覺得準嗎?

目前我國的24小時氣象預報準確率接近9成,但為何暴雨的準確率只有20%上下?因為暴雨講究定時定點定量,你不要告訴我今天下暴雨,你得告訴我門口那條街今天下午幾點下暴雨,會不會淹,幾點停,打雷不?這才是大家的訴求,所以當前的主要矛盾,是逐漸提高的氣溫預報準確率和極速提高的百姓需求間的矛盾。我承認你在進步,但我等不起啊,哈哈哈。

3、心理作用

普通大眾對天氣預報抱以極高的預期,認為氣象部門吃公家飯,就應該給大家一個準確權威的結果。而一旦出現預報的不準確,就會形成很強的負面暗示,選擇性記憶。長期下來,往往記住的,是不準的幾次,而日常準的時候,就合理性遺忘了。氣象人表示,我好虧啊,嚶嚶嚶

4、真的不準

好吧,終於說到這裡了,氣象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任重而道遠。別說十里不同天,就是隔條馬路,都能一面下雨,一面不下,如果氣象臺報下雨,你站在馬路沒下雨那一側,那就是不準。但氣象臺有沒有能力在將來告訴你,這條馬路一側下,一側不下呢?我認為是有可能的,不過需要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好了,一口氣打了這麼多字,大家可以吐槽了,求輕拍


臉上褶子很迷人

這個不是能說不是準確的,因為天氣這個東西的變化性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不準是正常的,但是現在人出門看天的要求比原來還要高,所以,會認為現在的天氣預報是不準確的。

過分的關注導致太關注這個事,這個句話可以這樣的理解,一個人對手機的關注尤其是天氣關注導致的結果就是,過分的將注意力集中到這個上面,因為覺得現在出門看天是很正常的,提前知道今天到底是什麼天,該不該增添衣物等等事情,因為對天氣預報的過分依賴,導致無論我們做什麼都希望天氣預報是準備的,無論是判斷生產,還是個人出行,這個天氣預報都是個人最給力的需求。可是你有沒有這樣想,即便是現在的技術,也無法準確預測下一秒的天氣情況,因為天氣情況本來就是不確定的事情,如果太過注意這份不確定性,我們自然陷入到思維的誤區中。

就好比對臺風的預報一樣,可以說對臺風我們的有48小時、24小時預報,但我們知道,其實真正的颱風準確預報的話只能算是颱風路徑錢的幾小時,甚至時間更短,因為風向是隨著颱風登陸的風力、陸地、以及降水等諸多因素影響,可以說沒有發準確預測颱風的具體路徑,但是為什麼還要預測呢,是為了預防,但是這種預防可能帶來的就是兩種可能,一種沒有,一種有,有的話你預防了也不見得你能控制多少,所以說,天氣預報更像是給我心裡尋求一種安慰,讓我們知道不確定性的東西,其實這玩意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罷了。

因為我們喜歡用確定的事情去關注一些不確定性的事情,導致了我們對這件事過於關注。


愛吃蝦的小白楊

天氣預報啊兄弟,為啥叫預報呢?聽我給你解釋一下啊——
預報就是先報告,提前告訴結果,他本來就是有概率的!為啥就不準,你聽我給你嘮——

地殼神神秘秘地,搞啥活動也很低調,待著不舒服了左晃一下,右抬一下,你還
掌握不了它的動向,能氣死人!



風兒更是,浪起來東竄一下,西卷一下,碰山打個旋,見面就開幹,打完你就不知道它去哪了!
溫順的雲朵也調皮,不喜歡的翻臉飄走還是雲,喜歡的直接就上化為雨。(⊙o⊙)…翻雲覆雨到底是咋來的呢!


冰雹哥脾氣暴躁還任性,我想砸哪就砸哪,想砸一片就一片,想砸個線看心情!你聽有人罵它:為啥剛好路過我家啊!鄰居表示我很同情!

洪水哥是老好人,我心情不好我告訴你,不給我疏導我就收拾你!就怕天上的
無根之水來瞎摻和,這哥倆玩嗨了真應景了驚天動地!

雪兒自從被世界冷落化身為雪之後了就一根筋,我就飄落,飄落,還是飄落!痴痴地飄落,怨氣不消不罷休!


天氣預報是一項精細的特大工程,影響的因素太多太繁雜,那真是天、地、太空式的全覆蓋。而且現在天氣預報也是挺準的了!更新頻率也挺快的!


o別哭v四哥o

手機上的天氣預報準不準就看你怎麼認為吧,手機上那來的天氣預報?手機運營商不可能為用戶預報氣象發射一顆氣象衛星吧?所以手機的氣象數據和中央電視臺氣象預報的數據一樣,都來至國家氣象局。只不過電視臺的天氣預報你得坐到電視機前,打開電視機,等到電氣預報節目開始,你才能收看到,此間過程就如同一個莊嚴的儀式,使你不由的就認同了電視臺氣象預報的權威性,至於天氣預報的內容你又能記住多少?所以電視臺的氣象預報只要不是錯的太離譜,一般人是不會覺察出氣象預報的錯誤。

而手機就不同了,人們不管走到那兒,只要掏出手機點擊一下就能看到當地的天氣預報,可惜人們有一個“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的理念,太方便時人們自然就會懷疑到你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更何況手機信息中不可避免的有人造謠傳謠,使人們對手機信息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再加上氣象預報本身就有一定誤差,所以人們就有了一個手機氣象預報不準的影響。


王金海170657262

這個問題以前我回答過,現在的天氣預報是根據氣象衛星所拍攝的氣象衛星雲圖和空氣動力學、太陽位置等等一系列的參數,通過計算機分析來得出來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特別是局部天氣,基本上是不怎麼準確的,只能測定個大概。實際上溫度都是大氣層的溫度,而不是地面溫度。有句話叫:天有難測之風雲。由於天氣變化是動態的,所以很難預測非常準確,但是大致上在整體是比較對的,局部天氣就很難預測準了,天氣預報結果也是在不斷更新的,您如果想獲得最新的天氣情況,可以在手機上設定天氣更新的時間短些,比如一小時、2小時。



岐伯金聲

網絡數據,目前還是虛擬的佔了大多數,無人可以分辨真假來,這叫假作真時真也假,不可以隨便使用數據的。分析數據是一門專業度很高的科學,普通人不具備這種眼光。但我國的氣象預報水平是提高很快的,這門專業在改革中並沒有被邊緣化。被邊緣化最嚴重的是我國的農科專家。個人重視數據,數據必須自我採集,網絡數據是人看宏觀大勢用的,但也只是參鑑而已。數據的真實應用在智能化的設備中,個人沒有數據,是用不好智能設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