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偉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專輯《偉大的渺小》重要的功效在於突顯林俊杰“音樂人”的本色。江湖裡“行走的CD”的美譽傳播甚廣,大眾對於林俊杰的認知容易側重於現場演唱。尤其是隻關注“唱”的層面。其實,這種認知不夠全面。其實,林俊杰,從來都不只是歌手。

他是音樂人,並且是不尋常的音樂人。在《偉大的渺小》裡,這種“不尋常”體現得非常清晰。因為,在具體歌曲裡能夠真切感受到林俊杰創作以及演唱選擇的特殊邏輯。簡單講,這種邏輯是:

“格局”>“智慧”>“技巧”

在流行音樂的語境中,“技巧”是基底,“智慧”是更高階的內容,而“格局”則是終極境界。基底屬於是行業常規標準,專業歌手都應當具備。“智慧”屬於個人修行,並不是硬性要求。“格局”屬於比“智慧”更加艱難的修行,這能夠直接區分開優秀的歌手跟偉大的歌手。

以林俊杰為樣本,仔細分析以上三項內容就不難發現,其實在“技巧”這項指標上面,JJ已經處於行業頂級。由此,更加突顯出“難得”的在於,他並沒不滿足於“技巧”方面的碾壓級別表現。而是堅持打通“智慧”,並且進階到“格局”層面。

在《偉大的渺小》裡,我感受到的就是“格局”。這種感受最直觀的來源可以是專輯名稱。“偉大的渺小”,透露出強烈的思想意識信息,這完全區別於純粹商業性質的內容。很明顯,林俊杰在新專輯裡所打造的音樂遠超過市場的常規要求。專輯《偉大的渺小》這般的品級,單純靠“技巧”搞不成,單純靠“智慧”也搞不成,最終只有倚靠“格局”,才能搞成。

《偉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偉大的渺小》展示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具體解讀這種非凡,我個人認為至少包括格局相關的三個維度。

“格局”首先體現在技巧感。所謂“技巧感”說的是運用技術的技巧。具體到專輯《偉大的渺小》裡,就是林俊杰懂得運用技術,清楚明白如何最恰當地發揮技術的能量。簡單講,專輯裡所有技術的運用都具備邏輯自洽性以及藝術表達必要性。

林俊杰的技術超強,這是業界公認的事實。但是在《偉大的渺小》裡,技術的運用成功脫離為了使用而是使用的低層級。這裡所談的技術,重點包括製作技術以及演唱技術。

製作方面,專輯開場曲目《聖所》裡有最直觀體現。這是專輯裡最電子化的作品,整體Eletro House的質感搭配Tropical House元素,也就是非常符合時下EDM的潮流。但是,從製作層面來講,歌曲是相當剋制,並沒有為了炫酷舞曲效果而刻意增加各種技術運用。由此,《聖所》最終所具備的是清新以及素雅的味道,這完全區別於市面上那些重度的EDM作品。再來談《丹寧執著》,這首復古搖滾立意的作品,按照常規操作同樣可以製作出相當炫酷的效果。但是林俊杰的操作卻是迴歸根源,保持朋克搖滾最標誌化的質感,並沒有進行太多繁複的製作處理。從這些選擇可以看出,林俊杰在製作中對於技術是保持“清醒”的,絕對不會出現過度的情況。這種特質在專輯同名曲《偉大的渺小》同樣有高亮體現,整首歌曲所動用的最主要就只是鋼琴伴奏,將整首歌曲的氛圍定位在“簡潔”以及“精緻”。

演唱方面,林俊杰完全有資本進行各種碾壓式技術的呈現,但是,他沒有。

《偉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在具體歌曲演繹過程中,他選擇進行內斂的講究的處理。以《偉大的渺小》為例,這首歌曲其實完全能夠給予林俊杰進行高音制霸式的演繹的,但是,他沒有。最終處理都是精細化的技巧選擇。主歌部分主要是氣聲輸出,由此來營造情感積蓄的氛圍,副歌部分,依然沒有徹底釋放,中高音輸出主要依靠的是鼻咽音,並且每句最後的尾音都選擇氣顫音的處理。這種處理可以視作是為保證情緒徹底釋放。所以,基本能夠感受到,此番林俊杰的演唱訴求不是為展示高難技巧而是為情緒表達。在《偉大的渺小》裡,所謂的高潮段落直觀上似乎並不明顯。能夠感知到的是從3分05秒開始,演唱逐步加強,此處林俊杰的聲帶收縮,邊緣震動,伴有強聲加入。但是,整體效果依然是內斂剋制,將技巧隱藏於情緒之中。


這種處理在歌曲《小瓶子》、《剪雲者》、《穿越》等歌曲中都有所運用。此刻,林俊杰的選擇是忘卻自己“高手”的身份,動用最本能的方式來進行歌曲演繹。這種本能就是情緒。專輯中的歌曲都明顯呈現出由情而生而不是由技而生的特質。能夠精心把控好技術的運用,免於讓技術搶走情緒的重點,這是林俊杰在《偉大的渺小》最具格局的選擇。

