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選秀大戰還未開始,“導師”已經不夠用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新人哪聞舊人哭。如果說選手迭代、模式迭代還都是常規動作,要說今年的選秀節目有什麼大不同,大概就是“導師”迭代。

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們漸漸隱退,專業評審退居二線,明星導師炙手可熱,且80、90後已經成為導師席上的主力軍。別管最開始是否有人質疑“他夠格嗎”,到手的話題度和點擊量是貨真價實的。

一檔選秀節目的導師是誰,基本決定了其流量底盤。選手負責選秀的部分,高潮在後半場;而導師負責真人秀的部分,一上來就有熱度。明星真人秀在國內的大行其道,讓選秀節目也從選手的競爭轉為側重對導師的爭奪。優酷和愛奇藝因王嘉爾而生的紛爭還歷歷在目,搶奪導師已成為選秀成功的第一步。

近日,即將上線的幾檔新選秀綜藝都公佈了導師陣容,可謂流量與人氣齊飛。

由《中國有嘻哈》改名為《中國新說唱》,導師陣容在原有的吳亦凡、熱狗、張震嶽、潘瑋柏基礎上,增加了一名90後女導師鄧紫棋。

新一轮选秀大战还未开始,“导师”已经不够用了

《明日之子2》也開始了錄製,確定了李宇春、華晨宇、吳青峰擔當主要賽道星推官,楊冪、何炅也將在這一季擔任重要角色。

相對而言,《中國新歌聲3》則比較念舊,已敲定的三名導師仍然是“德高望重”型——周杰倫、謝霆鋒、李健。

單看導師陣容,從咖位上來說大家不分伯仲。但真正播出後的人氣卻不好預測,畢竟選秀節目變數太多,節目裡的人設和表現都會影響導師形象和節目熱度。

導師表現好了,能收穫不少路人粉;要是表現有爭議,分分鐘粉轉路、路轉黑。比起選手們的奮力一搏,選秀節目同樣是導師們的期中考試,甚至比選手更會被觀眾拿著放大鏡審查。

導師入門手冊

我們甚至可以說,眼下,當選秀導師已經成功取代走紅毯、逛時裝週、演好萊塢大片,成為新一代愛豆打造“人設”的關鍵項目了。

2012年,《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導師陣容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除了楊坤一個1972年的,其餘全部60後。可見彼時導師,實力和資歷缺一不可。

今年,《這就是街舞》裡年齡最小的導師易烊千璽是00後,《創造101》的舞蹈導師王一博是98年,《熱血街舞團》的王嘉爾是94年。導師們的年齡梯度已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流量優先。

新一轮选秀大战还未开始,“导师”已经不够用了

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歸國四子”先後都做了選秀節目的導師,並且成績都很不賴。

而從吳亦凡的《中國有嘻哈》到張藝興的《偶像練習生》,從黃子韜的《這就是街舞》、《創造101》到鹿晗的《熱血街舞團》,除了張藝興相對節目內容來說還算比較有資歷,其餘三人在選手的專業技能面前,都很難說有多少優勢,甚至還會受到觀眾和選手對其專業水平的質疑。

但他們所帶來的流量,卻紮紮實實能讓節目走上正軌。像鹿晗和黃子韜,不是專業舞者,他們在這兩檔街舞選秀裡幾乎起不到什麼專業上的作用。但他們的人氣本身就是節目的殺手鐧,不少選手也是看中他們的人氣才選擇加入他們的戰隊。

除了自帶人氣之外,導師本身的真人秀功能性也尤為重要。要麼特別專業可以鎮得住場子,要麼特別搞笑可以插科打諢,要麼特別勵志可以偶爾煽情,要麼性格特好可以軟化氣氛……總之,組合搭配,幹活不累。

比如羅志祥和黃子韜就身兼《這就是街舞》和《創造101》兩個節目的導師。羅志祥更多的功能性在於專業技能和活躍氣氛,本身的資歷可以讓他在點評時更被大家信服。良好的綜藝把控力,讓他在兩檔節目“去主持人”的情況下,事實上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新一轮选秀大战还未开始,“导师”已经不够用了

