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拓荒者”:把堆肥桶帶入社區家庭

中學“拓荒者”:把堆肥桶帶入社區家庭

“帶山區小學生玩遍中國科技館”、“煤改電社會問題調查”、“教室防顯示屏反光智能窗簾”、“中學生微商行為調查研究”、“給柬埔寨人蓋房子”……千餘個項目,均由中學生自創、自研、自主實踐。踐行環保、幫扶弱者、傳承文化、跨國交流,在團市委大力支持下,已經連續舉辦五屆的北京中學生社會實踐挑戰賽中,一群平均年齡在16歲左右的小小青年,在中學時代便用自己的行動,為志願公益而行,參與社會實踐。其中一個叫做“拓荒者”的中學生實踐小組進入社區推廣垃圾分類的實踐,分外引人注目。

他們是中學生,也是“拓荒者”,他們試圖推進垃圾分類事業,用廚餘垃圾堆肥換有機蔬菜的巧妙方式,開展了一場有效的社區實驗。三位來自北京二中和二十四中的女生,和四位在家學習的男生組成的“拓荒者”團隊,用了5個月時間學習、調研,創造了推廣廚餘垃圾堆肥桶進入社區家庭,使用有機肥置換有機蔬菜的良性循環模式。

這個憑藉對公益的興趣和環保的熱愛聚在一起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15歲,卻完成了許多成年人做不到的事情,也成為最新一屆中學生社會實踐挑戰賽的TOP15獲獎人。

垃圾分類桶的形同虛設,尤其是廚餘垃圾與其他生活垃圾常年混在一起,使得這群“拓荒者”團隊意識到,廚餘垃圾的分類處理,是涉及眾多複雜因素的社會難題。“拓荒者”項目的發起者徐睦華,一年多前開始嘗試廚餘垃圾堆肥,希望能把做飯遺留下來的廚餘垃圾有效利用……拉上自己的小夥伴,徐睦華決定從廚餘垃圾的再利用入手,打造自己的項目。

他們定下了一個方案:向社區居民贈送堆肥桶,舉辦課程,介紹如何利用廚餘垃圾自制堆肥。為了激勵居民的積極性,“拓荒者” 團隊還聯繫到了一家有機農場,定期回收居民家庭的自制肥料,並以有機蔬菜作為交換,形成良性循環。

2016年11月27日是“拓荒者”團隊的第一次城市活動,在天氣已經很寒冷的情況下,他們在小區找了塊空地,就開始宣講。徐睦華回憶說,每當小區居民路過時看到我們的活動,就會聚過來,然後人越圍越多 。而後,“拓荒者”團隊的活動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第二次活動時就有 60%的客戶都上交了堆肥,效果良好。

在推廣廚餘垃圾堆肥換有機蔬菜的過程中,“拓荒者”團隊利用北京中學生社會實踐挑戰賽為他們提供的2000元資金和公益基金會的資助,圓滿完成了既定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