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陰曆跟西方公曆誰更合理?

龍拳舞秀

中國的陰曆跟西方公曆誰更合理?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曆法發展衍變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的出現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曆(漢歷)。

陽曆又稱為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迴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

說通俗點,陰曆是以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所以陽曆比陰曆更合理,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全城通

中國夏曆和西方公曆各有優缺點,難分上下。

(作者@松鼠老孫,天體物理學博士,科學松鼠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其實不存在“誰更合理”,而是各有優缺點。今天全世界通行公曆,是歷史過程選擇的結果。

夏曆是陰陽合曆,關注太陽也關注月亮

中國的夏曆,或者叫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在中國歷史上,它並沒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因為在我們天朝上國的範圍內,沒有見到第二家,就像那時候我們不會把自己稱為中國人,而是把自己稱為唐朝人,元朝人,清朝人一樣。到了跟西方交流之後,有了平等交流的對象,我們才需要一個特定的稱呼。)它用陰曆也就是月亮的週期,來標記每個月的日子。用閏月來調節每年的長度(每年都不是365天),多年的平均長度才是365天。

用月亮標記日子的好處時,每天我們只要看月亮,就可以知道大概是哪一天。但這樣造成每一年的長度都是變化的,月份的長短也有大小月之分,這些都需要通過黃曆才能知道。在資訊不是那麼發達的時代,所見即所得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祖先選擇重視太陽,也重視月亮。24節氣是純粹的太陽運行規律,但在中國古代,這個節氣的日期也是需要進行提前計算,普通人根據黃曆才能知道。

公曆不再需要照顧月亮

公曆則基本上忽視了月亮的作用。而是把太陽迴歸年365天,作為一年的固定週期(2月有一個閏日來調節小數部分)。這樣的好處是,每月每日的日期是跟太陽運行,有非常好的對應。但是這樣做的缺點是,日子跟月相脫離了關係,不再具有直觀性。

本質上來說,這還是因為太陽月亮運行規律週期,並不是成整數比例。導致了每種曆法的選擇不一樣。對於古代社會的需求來說,兩種立法都可以滿足。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優劣之分。如果想要知道月相,在公曆上也可以標示出來。我們的農曆則要標識出來每個月開始的時間和24節氣日期。

對現行公曆的追求催生了現代天文學

有人說,西方不注重月亮。其實並非如此,現行公曆的制定,就是在日月運行更加仔細的研究基礎上才制定出來的,對於當時的制定者羅馬教廷來說,這涉及到復活節日期的計算。復活節日期跟月相直接相關。

即使是哥白尼,進行天文學研究的動力之一,也是為了制定更好的歷法(他去世的時候,還沒有制定出來)。在那個時候,西方天文學誕生了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牛頓等天文學家,產生了我們所稱的現代天文學。


松鼠老孫

用陰曆稱中國曆法是錯誤的。中國傳統曆法是陰陽合曆,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歷法。

陰曆指接月亮的運動週期制定的歷法。據說古代蘇美爾是陰曆曆法。

陽曆指按太陽的公轉運動制定的歷法。據說古埃及是單純的陽曆曆法。後來古羅馬學習了古埃及曆法,發展成了現在的西方曆法,應該叫耶歷或西曆。

中國起手就是陰陽合曆。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按太陽的運動的節奏制定的,從立春到來年立春是三百六十五天零幾個時辰。而朔望也就是初一、十五這個節奏是按月亮運動的節奏制定的歷法。陰曆把月亮圓缺循環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但是,月亮圓缺循環一次的一個朔望月,是29天12時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為方便,陰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5天。逢閏年加一個閏月29天,合共384天。384這個數很奇妙,是64卦的卦爻數。

陰陽曆合一,稱黃曆、夏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後也叫農曆。中華曆法不僅表示時間流動的長度,而且用干支表達了時間的陰陽五行性質,就是六十甲子紀年,其實也紀月、日、時。如今年是戊戌年,現在是乙卯月,今天是壬子日,我寫該文時是庚戌時。這個紀年干支可不是光表示時間,它們表示了這個時間的能量特性。這個能量做用於天地萬物。

我曾經在多年前作過一段俗歌以感嘆中華曆法比西方曆法的優越!

