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大爺一次可端12個碗,5秒鐘算十幾個菜價,成都最後一個堂倌


舊時,飯館有個不可小覷的“人物“——堂倌,他乾的雖然是服務員的活兒,卻是飯館的“門面”和“招牌”。

在成都,有一位76的老先生——路明章,被成為“成都最後一個堂倌”。路明章自14歲開始做堂倌,至今已有60多年。

如今餐廳職務細分化,分門迎、服務、點菜、傳菜、送客等等。而在舊時,這些都由“堂倌”一人的包攬。因此人們戲稱堂倌是“猴子腦袋,八哥嘴,大象的度量,兔子的腿”

好的堂倌記性極好,但凡去過一次的客人,堂倌就能記住他來的時間、原因,下次再來就好似熟客一般。

飯館喜歡念唱吆喝,示意生意好。來客時,堂倌吆喝——“來客三位噢!擺席!”,隨後為客人安排座位:老年人行動不便靠牆壁做,名人坐大堂中間,8人方桌不能有空位。

舊時沒有菜譜,全靠堂倌“吼堂”報菜名:“回鍋肉、鹽煎肉、鍋巴肉片……客倌要來幾個下酒菜?”路明章一口氣能唱出40多個菜名。

路明章有項業界無雙的絕活兒——樁搭米飯,他可以一次端12個碗在堂中穿梭。

結賬時不用算盤,不用筆,先唱菜名、菜碟直徑尺寸、再唱酒水、主食和湯,逐一報出價錢。路明章5秒鐘就能報出十幾個菜的總價,且準確無誤。

舊時,一個好堂倌能頂飯館的半個買賣,所以堂倌不僅地位高,掙的錢也比廚師、賬房要多。

2004年,成都堂倌的鳴堂技藝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路明章成為鳴堂技藝傳承人。

路明章雖然也收過十幾個徒弟,但大多都沒有堅持下去。當喊堂聲成為絕唱,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