黃子韜則是不按常理出牌,典型的熱搜體質,是每個節目都喜歡的又二又萌人設。他的存在就是不斷引起爭議,再把爭議化為人氣。

所以,並不是每個流量藝人都能做導師,這也就造成了現在導師們幾乎都是身兼幾個節目的現象。

圈粉和敗好感只差一個選秀的距離

現在越來越多的選秀都打著劇情真人秀的旗號,帶上“真人秀”的tag,就遠不是做做評委、點評選手那麼簡單。做導師要謹慎,圈粉靠它,圈黑粉也靠它。

其實很多明星選擇做這些選秀節目的導師,除了高額的出場費之外,也是想給自己重新立一個人設,甚至是與其大眾認知頗為不同的人設。

像吳亦凡、鹿晗、張藝興、易烊千璽都是立的專業人設,在節目裡著力展示專業的一面。尤其是張藝興,從小綿羊化身嚴厲的“張PD”,整個人氣場都變了。在別的節目裡,他是可愛軟萌的弟弟。在《偶像練習生》裡,他是氣場全開的大佬,因此吸引不少路人粉。

同樣的典型還有易烊千璽。以前,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就是一個孩子,路人幾乎從來沒有認可過他的業務能力。但在《這就是街舞》裡,他充分展示了專業和認真的一面,雖然年齡最小,但氣場可不小,圈了一波姐姐粉。

《這就是街舞》中的韓庚,也是走反差萌路線。塑造了一個老幹部+逗比的人設,比賽裡他一直非常嚴謹,不苟言笑,節目之外他則吐槽帝上身,吐槽節目組毫不手軟。至於黃子韜則是將“中二”人設進行到底,達到了原來“他真的不是裝,他就是這麼二”的真性情效果。

有通過當導師圈粉的,就有通過當導師敗好感的,比如薛之謙和張傑。

新一轮选秀大战还未开始,“导师”已经不够用了

在擔任《明日之子》第一季導師時,薛之謙曾經因為質疑節目組黑幕,在節目途中摔話筒終止直播。這一舉動使得輿論也是兩極分化,粉絲覺得這是真性情,符合他一貫的人設。路人卻覺得戲太過,損失了不少路人緣。

同樣的還有張傑,在《創造101》裡他也是敗了不少好感。在節目裡經常說些讓選手尷尬的話,一言不合就尬唱。雖然有不少剪輯的鍋,但本人表現也確實一言難盡。

當導師要謹慎,沒有金剛鑽別攔瓷器活。要麼業務能力夠硬、要麼人氣夠高、要麼性格夠好。反之,招黑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選秀節目,選選手還是選導師

導師的名氣越來越大,自然能給節目帶去人氣。但一個尷尬的問題是:選手的存在感越來越稀薄。本該作為主角的選手淪為導師們的配角,似乎只是來配合演出的。

所以這些年來,整個選秀市場再也沒能選出下一個李宇春,甚至再也沒能選出幾個讓人記得住的選手,大多是曇花一現。選秀的重心,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偏移。

在“超女”“好男兒”時代,選手是絕對的主角,導師只是起個點評作用。節目的各項設置都是以選手為重心,努力挖掘選手背後的故事,所以那個時候選出來的明星是有記憶點的。而現在的選秀通常是選手們的“回鍋肉”演出,徘徊在各大選秀節目裡,再感人的故事和經歷,聽多了難免也會覺得有些油。

從這點上來看,選秀節目的門檻對於素人來說其實已經越來越高。而節目本身的真人秀意圖,也要比選秀的目的大得多。

雖然選秀選出來的新人們越來越沒有存在感,但這麼多年,選秀也一直沒有停過,只是以不同的生態發展。普通人渴望成為明星的熱望不變,吃瓜群眾還保有一顆永恆熱愛吃瓜的心。

現階段選秀越來越依賴導師人氣的支撐,但如果能成長為更完整的造星生態,豈不比一錘子買賣更長久划算?只看天娛至今還能吃選秀老本,就能算過這個賬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