干支花甲歌

十干性屬陽,,好比十個男孩子。

十二支性為陰,如同十二個女娃娃。

男孩女娃拉手轉圈圈,組成了陰陽協調的六十花甲。

記錄陰陽曆,先哲使用它。

不只記錄時間老人的步伐,還把天地的'運氣'性質傳達。

只記時間流水帳,那是西洋的歷法。

干支有五行,生克衝合納入卦,演示天地萬象的運行變化,更把人世間生活百態了答。

“易與天地準”,此言不虛誇。

子孫後代學習它,好好品味中華先哲的思想精華!

附六十甲子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卯。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玄谷真人

中國傳統曆法俗稱陰曆。準確的說,中國古代的歷法是陰陽合曆。什麼是陰陽合曆?就是說,同一個曆法中含有兩個部分,一個是陽曆,一個是陰曆。

陽曆的一年,時間是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365天多一點。這個時間,在遠古時代,中國人就測出來了。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隨著冷熱的變化,地下樹木的影子不同,最熱的時候,影子短,最冷的時候,影子最長。根據影子的不同,祖先發明瞭日晷。用日晷測影子,從最長到另一次最長的時間,是365天多點,也就是一年。

中國曆法的陽曆的月,是與月亮的朔望變化相關,人們通過觀察發現,月亮變化一次的時間是29至30天,這樣一個陽曆年大概有十二個月。請注意,這裡的十二個月不是陰曆的月,而是把一年的365天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份是一個月。又把每個月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十五天左右。這樣把365天分成了二十四份,二十四個節點,就成為二十四節氣。可能大多數人都知道,二十四節氣是有精確時間的,一般都精確到分鐘。

十二個月的表述是用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是最冷的時間,也是影子最長的那天,那一天的前後各推十四五天,為子月。其後依次類推。最熱影子最短的月在午月。

這個陽曆年的天數,和現在的公曆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一年開始的時間,既元旦是那一天?在古代,這是國家的重大事項。孔子作春秋,開篇第一句話是“元年春,王正月”,是說統治者建立政權後,要規定一年開始的月份。直到今天也是政府版布曆法。歷史上的正月,也就是一月,不是一成不變的。

夏朝時,是以寅月為正月,稱為建寅。我們現在所用的陰曆也稱夏曆,與夏朝正月一樣。即在冬至之後的四十五天左在是一年的開始。這個時間對四季的劃分很公平。一年有四季,每季九十一天多點,冬至前後四十五天是冬季,四十五天後進入春天,順序按春夏秋冬排列。

我們現在採用的公曆,與古代夏曆一樣,(只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時間越精確而己。)不一樣的是,公曆是以冬至之後十五天做為元旦,一年的開始。比夏曆前推了一個月,相當於以丑月為歲首。而中國古代殷商時期,是以丑月為歲首的。稱為“建醜”。周朝時又往前推了一個月,歲首在冬至當月。稱為“建子”。後兩種曆法,一年是從冬季開始,而非春季。

上面談的是夏曆中的陽曆。再說陰曆。我們知道,陽曆的月,只是一種時間的劃分。與天上月亮沒有任何關係。而陰曆的月,是和天上的月亮相關的。月亮身在中國文化中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符號。《易經》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就有太陰、太陽。月亮就是太陰。

月亮有圓缺的變化。從一次最圓到下一次最圓是二十九到三十天。從月圓之夜前推十五天做為一月的開始,這一天叫“朔日”。朔日的前一天,是上月的最後一天,稱為“晦“。這兩天是月亮最不明,看不見的。這就是陰曆的月,每個月的同一天,看到月亮的形狀基本相同。所以,“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是在陰曆的條件下才成立。

上面講的是陰曆的月,再講陰陽合曆的夏曆。冬至之後四十五天,是一年的開始,陽曆的立春。因為中國的陰陽觀念,把陰與陽看成統一體,所以,在實際規定一年開始的時候,既要照顧太陽,也要兼顧月亮。於是把離冬至後四十五天最近的那個“朔日“,做為一年的開始,稱為“元旦。“元旦之意,就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採用公曆紀年之後,一年開始的時間前推了一個月左右,它成了第一天,它就是元旦了。舊曆的元旦就改個名字叫“春節“了。因為它是春天的開始,四季也以春為首,現在好多農村人還是把春節看做一年的開始。

