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嘉陵江 鉛華洗盡依豐盈

與陝西境內那些氣勢磅礴、聲名遠播的河流比起來,嘉陵江在陝西的名氣並不大。陝西人,特別是關中地區和陝北地區的人們,常常將嘉陵江和川渝兩地聯繫起來。

這也難怪,嘉陵江在陝西的這一段地處偏僻,幹流也不是很長,其源頭更是深藏於海拔數千米的秦嶺中,想要見她“出生時的真容”,頗為不易。

每一條河流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嘉陵江也不例外。當你真正沿著這條江的源頭一路走下去,小心翼翼地去發掘、細細地去品味,方能感受到她背後那悠遠彌長的韻味。

千里嘉陵始自陝

秦人惟識秦中水,

長想吳江與蜀江。

——元稹《使東川 嘉陵江二首》

從此處主樑南側走下去,便是嘉陵江的源頭所在。源頭處的嘉陵江只是一條窄窄的細流,“嘉陵江源頭的水主要以石間滲水和湧泉為主。山岩上細流彙集而成的山泉,經過砂石自然過濾,水清淨晶瑩,喝到嘴裡清冽甘甜。”祁小冬介紹。

這條發源於鳳縣秦嶺代王山東峪溝的細流,一路彙集眾多溪流,最終形成嘉陵江,從秦嶺深處流向廣闊的天地。

嘉陵江先是向西流至鳳縣東河橋,然後折向西南,經鳳縣3個鄉鎮,在縣城西南8公里處流入甘肅省兩當縣。此後,嘉陵江又經甘肅省徽縣繼續南流,從漢中市略陽縣白水江鎮復入陝境,蜿蜒南流,經略陽7鎮和寧強3鎮後,從寧強燕子砭鎮流入四川。在匯入沿途21條主要支流和其他無數條小支流後,嘉陵江最終在重慶朝天門處匯入長江。

這條發源於陝西的河流,百轉千回,先後流經陝甘川渝4地,幹流全長1120公里,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嘉陵江陝西境內的幹流全長243.8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陵江第一次出陝斷面附近,有一個峽谷頗為有名,也是嘉陵江從源頭起流過的第一個峽谷——靈官峽。1954年修建寶成鐵路時,作家杜鵬程來此採訪,寫下著名的《夜走靈官峽》,成為一代人難以忘卻的記憶。

古道河畔故事多

青泥何盤盤,

百步九折縈巖巒。

——李白《蜀道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站在略陽縣白水江鎮的嘉陵江畔,你會對這句詩有更深刻的認識。這裡是嘉陵江二次入陝斷面所在,江兩岸壁立千仞。一邊岸崖下,通往甘肅的309省道在山谷間蜿蜒;另一邊岸崖下,寶成鐵路上不時傳來火車駛過時發出的陣陣汽笛聲。

略陽地處陝甘川3省交界地帶。這裡的地勢足以讓人相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裡的水,比想象中還要狹窄、湍急;這裡的山,比想象中還要高峭、陡峻。

然而,在這險峻的山水之間,我們可以看到數千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人們在陝甘川三地來往,必須翻越秦嶺和巴山兩座大山。古人修路有個規律:沿河道而走。因為河流的走向便是出山的方向。

最早從西周開始,嘉陵江的上游有一條道路,名為故道,也稱周道、陳倉道、嘉陵道。故道是一條和歷史緊密相連的道路。漢高祖劉邦在此“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創大漢400多年之基業;諸葛亮北伐中原,多次走的都是故道。在嘉陵江二次入陝的地方,有一個名為仙人關的隘口。據略陽當地人介紹,公元1134年,南宋將領吳玠在此以少勝多,僅用1萬餘人便擋住了10萬金兵的南征步伐。

今天的嘉陵江上,早已沒有了往昔的硝煙瀰漫。在仙人關下游,坐落著一座美麗的小城略陽。城內有一座江神廟,是我國長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帶有氐羌民族文化特色的古建築群。江神廟建築是實牆而圍的封閉空間,外看見牆不見木,內看見木不見牆,獨有的建築特色顯示了古氐羌人非凡的智慧。

老縣城裡藏春秋

愁眠不穩孤燈盡,

坐聽嘉陵江水聲。

——鄭谷《興州江館》

從空中俯瞰,略陽城內,嘉陵江、八渡河穿城而過,東渡河從東而來,在城南3河交匯。交匯處山口狹窄,水流不暢,每逢雨季,一江兩河同時發水,城池極易被淹。

自宋代以來,嘉陵江共發生大小水災數百次,其中50餘次大水淹城,百年一遇洪水發生過兩次。現在略陽人最難忘的莫過於發生在1981年的那次洪災。當年8月11日至9月9日,略陽地區連續降雨達866.8毫米,佔年均雨量的80%,縣城內一片汪洋。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寧強陽平關鎮位於陝甘川交界處,是一座千年古鎮。此地扼秦巴兩地水路交通咽喉,素以“天下名關”著稱。據陽平關鎮文化站站長魚正鴻介紹,嘉陵江繁榮了陽平關鎮的商貿物流,讓這裡成為大西南聯結大西北的重要物資集散地。南方的各種物資從重慶源源不斷地經船運至陽平關,再通過騾馬運往大西北;產於北方的土特產從陽平關通過嘉陵江運往南方。

一汪清水有人護

千里嘉陵江水色,

含煙帶月碧於藍。

——李商隱《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二絕》

作為長江上游重要支流,嘉陵江是四川省內10多座城市及重慶市的重要飲用水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嘉陵江流經的陝南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綠色發展的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嘉陵江防洪體系建設、水汙染防治,開展水生態修復與保護,編制嘉陵江漢中段‘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按照要求儘快樹立一批河長制典型樣板。同時加大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全面積聚治水興水強大合力。”漢中市水利局局長李代斌說。

煙雨朦朧,群山環抱。此時,再次出陝的嘉陵江早已從源頭的一股細流壯大成了一條滔滔大江,也終於徹底離開了她出生的土地,奔流而去,直至長江……

每一條河都有不同的歷史

張權偉

幾千年來,人類總是逐水而居。有江河流過的地方,便有人類留下的歷史痕跡。中華民族的歷史,無論是繁榮昌盛的時代,還是分裂動亂的時候,永遠與大江大河緊密聯繫在一起。

此次行走嘉陵江上游的經歷,讓我愈發覺得,每一條河,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總會與特殊的歷史相連在一起。嘉陵江,一條深藏在秦巴山間的河流,在我走近她之前我並未料到她會有如此之多的故事。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這講的是秦國從嘉陵江畔的故道入川,征服蜀地的故事。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前,唐玄宗也是從嘉陵江畔倉皇奔蜀。

我們常說,一定要保護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喚起人們共護江河湖泊的意識,應是必要之舉。如何讓人們更加自覺地保護母親河呢?我想,細緻地發掘和講述好每一條河流的故事,讓人們對江河湖泊產生更深層次的文化認同感,是一個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