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

涼涼

嚴格說來,張作霖的奉系並不算北洋軍閥 ,這個土匪出身的“張大帥”並不是袁世凱北洋軍系統,完全是靠自身的力量在關外打出一片天地,在袁世凱成為民國大總統後,已經雄踞關外的張作霖識時務地宣佈了效忠,袁世凱沒有餘力插手東三省,也就順水推舟。

之所以將張作霖的“奉系”歸為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是因為狡猾的“張小個子”一直覬覦北平政權,以軍事實力做後盾,在不到五年時間裡先後搞垮了自北洋軍分裂而成的直皖兩系,到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時,張作霖已經入主北平,成立了安國軍政府,就任安國軍大元帥,是北方最有實力的軍閥。



第一,搞垮皖系。

袁世凱死後,北洋系統內無人再有他的權威,幾員大將雖然沒有公開分家,但是已經各有算盤和地盤,主要形成兩股勢力:以馮國璋、曹錕、吳佩孚(軍事領袖)為首腦的直系;以段琪瑞、徐樹錚(軍事領袖)為首腦的皖系。

馮國璋早逝,直系曹錕當上大總統,皖系段琪瑞成為國務總理,互相爭權,互不相讓。一戰爆發後段琪瑞借成立“參戰軍”的名義開始擴大武裝力量,引起直系不滿和警覺。張作霖趁機與直系結盟,出兵關內,夾擊皖系。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段琪瑞敗北,麾下“定國軍”基本覆沒,從此皖系再無軍事實力,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第二,搞垮直系。

段琪瑞居然出局,北洋政權的爭奪者只剩直奉兩家,老大隻能有一個,於是曾經的盟友火速翻臉。1922年爆發第一次直奉大戰,張作霖入關部隊大敗,縮回山海關外,談和;兩年後捲土重來,在直系內應馮玉祥的配合下擊敗吳佩孚,入主北平後再次擊敗馮玉祥的國民軍,終於成為北平政權的老大。



第三,直系消亡。

吳佩孚兵敗山海關外逃往湖北,在兩湖和河南南部直系還有一定軍力,與另外一個直係軍閥分支“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部互為犄角,1926年9月蔣介石北伐軍自廣東出發,吳佩孚和孫傳芳盤踞的華中和華東首當其衝,到1927年初,吳佩孚被粵系北伐軍打垮,孫傳芳被黃埔系和新桂系北伐軍聯手打垮,直系退出歷史舞臺。



第四,奉系歸順。

北伐軍渡過長江與張作霖部接火,河南前線張學良不支,山東前線張宗昌潰敗,與此同時,西北軍馮玉祥部和晉軍閻錫山部宣佈效忠國民黨參加北伐,三打一,張作霖大勢已去,決定逃離北平退回關外老巢,被矛盾漸深的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接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後,為了能在國民政府羽翼下對抗日本勢力,1928年宣佈東北易幟,全體加入國民革命軍,奉軍改稱“東北邊防軍”,奉系這個名字不存在了。



第五,奉系消亡。

東北軍雖然歸順中央,實際上軍政是獨立的,奉系換湯不換藥而已。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軍退到關內,被蔣介石先後調往華中和西北“剿共”,直到西安事變爆發。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東北軍成為一盤散沙,被蔣介石分割混編到各個戰區,奉系作為一個單獨政治勢力才算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度度狼gg

北洋軍閥在袁世凱死後逐漸分裂成: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先後把持北京政府。但三派領袖無人能達到袁世凱的政治威望和都不具備統一中國的實力,導致中國在袁世凱死後出現了軍閥混戰的局面。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年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以北洋正統自居,出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掌握北京政府大權。 1917年 主張參戰的段祺瑞與反對參戰的黎元洪矛盾激化爆發“府院之爭”。 辮帥張勳趁機進京擁溥儀復辟 段祺瑞馬廠誓師擊敗張勳“三造共和”。 重掌大權的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孫中山在南方掀起護法運動。南北戰爭爆發,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積極擴軍備戰與主張和平統一的直系首領馮國璋矛盾產生分歧。同時皖系的親日政策與武力統一政策也招致全國的人民的不滿。1920年直皖矛盾激化,直系聯合奉系發動直皖戰爭。直系擊敗皖系,段祺瑞下野,皖系軍閥退出了中國權力舞臺的中心。

段祺瑞下野後,皖系不在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政治派系,各地的皖系逐漸被直系奉系吞併消滅。此後雖然有盧永祥聯合張作霖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但皖系已不再是主角。


