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與格力電器繼續難“隔離” 連任大概率多元化隱患猶存

儘管董明珠連任已是大概率,但格力電器仍需面對過度依賴空調業務的風險。多元化戰略的短板令其打造“第二個格力”的計劃可望而不可即,特別是短期內銀隆狀況頻出,更令該公司多元化戰略的前景陰霾加重


董明珠與格力電器繼續難“隔離” 連任大概率多元化隱患猶存

“誰贊成?誰反對?”

還剩不到30天,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力電器”,股票代碼:000651.SZ)將迎來新一屆董事會選舉。

屆時,就到了表明態度的時刻。

需要說明的是,2018年5月31日原本是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任期的最後一天。而外界普遍認為當天舉行的董事會選舉,卻與本應在該會議之前召開的公司2017年度股東大會一同音信全無。

該公司章程顯示,格力電器年度股東大會每年召開一次,應當於上一會計年度結束後的6個月內舉行。這也意味著,緊隨股東大會之後的董事會最晚將於6月29日之前舉行。同時按照章程規定,在董事會召開之前,董明珠仍將繼續履職。

毋庸置疑,“霸道總裁”董明珠將會大概率第三次當選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作為典型的獅子座女強人,心態“25歲”的董還有74天就年滿64週歲。這對於國企背景的格力電器來說,已屬超齡“服役”。如果本屆選舉順利連任,意味著董明珠在新一屆三年任期結束後將年滿67週歲。

巧合的是,相較其前任,格力電器品牌創始人—“格力之父”朱江洪,退休年齡剛好也是67週歲。董明珠能否打破前任的特例,並在格力電器歷史上留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濃墨重彩,未來的三年任期將變得至關重要。

不過,剛剛過去的5月,對於董明珠來說可謂悲喜交加。悲的是,其極度看好的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隆”)各種不利消息接踵而至。

喜的是,5月15日國際能源署(IEA)發佈報告指出,到2050年,建築物中的空調數量將從目前的16億臺增長至56億臺。這對於海外業務並不佔優勢的格力電器來說,構成重大利好。

亦是在同一天,長園集團(600525)發佈公告稱,格力集團擬以52.46億元取得該公司20%股份。據悉,長園集團主營業務包括電網設備、智能工廠和電動汽車相關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在外界看來,此舉是對銀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及格力電器智能裝備業務很好的補充。無論未來三方是否存在深層次的資本運作,都會令投資者產生些許想象空間。

事實上,董明珠連任與否已成為投資者們決定是否長期持有該公司股票的四大必要條件之首。另外三個條件分別為多元化佈局的成敗、業績能否保持增長以及高分紅能否持續。

不過,隨著近兩年“手機自產自用”、“定增收購珠海銀隆計劃被否”、“500億投資芯片”等一系列多元化戰略或遇挫、或被置於輿論風口浪尖,投資者長期持有格力電器股票的信心已出現輕微搖擺。這也令董明珠連任這一幾無懸念的事件,成為目前投資者討論最多的話題,甚至遠多於對上市公司的討論量。

至於後兩個條件,在格力電器慣常實施的高分紅和高增長業績風格下,早已被投資者歸於“長期持有”的默認選項。

Wind數據顯示,自董明珠2012年任職董事長兼總裁至2016年,格力電器累計分紅已達363.95億元,股利支付率五年平均達60.3%。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該公司營收由1001.1億元增長至1500.2億元;歸母淨利潤則由73.8億元暴增至224.02億元。

然而,2017年的“不分紅事件”,卻打破了這一常規操作。

2018年4月26日,即格力電器公佈“不派發現金紅利”後的首個交易日,該公司遭遇了對分紅有著高要求的機構投資者的大規模拋售,當日成交額達171.21億元,創下2017年以來新高。這一“黑天鵝”事件,導致其股價當日收盤大跌8.97%,市值蒸發逾270億元。


董明珠與格力電器繼續難“隔離” 連任大概率多元化隱患猶存

與此同時,格力電器過度依賴空調單一主營業務而凸顯的多元化缺失使其多元化戰略被質疑,而過度依賴“董小姐明星光環”等的短板也隨之顯現。

明星職業經理人的尷尬

格力電器從1989年成立至今,歷經由電風扇起家扭虧為盈到與其控股股東格力集團的“品牌之爭”,從銷售人員流失風波到完成空調霸業成就行業第一。無論是“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還是“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兩種觀點都足以證明昔日傲視全行業的“朱董配”,帶領格力電器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作為格力電器的職業經理人,董明珠現如今已是自帶“明星光環”的格力電器代言人,不僅替後者節省支付給前代言人成龍逾千萬的酬勞,更成為幫助格力電器吸粉的頭牌明星。

然而“光環”背後,即使董明珠可以打破朱江洪67週歲的任職紀錄,格力電器仍要面對董的繼任席位始終處於“真空”的尷尬。

對此,董明珠曾對外界先後多次做出如下表態,“還為時過早”、“缺一個真正的領軍人物”、“五年內不討論換屆”,等等。

事實上,與鬱亮接棒王石成為萬科(000002.SZ)董事長以及華為的CEO輪崗制度等情況類似,董明珠在任職格力電器董事長職務之前也同樣經歷了漫長的培養過程。

在業內人士看來,董的職業歷程可以說是製造行業中一個完整的職業經理人生涯。

“董明珠就是格力,格力就是董明珠。”特別是從2013年與雷軍立下10億賭約開始,親自為格力電器廣告代言的董明珠已成為行走的“格力網紅”。

但這種公司與職業經理人之間接近深度“捆綁”式的關係,顯然已打破另一常規—職業經理人即使變動也不會過多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轉。