南懷瑾大概在《易經雜說》中說:採用西曆是“奉了西方的正朔“,似有一點不以為然之意。但陰曆有個明顯的缺點,因為顧了月亮,產生了閨月。五年中有兩年閏月。每一年的實際天數不一樣。多時相差三十多天。這在傳統社會里倒沒什麼?在現代社會里,會產生消極影響,比如經濟數據的統計上會不準確,無法對比。用陽曆基本上不會出現這些問題。

另外,採用公曆,更利於中國與世界的融合。同時,中國幾千年的歷法傳統中,包含著祖先的智慧,到今天依然很實用。所以,中國現在的歷法是把中國傳統曆法與公曆結合在一起的結果。無法說誰更合理。


七月流火140400643

先看林肯為阿姆斯特朗辯護案來了解公曆的缺陷。

證人指證阿姆斯特朗於1857年 10月 18日夜 11時15分謀財害命。當時法庭已經定案,林肯要求複審。林肯抓住這天是上弦月,月亮已於10點落下。從而成功翻轉案情。那麼問題來了,此前法庭蠢到連這天是上弦月都不知道嗎,答案是法庭沒有考慮到這一關鍵時刻的月相。西方使用的陽曆叫格利高歷,也叫太陽曆,它是一種純陽曆,是按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劃分的。完全沒有考慮月相變化,所以他們也不會把月相作為判案的重要依據。這是公曆的缺陷。並且一年各月的天數分配很隨意,沒有按照上下半年等分原則去分配每月的天數。

林肯為朋友成功翻案,在當時引起轟動,這如果發生在使用農曆的當時的中國,縣太爺會直接根據月相變化就能判斷出證人在作假證。也可能根本不會出現蠢得死的假證詞,因為中國的農曆是十分了解月相變化的。

純陰曆是完全按照月相變化來定月份和年的天數。也是十分不科學的紀年法。我國的傳統曆法也不叫陰曆,“陰曆”只是民間叫法,我國傳統曆法學名叫“農曆”,它是綜合太陽迴歸年和月相變化的混合歷。比如一年的24節氣是按照太陽迴歸年進行推理的,而每月的天數卻是根據月亮圓缺規律定每月的天數的。月相變化與迴歸年間的誤差就用“閏月”來平衡。十分合理。這樣既保證了一年四季準確的輪迴,又衍生出十分豐富的“月文化”。阿拉伯世界的“月文化”十分豐富的原因就是與他們使用“陰曆”有密切關係。相比而言,歐美的“月文化”就顯得十分貧乏。


沙洲孤鴻24331826

首先我要糾正一下近代中國人的錯誤叫法,我們用的農曆是一種陰曆陽曆兼併的陰陽曆,而不是陰曆。以月相記日,以節氣(太陽曆)農耕,是一種非常優秀實用的綜合曆法。

而耶穌歷(就是我們今天翻譯為公元的歷法)是一種純太陽曆,以太陽的迴歸為一年,因為以耶穌的誕生為紀年元年故稱‘耶元’,我們以為西方都用這個曆法,故譯為‘公元’,其實西方不同的宗教都有自己的歷法,東正教有東正教的歷法,伊斯蘭教有伊斯蘭的歷法,印度教有印度教的歷法。

那麼誰更優呢?

以今天的科學來講,月球繞地球的運行必然對地球的潮汐,乃至氣候有一定的影響,我們的歷法如果只考慮太陽顯然不夠完善。

其次,以古代的社會條件和今天的環保來看,以月相記日有一個我們今人忽視的好處——就是我們不須每天撕日曆,甚至不需要日曆,只要抬頭看看夜空就知道了今天是什麼日子,這樣月相就成了天然的檯曆,既解決了古代家家難有檯曆的問題,又方便環保天天不離手,真是了不起的智慧!