這種演唱處理非常巧妙呼應“偉大的渺小”的主題,突顯出平實以及尋常的聲音效果。當然,必須講明的是,《偉大的渺小》的技術含量已然高超,尤其是演唱方面,這些歌曲基本都是屬於“不為誰翻唱而作的歌”。

“格局”其次體現在信念感。專輯《偉大的渺小》最高亮的關鍵詞就是“信念”,說“信仰”也對。歌曲裡傳達的內容絕非市場上的尋常主題,可以說是直擊內心的東西。

《偉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這方面,歌曲《偉大的渺小》最為清晰。其中內容關注的主角是每一個普通的“我”,關注的主題是,“我”或許渺小,但可以成就偉大。這種立足於平凡人群的視角,培養的就是最紮實的信仰感。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首歌曲其實是具備福音音樂的氣質。正能量,進取心,貫穿始終。尤其重要的是,平實直白的歌詞描述著最俗質的日常,但其中所傳達的信息卻足夠宏大,尤其這句“宇宙一絲一毫,偉大並非湊巧。”直接提升歌曲的格局,完成從“我”到“我們”的深入。所以,在歌曲裡,信念感是在持續生長態勢的,這種動態感促使內容更加具備感染力。

在歌曲《偉大的渺小》的英文版《Until The Day》裡,信念感甚至更加強烈。在這版由林俊杰自主作詞的歌曲裡,表達內容更貼合他的本心。更中文版不同,英文版是在探討“命運”(Karma)。尤其“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直接就將“命運”的主題表達清晰。結合歌詞內容,這句話所傳達的信息是,生為人,應當多積善多投入,未來才會有所建樹。區別於所謂的“雞湯”,這種信念感足夠真切。尤其經由林俊杰演唱出來就更突顯真實感,因為,JJ的“聲音信息”裡具備可貴的純粹感以及清醒感。

《偉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信念感並非只存在於福音味道的歌曲裡,就連電音舞曲《聖所》,都承載著“帶你點燃聖所的光滿,我信念裡的曙光”這般的積極訊號。所謂“聖所”亦是林俊杰的私人錄音室,此處歌曲傳達的就是音樂引導前路的概念。相信音樂最純粹最積極的力量,在流行樂壇裡,這種“正念”或許只有林俊杰才能夠最完美的詮釋。

對於林俊杰,“正念”幾乎是一種“執念”。《丹寧執著》講述的就是這種“執念”。這首復古味道濃烈的朋克搖滾作品證明,在林俊杰的創作取向裡,傳統的東西非常濃烈。這種傳統並非保守,而是對於最接近音樂根源的本質化訴求。不需要採用過多潮流元素,也不必動用過多科技手段,完成對音樂本真的塑造即可。正如《丹寧執著》裡所表達的那份情感,“為你付出所有,是我的丹寧執著”,赤誠並且持久。

《偉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格局”最後體現在審美感。有的歌手就只是歌手,有的歌手是一種審美。林俊杰明顯屬於後者。

在現場時,他是行走的CD,在專輯裡,他是行走的審美。專輯《偉大的渺小》裡的歌曲,風格各自不同,相同的是都在呈現“審美”。站在聽者角度,所謂“審美”就是能夠感知到音樂高品級的美。

針對具體歌曲,林俊杰已然不滿足於只打造出“好聽”、“悅耳”這類初級的效果,他的訴求是傳達“審美”。在專輯《偉大的渺小》,即便是常規風格,都能夠承載不尋常的“審美”。

雖然是EDM,但《聖所》並不攜帶夜店風味,也不聒噪油膩,其中具備清澈優美的律動。雖然是Pop-rock範式的作品,但《我繼續》並不落入常規套路,歌曲成功塑造出歌劇式的宏大陣仗。雖然有強烈的民謠質感,但《剪雲者》並不簡陋粗糙,相反,相當精緻以及細膩。另外諸如《偉大的渺小》、《小瓶子》以及《身為風帆》等等這類Ballad範疇的作品,並不只侷限於常規套路里的煽情,而是成功塑造出雅緻的藝術形態以及積極的福音元素。

完成以上這些塑造,同時是創作以及演唱兩方面的精進,尤其是林俊杰的演唱,完全達到對於歌曲進行“再次創作”的功能。最具體的諸如咬字,語氣以及演唱細節技法的運用,這些處理促使歌曲具備不可複製的味道。所以,專輯《偉大的渺小》提供出高質量的審美體驗,幾乎每首歌曲都在重新詮釋“美”的定義。這種效果自然是林俊杰主觀所積極追求的,他完全是在傾注自己的能量對音樂進行最極致的塑造。同時,其實還存在另一股力量,也就是音樂通過林俊杰在展示更多可能性,他就是被選中的那位(The Chosen One),日常職責是“音樂”的代言人。

林俊杰的私人錄音室裡有條Slogan:If Miracles Had a Sound。聽過專輯《偉大的渺小》後,我想說,如果奇蹟能發聲,唱出的應該就是專輯裡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