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的新三板:場景+內容+社群

站在2018新春之際,微商下滑?微商復甦?微商崛起?微商點燃起的大眾創業的浪潮,和新商業社交化趨勢,消費者粉絲群的形成,已經成為一種牢固的社會意識形態。

1

鏈接的價值

取決於內容,不再是方式

流量紅利消失,鏈接一切成為過去式,在社交平臺的賦能之下,每個個體都具備了信息發佈的能力,從大眾傳播到人際傳播,幾乎所有商業要素,都衍生成為社交化傳播。

社交電商的新三板:場景+內容+社群

鏈接的有效性靠的是內容,而不再是傳統微商曾經迷戀追逐的各種引流手法:從加粉軟件到精心設計的網絡活動,從標題黨到刷屏機器人…不一而足。筆者一直強調的“情趣用品式”的網絡內容將成為微商運營的必修課(有情、有趣、有用、用品),我們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業文化精英進入社交微商領域,內容空洞生硬、忽悠粗暴,靠單純刷屏、玩弄技術的草莽微商被日漸淘汰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2

內容的價值在於

構建消費場景,而非推銷

傳統微商常被網民們病詬拉黑的原因之一是:輸出內容幾乎都是圍繞著推銷和招商。在當下中國商業消費模式業已從“需求型購買”躍遷到“喜好型購買”,這樣廣告型內容已經被視為朋友圈信息垃圾。即便摻入了“互聯網成功學”的雞湯,明智的網民只會對這樣“弱智化的創業”用腳投票。

社交電商的新三板:場景+內容+社群

未來內容的核心是描繪品牌提倡的一種新消費場景,消費偏好和價值觀主張。針對性的場景設計,別開生面的內容,個性化個人化的IP,才能在人際傳播中流動,不戴面具的銷售才是今後的銷售王道(先社交再成交):從產品找人,變成人找人,同類項合併。

3

場景的目的是喚醒受眾心理下

隱藏的意識,形成獨特的產品競爭策略

我們必須承認,當下中國消費者幾乎所有顯性剛需消費,業已被主流平臺、渠道、品牌所瓜分、壟斷、掌控。社交微商的產品策略,絕對不是跟這些勢力正面對抗,而是發掘、洞察、迎合快時代下,不斷嬗變的亞文化人群崛起,通過場景設計去喚醒他們內心被隱藏的意識,提煉形成自己的產品邏輯,越小眾越具備傳播勢能,場景越具備獨特魅力。

社交電商的新三板:場景+內容+社群

快速流動的社會,多元意識形態,主流與非主流,個性化的追逐,自我意識覺悟,這一切都將為社交電商的未來提供豐富的生長土壤。互聯網解放人類意識形態的大潮中,未來大流通類的品牌都將式微,小而美的社交化商業必將興旺(泛微商時代):專家型品牌、服務型品牌、亞文化類品牌、小眾化品牌、個性化品牌等。

4

產品的背後不是品牌,是粉絲

重新搭建共生的商業關係

傳統微商是用產品轉換用戶成代理,為了不斷擴張代理規模,刺激代理升級,主要靠多級分銷利潤模式推動,以培訓教育為輔助,但是運營核心思想是“管理代理”,不少微商甚至對代理群體實行“封閉式管理”。從產品研發方向、到內容生成、活動策劃、社群運營等,基本採用品牌方集權式領導,背離了“粉絲經濟”的初衷。

社交電商的新三板:場景+內容+社群

目前微商的客群關係,依舊沒有擺脫傳統企業和代理客戶之間的管理俗套,淪為彼此之間的買賣關係,缺乏現代互聯網時代下的“粉絲經濟”的共生模式:當微商品牌起勢時,往往能收編一大批因利而聚的代理,而一旦有風吹草動,代理又因利而散,品牌壽命短暫。如何搭建粉絲與品牌新型共生關係,是2018微商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5

粉絲的背後是社群

產品型粉絲社群

在傳統微商“人,貨,場”中,產品型社群,是“場”的具體呈現,是用戶教育代理培訓課堂,也是渠道銷售和招商通路。客觀地說,微商曆經多年的發展,積累起了豐富而有效的社群運營的方法和經驗,不乏各種流派高手,技術派,造勢派,網紅派,自媒體派,品牌派,草根創業派。隨之而來的各種群管理軟件工具,也為社群管理提供了豐富的支持。

社交電商的新三板:場景+內容+社群

社群組織運營,在2017社交電商實踐中,普遍受到重視得到了強化,線上互動和線下參與日益密切,曾經社群運營中薄弱環節“自組織化”開始展現,單純的群主垂直式管理,逐漸向群成員機構化管理過度,從單項輸出進入成員互動模式。社群組織成為社交微商的主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