三,但月球的運轉與太陽的公轉並不同步,農事還是要以太陽的運轉為準,於是中國古人根據太陽的運行巧妙地設置了二十四節氣,又通過數伏和數九記住天氣的變化,整個中國古代的歷法設計巧妙而又實用。

以上這些西方曆法是無法比及的,綜合考慮中國古代的歷法更合理。


奧斯眼中的世界

什麼叫合理?理是規律,符合日月星辰運行規律就叫合理。現行公曆是純太陽曆,只考慮地球公轉和自轉因素,不考慮月球因素。除了它的一年完全接近迴歸年這一個優點,其他每月的天數及起始日都是人為規定的,沒有任何天文意義。一到三月是春天,一月卻是最冷的月份,二月沒有任何春天的氣息。四五六月是夏天,卻還不熱,反而秋天得七八月份最熱。冬天的十十一十二月份卻並不是很冷。

現行農曆是陰陽曆,同時兼顧地球公轉和月亮公轉。每年的起始月和每月的起始日都有明確的天文學意義。每月以朔日(即月球運行到地球太陽之間)為初一,每年以含雨水月為正月,以後分別以含相應中氣月為每個非閏月,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要說合理,它是最合理的,最合乎天文規律的。

中國古代有一種純太陽曆,叫干支曆法。見宋沈括《夢溪筆談》。純以二十四節氣為依據,以立春日為一年之始,立春至驚蟄前一天為正月,驚蟄至清明前一天為二月,清明至立夏前一天為三月,立夏至芒種前一天為四月,芒種指小暑前一天為五月,小暑至立秋前一天為六月,立秋至白露前一天為七月,白露至寒露前一天為八月,寒露至立冬前一天為九月,立冬至大雪前一天為十月,大雪至小寒前一天為十一月,小寒指立春前一天為十二月。每月有幾天算幾天,完全不考慮月相變化。可惜沒有被執行,只是在算命先生拆八字時用上了。


多維觀世界

首先要更正一點,中國的傳統曆法不是陰曆,是陰陽合曆,真正的陰曆只有伊斯蘭教歷,不能因為公曆叫陽曆就對應農曆為陰曆

中國傳統曆法的制定既照顧太陽的運行規律,又結合月球的運行規律,月份是陰曆成分,月是真正的月的意思以月球運行朔望定月,年是太陽迴歸年(因為有閏月的原因),有的年有十二個月,有的年有十三個月,大概十九年七閏,算下來每年的平均天數跟公曆是一致的,二十四節氣跟公曆有對應關係,這是傳統曆法的陽曆成分

總的來說農曆陰陽合和,很符合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很能體現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曆法二十四節氣的制定也是天文觀測推算的,時時更正,農曆比公曆更合理


大千世界10190044

西方所謂的公曆,是按照地球繞太陽一週算一年,在這週期裡面有三百六十五個多(366少一點)晝夜,再從這一年分成十二個月沒有什麼科技含量。陰曆(我們現在稱農曆)就比較精準又複雜,同樣是按地球繞太陽一週算一年,又以月亮繞地球一週算一個月,月亮繞地球一週是二十九天多,公曆跟農曆在一年都不能整除十二個月所以都有閏月,公曆固定在每年的二月份,而農曆則要精確算準在某一個月沒有固定。我們老祖宗推算出來的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日,就是我們古時候的春節,現在的農曆跟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都不能廢棄是有它的特殊用處的,農曆跟潮汐(沿海地區比較熟悉)有非常的密切關係,二十是節氣跟寒暑息息相關,跟農耕更有密切的關聯。假如我國從古代到現在一直是強國,我估計所謂的公曆現在還沒誕生!


鄭榮漢1

這個問題十四億人裡面不會超過五千萬能回答正確,那些所謂的傳統文化國學大師更是一竅不通!之所以會讓人糊里糊塗,就是一個事物多套名稱造成的。月亮歷就月亮歷,他偏要說是陰曆;太陽曆就太陽曆,他偏要取個有文化的名字叫公曆。

月亮歷是對應月亮晦朔弦望,適合古代中國人燒香拜神,每當十五月圓夜吸納月亮精華,中醫的老祖師黃帝就是修煉有成,登天見天師岐伯,得到陰陽五行精髓,傳承為中華文化的偉大龜寶!除此之外一無是處,年長年短可以相差三十天。

太陽曆對應太陽活動,一年天數幾乎固定不變,月份的劃分比較均衡,完全不管月亮的陰晴圓缺。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月亮曆法搭配的二十四節氣,它是簡單的太陽曆法,可以對應粗略的氣候變化。而洋人也會使用月亮曆法,比如航海的人,要用月亮歷預知受月亮影響的潮漲潮落。

要說合理都是合理的。要說方便日常使用還是太陽曆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