直係軍閥統治時期:1920-1924

1919年直系首領馮國璋病逝,曹錕吳佩孚成為了直系的新首領。1920年直系聯合奉系擊敗皖系後掌握北京政府的大權,直系在把持北京政府後迅速擴張,先後佔領直魯豫蘇陝及兩湖等地。1922年直系與奉系矛盾激化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擊敗張作霖。擊敗奉系的吳佩孚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掌握著直系絕大多數的軍隊。更是等上美國《時代》週刊雜誌封面,被譽為“中國最強的男人”,被認為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人。但直系同皖系一樣,其興也勃焉,敗也忽焉。直系在擊敗奉系之後倒行逆施面臨著巨大危機,對外由於曹錕賄選總統、吳佩孚鎮壓工人運動等事件招致全國人民的不滿,張作霖在被擊敗後在關外厲兵秣馬準備捲土重來,直系內部也有越來越多反對吳佩孚的人(如馮玉祥)。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前往山海關迎擊張作霖,馮玉祥在後方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吳佩孚腹背受敵兵敗南逃。直係軍閥統治也宣告結束。

與皖系不同的是,直係軍閥是敗而不亡,依舊擁有雄厚的實力,吳佩孚在失敗後退往兩湖,孫傳芳異軍突起,擊敗南下的奉系勢力挽救了直系的危機,佔據東南五省,與昔日的老上級吳佩孚平起平坐。而馮玉祥從直係軍閥中獨立出來,成為西北軍閥。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先在兩湖擊潰吳佩孚的主力,後進入東南擊敗孫傳芳。至此直係軍閥才徹底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奉系軍閥統治時期:1924-1928

1924年張作霖聯合馮玉祥擊敗吳佩孚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大權。1925年張作霖乘勝追擊在關內再次擊敗直系。並推舉段祺瑞為臨時執政。1925年奉系軍隊佔領上海勢力到達頂峰。但面臨直系的反撲和內部危機。年底郭松齡聯合馮玉祥倒奉因日本干涉失敗,同時張作霖聯合吳佩孚開始倒馮,割據東南的孫傳芳起兵反奉,奉系的勢力被擊退。

1926年國民軍北伐,吳佩孚孫傳芳先後被擊敗。1928年蔣介石聯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發動二次北伐,張作霖不敵,敗退關外。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

(東北易幟)

1928年張作霖宣佈退回關外,宣告北洋軍閥在鬥爭中徹底失敗,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他的兒子張學良宣佈擁護三民主義和國民政府,東北易幟。自此不僅奉系軍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北洋軍閥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完成上了形式上的統一,中華民國的法統也由北洋政府轉移到了國民政府的手中。開始了蔣介石的時代。

最後再安利一部央視的紀錄片《北洋軍覆滅記》一共九集,講述的是從北洋軍從小站練兵到東北易幟的全過程。比較詳細,對我們瞭解那段歷史很有幫助。




托馬斯_潘恩

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是張作霖的奉系軍閥、馮國璋的直係軍閥、段祺瑞的皖系軍閥。而這三個軍閥,在當時的中國,坐擁重兵,統治一方,都擁有能夠攪動風雲變化的軍事力量。



一、奉系軍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其實奉系軍閥,在張作霖被炸死皇姑屯之後,便開始走向沒落。尤其在張學良東北易幟以後,這也成為了奉系軍閥退出歷史舞臺的分水嶺。1928年張學良通電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宣佈效命於國民政府,這也同樣為以後張學良不抵抗事件種下了因果。

在興安嶺“中村事件”之後,日本正式加大兵力與速度,全面對東北地區進行佔領,並建立了“偽滿洲國”,至此,奉系軍閥在張學良的手上,算是逐步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二、直係軍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開始分裂。直隸省出身的一些政治頭目,如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人,組成了直係軍閥。

然而直係軍閥的存在,一直在奉系與皖系軍閥之間做夾縫生存,一頭要對抗皖系的騷擾,一頭又非常忌憚奉系的實力。



在1924年爆發的直奉第二次大戰中,由於馮玉祥的兵變,直系大敗,至此一蹶不振。到了1926年國共合作期間,直係軍閥已經徹底解散,退出歷史舞臺。



三、皖系軍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段祺瑞其實還算是個厲害人物,在袁世凱死後,也曾短暫執掌北洋大權。但由於段祺瑞是親日派的代表人物,不論是國民政府,還是各地軍閥,都非常不喜歡他。



所以,這就造成了段祺瑞掌控的皖系軍閥勢單力薄,得不到其他勢力的支持。在直系與奉系的聯合軍事打擊下,皖系軍閥戰敗,段祺瑞下臺。至此,皖系軍閥像春冰消融,逐漸的也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之上。