而現在,無論對內還是對外,董的一言一行已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格力電器的品牌和市值。更重要的,還同時穩定著投資者長期持有該公司股票的信心。

儘管2016年底被珠海國資委任命接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周樂偉和2017年出任格力電器執行總裁的技術派元老黃輝,已被列入董明珠繼任者的候選人名單,但從現在的格力電器管理層架構上看,董的接班人問題,仍未見端倪。

格力電器的護城河短板

“退休是一個自然規律,但是我認為我今天還很年輕。雖然我已經60多歲,但是我的心像25歲一樣。”關於被外界熱議的退休問題,在近期舉行的格力電器2018年夢想盛宴上,董明珠再次給出模糊的答案。

其隨後宣佈的“我保證我也承諾,只要是格力人,一人一套房”,則更像是其連任後群發的紅包雨。

同時,董明珠亦在晚會現場表示,2018年格力電器將衝擊營收2000億元的目標。

能順利實現嗎?

據該公司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格力電器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36.24%和39.04%。按照目前的業績增速,其完成2000億元的營收目標也是大概率事件。

但問題是,儘管格力電器業績增速在同行業保持領先,但該公司過度依賴空調單一主營業務的短板也隨之顯現。

美的集團(000333.SZ)2018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實現營收697.38億元,同比增長16.7%;實現歸母淨利潤52.56億元,同比增長20.76%。

通過對比兩大競爭對手的業務構成可知,格力電器空調業務收入佔整體收入的比例達82.26%,生活電器、智能裝備佔其總營收的比例分別僅為1.55%和1.43%。作為佔據中國空調市場半壁江山的第一主營業務,空調產品對格力電器業績的貢獻度不言而喻。

而早在1998年即開始通過持續性併購,逐步來完善多元化佈局的美的集團,其第一主營小家電2017年業務收入佔整體收入的比例已達40.82%,第二主營業務空調的佔比則為39.41%。其中,美的集團的空調、洗衣機、冰箱和廚房用具的市場份額均排在市場前三名。

2017年,美的集團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位列第450名,而格力電器連續第三年落選。

除多元化佈局的護城河短板外,格力電器更需要應對中國空調行業的基本面變化。據《中國電子報》發佈《2017年中國空調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空調市場整體銷售額增速達32.4%。

相比之下,市場份額第一的格力電器營收增長36.92%的數據並未出彩太多,行業整體向好成為業績增長的第一驅動力。而已經接近天花板行情的空調行業高速增長還能保持多久,則完全依賴於消費升級的持久性。

Wind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中國空調市場的銷量增速較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平均滯後一年左右。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末,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再次出現下滑。業內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這或許意味著空調行業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現象,最快將會在2018年下半年出現。

多元化戰略高分紅難以持續

鑑於昔日因業務單一而出現的業績下滑,無論空調業務將來是否會遭遇瓶頸期,格力電器的多元化佈局目前來看都是規避風險的唯一途徑。

然而在此方面,格力電器卻一直不盡如人意。從手機業務、小家電始終未能佔得市場一席之地,到智能裝備叫好不叫座,儘管上述多元化業務的試錯成本對於體量龐大的格力電器來說,不足以影響其業績,但錯過擴張的黃金期,就只能被迫進入競爭激烈的紅海。

特別是近期飽受爭議的銀隆,管理層變動、拖欠供應商貨款、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和收緊導致資金鍊吃緊、新能源客車及電池業務訂單縮減、部分園區甚至出現停工以及辭職潮等狀況頻出。

雖然2016年收購銀隆被大部分股東否決後,董明珠最終自掏腰包並攜其朋友圈豪擲30億元注資銀隆,但短期來看,這個決策正確與否仍有待觀察。

至於2017年“不分紅”導致的股價黑天鵝事件,還存在其他因素。

格力電器公告顯示,該公司對空調產能進行逐步擴充的同時,為穩固空調主業龍頭地位以及謀求公司長遠發展和股東長期利益,計劃重點佈局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產業領域。

該公告並未披露每個領域具體的投資金額,但包含“集成電路”等熱點行業在內的多元化佈局,卻再次令董明珠領導下的格力電器受到輿論質疑。

對於上述質疑,董明珠公開回應稱,“哪怕投資500億,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當我們把高端芯片拿下來,我們就可以服務全球了。”

在行業資深人士看來,格力電器佈局芯片領域是引發市場擔憂的一部分,更大的問題是,一旦該領域超出空調行業,那麼500億元的投入則遠不足以實現“服務全球”的計劃。而500億元的試錯成本也已超出該公司上市以來417.92億元的分紅總額。

即便格力電器在收到深交所關於“2017年不分紅”的關注函後,表示將於2018年中期實施分紅,但不分紅事件引發的股價陰霾至今仍未能散去。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31日午盤收盤,格力電器48.86元/股的收盤價較52周高點已下挫20.17%。

股價下跌或許並不會阻礙董明珠連任,但擁躉“董小姐”的鐵桿粉絲團和機構投資者們,會信心十足地繼續持有格力電器股票嗎?在將“全部家當”投入銀隆後,董明珠所謂“第二個格力”會迎來轉機嗎?對於多元化戰略佈局方向,格力電器的股東們會表示贊同嗎?

疑問接踵而至,答案還未明晰。


董明珠與格力電器繼續難“隔離” 連任大概率多元化隱患猶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