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筆桿子才能寫的“貴族”材料,掌握這些祕訣後職場誰都能寫!

職場研究材料對寫作功底要求較高,通常包含學術研究、調查報告、工作經驗,等等。

行文上一般具備獨特的看法、新穎的見解、深刻的理念、嚴密的邏輯、個性化的語言風格等特點,這也是對職場“筆桿子”的邏輯分析、文字基礎和思維水平的考驗。

只有筆桿子才能寫的“貴族”材料,掌握這些秘訣後職場誰都能寫!

一、鮮活的視角

我們在起草研究類材料時,如果盲目下筆,相信很多人都難以為繼,更難寫出高水準的令領導滿意的材料。

撰寫職場研究類材料,首先就要理解“研究”二字。

換句話說,就是著眼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進行的深入剖析挖掘,通常採用有計劃與有系統的資料收集、分析和解釋的方法,從而解決現實問題。因此,應儘量把握三點:

首先,指向要明

撰寫研究性材料最忌諱的是目的不明確,沒有明確的目的,很難有清晰的思路。這就要求在下筆之初,務必明確研究的主題、研究的方法、實現的效果。

其次,開口要小

寫研究性材料切忌面面俱到,什麼都想涉及、什麼都想解決,那樣只會是什麼問題都研究不透。因此,在確定研究方向後,就應找準某個點,實施精準破題。

再次,觀點要新

確保觀點新穎,前提是筆者對問題必須有深入瞭解,並且掌握當前最新訊息、數據、成果。以此為基礎,還需要堅持實踐挖掘,注重科學性、規律性、群眾性,總結提煉出靈光一閃的觀點和思考。經常撰寫研討文章的朋友應該清楚,不同刊物稿件審核有不同標準,但最具共性的一條,肯定是有新意,其次才是語言流暢、結構合理等方面,所以起草研究類材料時務必開動腦筋,大開腦洞寫自己的東西。

只有筆桿子才能寫的“貴族”材料,掌握這些秘訣後職場誰都能寫!

二、精實的論據

研究類材料一個重要特性是源於問題、終於實踐,必須有實踐載體作為支撐,擺脫盲目腦補和純粹的材料觀。實踐感到,有三個步驟必不可少。

首先,有充分的調研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同樣沒有調研,研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就會缺乏真知的來源和實踐的意義。調研這個環節雖然繁瑣,但始終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礎。1927年,毛XX為了弄清中國農民運動的實際情況,到湖南鄉下調查了32天,實地考察了5個縣的農民運動情況,寫出《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不朽的著作。而一些職場“筆桿子”,不少時候是為了調研而調研,發個問卷、搞個座談、看個軟件、出個報告,就算完成調研了,其實多數時候都是走了形式丟了實情,如此調研之風必然難以寫出高質量的研究材料。

其次,有充足的資料

研究材料絕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運用“信息網絡”快車道,善於搭“他山之石”這個快車,使得研究工作高起點介入、高效率展開、高標準完成。同時也需認識到,資源共享並不是“拿來主義”,而是通過消化吸收後,提煉昇華為化為自己的觀點,大概可以分為

“廣泛篩選——逐個研讀——摘抄要點——綜合吸收”這4個步驟,最後結合實際確定寫作思路和觀點。

再次,有充實的舉措

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對策措施部分,是研究材料的核心所在。通常應具備3個標準:其一,精準科學的研判,就是對問題研究分析透徹,出發點符合實際情況,有可研究之處;其二,大膽新穎的理念,就是思路觀點突破常規,又有較強的科學性,讓人感到可以嘗試;其三,實在管用的方法,就是闡述的具體內容與實際貼得緊,拿來可用,操作性比較強。

只有筆桿子才能寫的“貴族”材料,掌握這些秘訣後職場誰都能寫!

三、深度的邏輯

研究類材料好比是材料界的貴族,既有華麗的外衣,也有深厚的內涵,還有協調的體態。因此,在起草研究類材料時,務必講究邏輯的嚴密性和連貫性,需要準確把握3個特點。

首先,要有嚴謹性

材料嚴謹與否,主要體現為邏輯架構和語言措辭是否經得起推敲,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前後矛盾、結構混亂、論據失真,等等。包括我們機關的同志,材料方面的問題也不少,較為典型的是工作報告,總結成績過滿,查找不足過激,有時候光看標題就不對頭,比如前面講思想政治工作紮實有效,後面又說政治工作還不深不細不實,明顯的前後矛盾、自我否定,這類問題儘量避免。

其次,要有銜接性

研究材料應該是一個環環相扣、前後呼應的整體,講究思路的連貫性和語言的流暢性。特別是沒有經過系統寫作培訓的同志,思維容易跟隨慣性跳躍走,這就容易導致思維的不連貫。

再次,要有預見性

為什麼這麼說?簡單分析一下,比如安全工作,目的是針對某個現象提出思考和見解,不一定立馬會發生,但存在理論上的可行性,可以說有一定的預見性;再比如經驗材料,目的是總結歸納實踐成果,以提供他人學習借鑑,對於借鑑者來說其參考價值也存在一定的預見性。

因此,職場起草研究類材料,應注重虛實結合,“實”就是有據可循、拿來能用的思路和舉措,“虛”就是未經實踐檢驗,但理論上可行的觀點和見解,如此才能構成一個有味道,也有嚼頭的職場材料。

只有筆桿子才能寫的“貴族”材料,掌握這些秘訣後職場誰都能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