雜七雜八的事

大家都知道北洋軍閥是袁世凱創立的,也是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後,無人具有足夠的能力統領整支北洋新軍,所有個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 建立勢力範圍,主要分為三個主要的派系:皖系,直系,奉系。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支配。



先來看看皖系的代表人物以及下場:代表人物就是段祺瑞,他在日本人支持下,控制著皖,浙,閩,魯,陝等省。1920年的時候,直皖戰爭爆發,直皖戰爭把段祺瑞苦心經營起來的西北軍和邊防軍輸得精光,皖系從此一蹶不振,慢慢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直系的代表人物是馮國璋,他在英國人的支持下,控制著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1926年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當時的直系軍代表吳佩孚被北伐軍擊敗,直系到此消亡,大部分在北伐戰爭中被國民革命軍收編或者接散。

奉系代表人物就是張作霖,他佔據著東北三省,經營這東北,也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勁的的,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與張作相,萬福麟聯名通電,宣佈服從南京國民政府,東三省,熱河省同時改旗易幟,幾將過去的東北懸掛的五色旗取消,改懸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奉系軍閥成為歷史。



這都是歷史的必然結果,中國素來就是分久必合,大一統這一是必然結果,這裡也歡迎大家聊聊三大軍閥,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歡迎大家的關注,也謝謝您的閱讀!


愛歷史的雯雯

北洋軍閥三大派系,分別是直系,皖系和奉系。

直係軍閥,其軍閥領袖多出於直隸,因此稱為直係軍閥。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



第一任老大為馮國璋,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相繼成為過直系老大。直系退出歷史的舞臺在北伐戰爭期間,當時北伐的三大目標中,吳佩孚、孫傳芳都屬於直系。

通過北伐戰爭,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部隊被北伐軍消滅,就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皖系軍閥,引起首領段祺瑞出身安徽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其中段祺瑞和徐樹錚是最為核心的人物,徐樹錚收復過內蒙古。



段祺瑞的皖系一直以北洋正統而自居,卻是北洋三大系中最早滅亡的一個派系。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因為奉系軍閥張作霖幫助直係軍閥,導致皖系大敗。段祺瑞苦心經營的西北軍和邊防軍,被消滅的一乾二淨。

至此,基本可以看做皖系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雖然後來在1924年間段祺瑞短暫復出過。


奉系軍閥,因首領張作霖出身於奉天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張作霖,張學良,張作相,楊宇霆等人。



關於奉系和張作霖父子,大家都比較熟悉了。1927年,張作霖就認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最高統治者。

1928年,皇姑屯事件發生,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繼任奉系老大。從個人角度來說,從張作霖死的那一刻,奉系就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了。


小鎮月明

袁世凱死後,北洋分裂,主幹是直系皖系,還有旁支的奉系。

先說皖系。段祺瑞本人很有能力,但沒多少直屬武裝,其餘皖系大將倪嗣沖等實力一般,尤其1920年直皖大戰後,皖系精銳損失殆盡,嫡系參戰軍徹底崩潰,只剩浙江督軍盧永祥苟延殘喘。皖系基本退出爭霸舞臺。

此後,中央政權唱主角的就是直系及後起的奉系軍閥。直系軍隊眾多,佔據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但1924年直奉大戰關口之上,馮玉祥回京發動兵變,扣押總統曹錕,直系因此遭到重創,最終分裂為吳佩孚及孫傳芳兩大部分。北伐軍興,吳佩孚最先崩潰。1927年8月的龍潭決戰後孫傳芳也精銳盡失,狼狽下野。直系退出爭霸舞臺。

自1920年開始向華北滲透,奉系擴張多年,也遭遇了諸多損失,比如郭松林叛亂,被北伐軍打擊,張作霖被炸,楊宇霆被殺。張學良1928年宣佈易幟,標誌奉系消失。代之而起的東北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後獲得巨大收穫,成功控制華北,隨後就因九一八成為喪家之犬。西安事變後,東北軍殘餘軍隊被分割為5個軍分別東調,經摻沙子,戰損補充等更換吞併行為,東北軍基本中央化。


張勇達州

北洋十六年,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前四年從1912年到1916年是袁世凱主導北洋政府期間,第二個四年1916年到1920年是皖系段祺瑞統治時期,第三個四年是1920年到1924年是直系曹錕、吳佩孚統治時期,最後一個四年則是1924年到1928年奉系張作霖統治時期。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

