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寫錯一個成語 為何惹得雍正大怒 結果被賜死?

伴君如伴虎、天威難測,放到任何一個朝代的任何一位君主身上,都是適用的。清朝的雍正皇帝,更是將這一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雍正尚為皇子之時,康熙就曾對他做過評價,說他“喜怒不定”。雍正當時非常在意康熙對他的這個看法,花了很長時間來改正自己的行為,最終讓康熙收回了這一評價。這也是後來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康熙放心將皇位傳給他的原因之一。

然而,雍正並非真的改變了喜怒無常的性格,而是很好地學會了在康熙面前隱藏自己。等他當上皇帝后,這種本性又重新顯現了出來。對於這一點,雍正朝的大權臣年羹堯,應該感觸頗深。

年羹堯寫錯一個成語 為何惹得雍正大怒 結果被賜死?

年羹堯原本是康熙朝的進士,翰林院出身的文官。由於年羹堯能力出眾,因此他的升官速度,在整個清朝來說都算是非常快的。不到十年,年羹堯就從一位七品的翰林院檢討內遷內閣學士,外放四川巡撫,成為了一名封疆大吏。

在地方就任期間,年羹堯因軍功卓著,屢次受到康熙褒獎。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雍正即位後,年羹堯所受的恩寵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日益隆厚。雍正並不僅僅把年羹堯當作手下臣子,還把他看作知心密友。

尤其在後來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之後,雍正對年羹堯的喜愛更上一層樓,親口對他說:“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可見雍正對年羹堯的寵信,簡直到了傾心相許的地步。

年羹堯寫錯一個成語 為何惹得雍正大怒 結果被賜死?

聽了雍正這句話,估計年羹堯有些飄飄然,忘記了這個皇帝曾是那個喜怒不定的雍親王,也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清史稿》的年羹堯本傳記載:

“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行文諸督撫,書官斥姓名。請發侍衛從軍,使為前後導引,執鞭墜鐙。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至京師,行絕馳道。王大臣郊迎,不為禮。在邊,蒙古諸王公見必跪,額駙阿寶入謁亦如之。”

年羹堯飄飄然到什麼地步呢?

他進京的路上,竟敢命令直隸總督給他下跪;王大臣到京郊迎接,年羹堯理都不理;而在外戍邊時,蒙古王公見了年羹堯都要下跪。年羹堯簡直在享受皇帝的待遇,雍正眼見及此,便動了對年羹堯的殺心了。

在雍正三年(1725年),清朝發生了一件事。在這一年的二月,天空出現五星連珠的吉兆,按理說疆臣都要給雍正上表奏賀。而在年羹堯所上的奏表中,雍正指出了其中的一個錯誤:年羹堯把稱頌雍正的成語“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

年羹堯寫錯一個成語 為何惹得雍正大怒 結果被賜死?

本來這個成語的倒置,就跟“吉祥如意”寫成“如意吉祥”一樣,不影響本來的含義。而且,雍正在去年的一道上諭中寫道:“朕撫臨區宇,夕惕朝乾。冀內外臣工,共襄治理。”他自己都使用過“夕惕朝乾”的說法。

然而,雍正擺明了就是要找年羹堯的茬,說:“此本字體潦草,且將朝乾夕惕寫作夕惕朝乾,年羹堯非粗心辦事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歸之於朕耳。年羹堯既不以此四字許朕,則渠青海之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

雍正這樣說,分明就是強詞奪理了。然而,這也非常符合雍正霸道總裁般的“漢子”性格,毫不講理地愛,也毫不講理地恨。雍正以此為藉口剝奪了年羹堯陝甘總督和大將軍之職,把他貶為了杭州將軍。

年羹堯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不久前還與自己如膠似漆的雍正皇帝,為何突然翻臉,就遭遇了牆倒眾人推。在雍正的默許之下,各級官員紛紛彈劾年羹堯,最後數出來92條罪狀。其中之前把成語寫錯一事,也被定為一條“狂悖”之罪。此時年羹堯已經死罪難逃,最終在雍正的親決之下,令他自裁在了獄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