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兒為了理想,自學獲得大學文憑,成了遠近聞名的“豬倌”


李福生是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李家疃鎮李重村一名普通村民。1973年出生的他,從小患有腦癱,直到11歲才上小學。但是,憑著一句“我想做生活中的強者,我要自立!”如今,已成為十里八鄉聞名的“腦癱豬倌”。

李福生小的時候有點“與眾不同”。同齡孩子都能來回跑了,他還站不穩。起初,母親以為他發育晚,並未放在心上。不久後,她又發現福生的手拿不住東西,說話也有障礙。到醫院一檢查,原來福生患的是重度腦癱。

因為肢體和語言的缺陷,直到11歲,福生才上小學。從那時起,他每天有意識地進行自我鍛鍊,上下學扶著牆走路,一步一跤兩步一跌。但最讓他心痛的不是這些,而是不絕於耳的嘲諷,多少次含淚上下學,多少夜含淚而眠。15歲時,本該升初中的他退學了。

退學後,父母不忍讓他乾重活,讓他看瓜消遣時間。母親每天還給他一些零花錢,可他把這些錢攢了起來,請鄰居從縣城新華書店捎來兩本有關養豬的書,沒日沒夜地讀起來。

有一天,父親把他叫到身邊,狠狠地說:“你有錢沒地方花了?”李福生哭著說:“俺想過好多遍,俺最適合養豬,因為,維修電器,俺的手不行,說的話別人也聽不懂。”但父親厲聲道:“不行!多少大學生都養不成,何況是你?”面對父親的冷言,李福生下定決心養豬,不僅讓別人看看殘疾人一樣能幹出一番事業,還要證明給父親看。

20歲那一年,福生家的一頭豬,養了八個月還不足130斤。福生尋思機會來了,找到母親說:“俺能讓這頭豬長快點。”母親偷偷給了他些錢,讓他從縣城買回配飼料的原料。為了算出最合理的配料方案,他兩晝夜沒閤眼。用他的飼料餵了兩個月後,這頭豬果然肯長了,事實打消了父親的疑慮。


有了這次成功,李福生更堅定了養豬的決心。他的決心打動了大哥李文生。1994年,大哥給了他2000元資金,他買回3頭本地小母豬做種豬,從此開始了養豬生涯。在他的精心飼養下,每頭豬平均每天增重1.3斤。兩個月後,李福生又買了七頭仔豬育肥。五個月後,這些豬平均長到230斤,獲純利1000多元。看著自己掙的第一筆錢,他激動地流下眼淚。

為了擴大養豬規模,他上街撿碎磚頭蓋豬舍,用手拉車拉兩三百斤的玉米配豬飼料,對平常人來說也許並不困難,可對肢體殘疾的他而言,卻比千斤還重。

為了養好豬,他還瘋狂讀書,先是郵購了《豬病防治》和《畜禽藥物手冊》兩本書,只有小學文化的他用了一年時間才弄明白書中內容。隨後他又訂了一份《新農民》雜誌,瞭解市場信息。他還參加了中國農民大學函授的《畜禽飼養》專科,為了弄清那些化學符號,他自學完初、高中化學,終於1997年拿到了畢業證。

福生白天干活,深夜研書,本就身體不好的他病倒了,燒到42度,經化驗是出血熱,醫生讓他休息,可他一天也沒休息。母親看得直掉眼淚,他安慰道:“我想做生活中的強者。”

1995年,李福生已養育了50多頭豬,蓋了三個新豬舍。1999年,他遭遇了第一波挫折,北上衡水買優種豬期間,存欄的豬沒照顧好,造成7頭種豬病死,一下子賠了1萬多元。2006年,又遭遇前所未有的價格低谷,緊跟一場無名高熱病,橫掃他的豬場,原有的300多頭豬,只剩下十幾頭。面對接連的打擊,他不斷告訴自己:我這點困難又算什麼?縱然有一千次、一萬次的失敗,只要還有一點點機會,我依然可以重新來過。

於是,別人還在夢鄉時,他在豬舍打掃衛生;別人在乘涼時,他在豬舍為豬降溫;別人打牌消遣時,他在觀察豬的情況……李福生的勤奮讓養豬場有了轉機,一頭母豬產崽22頭,因乳頭少需間隔一兩小時換班吃奶一次,他獨自奮戰了四十個日夜,最終成活了19頭小豬崽。憑著一種韌勁,如今,原先只有3頭小豬的豬圈,發展成一處3000平方米、平均年出欄量500頭的規模化養豬場。


李福生成功後,不忘鄉親父老。他說:“最終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實現人生價值。”

2004年3月,李福生建起全村第一個沼氣池,基本實現了做飯不用煤、點燈不用電。2008年9月,他建成成安縣第一個生態發酵床豬舍,使豬糞廢水自動消化,豬肉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時,還降低了養豬成本。2009年,他又建成該縣第一個殘疾人培訓基地和第一個養豬專業合作社,免費為養豬戶設計豬舍,傳授防疫和管理技術。2014年,李福生向25戶殘疾農民每戶贈送兩頭小母豬,努力帶動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他的善心不僅給予鄉親,還有更多素昧平生的人。2008年汶川地震,他向災區捐獻了1000元現金。玉樹遭遇地震,他正在石家莊看病,拿著看病剩下的1000多元和從親戚處借來的1000元,到河北省殘聯捐給玉樹災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