在袁世凱死後,三大軍閥相互爭奪北洋政府的主導權,第一個登場的就是段祺瑞,段祺瑞作為皖系的領頭人,主張武力統一南方,但是段祺瑞是因為政治手腕和公眾影響力而掌握政權的,和軍隊聯繫不是太深,1917年張勳率不足萬人的軍隊就開進北京,可見皖系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大。後來和直系不和,直系聯合奉系發動了直皖大戰,皖系的段祺瑞和徐樹錚都下野,雖然段祺瑞後來又活躍在北洋政府,但是已經是直系和奉系的天下了。

直係軍閥統治時期:1920-1924

1920年是直系聯合奉系取代皖系的時期,直系的曹錕成為大佬,1922年直系和奉系不和爆發了第一次直奉大戰,奉系被趕出山海關,從1922年到1924年是直系的巔峰時期,直系的吳佩孚還被美國時代雜誌成為中國最強人。被趕出關外的張作霖不甘心失敗,整軍經武后發動了第二次直奉大戰,由於奉系有備而來,並且直系的馮玉祥陣前倒戈,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導致直系大敗,直系雖然失去北洋主導權,但是吳佩孚和孫傳芳後來又發展起來。

奉系軍閥統治時期:1924-1928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一舉打入關內,勢力一度發展到江蘇安徽,然而,1925年在浙江的直系旁支軍閥孫傳芳率先發難,先後佔領江蘇和安徽等地,緊接著郭松齡聯合馮玉祥李景林反奉給張作霖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到1926年奉系才喘過氣,而蔣介石已經開始北伐了,在相繼打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後,張作霖決定退守東北,結果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改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全國的統一。


史論縱橫

北洋軍閥三大派系退出歷史舞臺,一言以蔽之:內憂外患。
如果說在中華民國,有一段時間最讓人感到迷茫,那無疑是後袁世凱時代。老袁去世之後,北洋眾生群魔亂舞,很難找到一個聲望和實力都能與袁世凱匹敵的強勢人物,更讓人感到無奈的是,他們內部還不團結,也就是題目裡所謂的北洋三派。袁世凱去世之後,政壇中出現的第一個強勢人物是皖系的代表:段祺瑞。段祺瑞一直跟在袁世凱的身邊,因此他能夠執北洋牛耳。但是也正因為他一直跟在袁世凱的身邊,袁世凱對他有很大的顧忌,因此他個人的武裝力量是有限的。因此,皖系在初始階段,可以說是有政治而無軍事。


段祺瑞對自己的硬傷也瞭然於胸,因此在他任上極力的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他的智囊徐樹錚一直在做這件事情。而擴軍這事是會引起輿論對手的攻擊的,再加之徐樹錚不擇手段,與日本人西原龜三過從甚密,因此段的倒臺,和外界的輿論壓力是分不開的。
可是坦率的說,段祺瑞的政治智慧和用人的手段,和袁世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段的固執,使得他偏聽偏信,特別的護短。他任上,把他的心腹都安插國家的各個角落,而且他的人還總是患得患失。內部出現破裂,成為了老段下臺的催命符。
最後一點,徐樹錚。段祺瑞是成也徐樹錚敗也徐樹錚。徐樹錚不僅能幫段祺瑞出謀劃策,也能幫他招災惹禍,最終由於得罪了曹錕,直皖戰爭,不到一週,皖系打敗虧輸,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皖系之後是直系,曹錕和段祺瑞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性格,如同硬幣的正反面。但是,看似相反的兩極卻殊途同歸,內部矛盾處理的相當狼狽。直系掌握政權之後,一分為三。曹錕保定派,吳佩孚洛陽派,曹銳天津派。這三派有交集也有矛盾,而曹錕這種好說話的性格,非但沒有使利益最大化,卻使得矛盾更加突出。曹錕賄選總統,吳佩孚不摻和。第二次直奉戰爭,戰爭一觸即發了,吳佩孚才大搖大擺的從洛陽趕來北京。人事關係處理不好,這才有戰場上馮玉祥倒戈的一幕。

再說直系之後的奉系,張作霖出身草莽,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他有他自己的底線,就是一個“義”字,這個義字。但這個字也成了一把雙刃劍,積極的時候,他敢於和日本人叫板,日本人都懼他三分。消極時候,就是人人兩面三刀。奉系內部分老派和新派,新派裡面又有陸大派和士官派之分。三者利益矛盾錯綜複雜,最終陸大派的郭松齡因不滿自己的地位,發起反奉戰爭,從而敲響了奉系滅亡的喪鐘。三者內憂雜亂紛繁,但一句話就能概括:人事工作處理不好。而他們又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他們執政時候的中國,並非一個統一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