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為何上海豪宅市場出現大量“公司名義”購房?

點擊上方藍字“問房有道”關注我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這幾天,想必大家被上海一樓盤大量“公司名義”購房的消息刷屏了。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上海東方公證處4月10日公佈豪宅項目翠湖天地購房者認籌名單房源118套,共385組認籌,其中持大陸身份證的125非大陸的個人客戶

46公司客戶有214

也就是說,大陸購房者32.5%,非大陸的佔11.9%,而公司客戶佔比約55.6%,達到了總人數的一半還要多。

甚至有不少人通過公示信息內推測出有梁朝偉、鍾漢良、陳思誠等明星也在購房名單之中,一時傳為笑談。(部分人確實是“H”打頭的香港身份證)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翠湖天地房源認籌搖號公示名單(部分)

上海市中心豪宅公示搖號名單引業內外瘋傳,繼而發酵引起波瀾,如何理解背後的邏輯?是否存在一些“誤讀”呢?

誤區一

認籌≠購買

很多人或許覺得,認籌名單的公佈就是最後購買人的名單,實際並非如此。

就是說,現在認籌了,並且排進了搖號隊伍的序列,到時開盤公證搖號選房時,如果臨時不買了,也是可以的

為什麼搖號搖到了也可以不買呢?

房子位置太差了,戶型太大了超預算,棄號不選,全額退籌。

前面的人把房子都買完了,無房可選,棄號不選,全額退籌。

說不清啥原因,臨時放棄了,棄號不選,全額退籌。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這就製造了一種可能

個人家庭,可以多找幾個成員,多幾個認籌名額,搖號搖到的幾率要大。

被限購的,可以多找幾個公司,多幾個認籌名單,搖號搖到的幾率翻倍。

所以,你就不難理解,總價3500W朝上,認籌金500W一個的高端住宅,

118套房源,有385組認籌,而且其中有214組公司客戶

一般,市中心的住宅,是有人以公司名義購買,但是比例很少,一個樓盤不會超過10組。

* 靜安府 4月4日開盤

主力價位800-1000W/套

外籍10組,公司5組,佔比5%

* 仁恆西郊 4月4日開盤

主力價位900-1400W/套

外籍14組,公司6組,佔比12%

但是,現在,在公證+搖號的新環境下,為了佔名額,搏概率,就出現了200多個“公司名義購買”的情況。

也就是說,

有可能有10家公司都認籌搖號了,但最後只買一套房

據說,一些有錢人動用自己名下十幾家公司參與認籌搖號……

誤區二

公司購買≠投資

讓人譁然的,可能大家覺得,有錢人用公司名義買,是為了投資,這樣把真正有自住需求的人給擠出去了,不公平……

其實,並不是這樣。

正是因為要給自己買一套好房子自住,所以不惜動用自己名下十家二十家公司,確保買到一套房子。

因為,以公司名義購房,如果不是自用,代價是巨大的,這個後面分析。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我們知道,香港瑞安打造的新天地板塊,是上海市中心豪宅板塊的代表,這裡也是上海歷史文脈、城市精華所在……

這裡石庫門商業、精奢酒店、企業辦公、高檔住宅已經形成規模,自成天地體系……自然匯聚了這座城市最頂尖的一部分精英人群……

但是,在限購限貸背景下,人們更加珍惜當下的購房機會,所以,很多人買房,就是為了一步到位,自住需求考慮

~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從最早一期嘉苑(2002),到二期御苑(2006),到三期嘉苑(2008),再到如今四期雋薈(2018),翠湖天地的住宅,經歷了長達16年的開發週期。

很多前期,比如10年、15年前開發的戶型和裝修,已經滿足不了當下消費升級大時代的需求了……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2006年 御苑

1房2廳 92平米

總價1480W 單價16.1W

2房2廳 191平米

總價2998W 單價15.7W

2008年 嘉苑

2房2廳 131平米

總價2150W 單價16.4W

2房2廳 155平米

總價2300W 單價14.8W

(低樓層)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之前開發的房齡老就不說了,92平米做了1155平米做了2……顯然,這種產品已經滿足不了現在二胎時代的升級需求了。

我們再來看看這次4期雋薈的產品和價位:

2018年 雋薈

主力戶型297平米3房大平層

390平米5房大平層

均價12.8-15W/平米,總價3000W起

室內可根據客戶需求設計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翠湖天地雋薈 一房一價表

如此對比下來,你就知道了,300平米買3房,400平米買5房,是不是比之前的戶型更加實用,性價比更高。

價格呢,現在的價位大家都懂的內環內市中心普遍都10-15W,就是翠湖同社區的二手房,一期、二期的也都要均價15W……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翠湖天地小區的泳池和宴會廳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所以,對於講究身份、居住品質的上海精英人群來說,當下換房或者買房自住是務實之舉

況且,翠湖天地的房子每一期的套數屈指可數,這次是118套大平層,記得當年嘉苑第二批開盤,只有18套~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翠湖天地,身份與品位的象徵,買一套少一套,堪比稀缺的藏品……

據說,很多人買,就是為了確保能買到那套樓王位置的大戶型5……

發動名下公司去搶房,也不足為奇了。

誤區三

公司購買≠賺錢

用公司買房,除了自住,其實很不划算。

首先,公司買房,一般要求全款,在一週或一個月內一次性付清。

這個,前期投入太大了。

第二,公司買房,契稅不享受優惠

。一般個人的契稅是在1-1.5%,但是公司,一律3%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第三,公司買房,持有環節成本高。公司名下房產,每年需繳納房產稅。

具體稅額=每年房產原值×70%×1.2%

以一套1000房子為例

每年房產稅=1000W×70%×1.2%=8.4

第四,公司買房,賣出時要交很多稅,交易稅費驚人。

個人房產交易中,

滿2年的普通住宅,免收營業稅

滿5年唯一,免收個人所得稅

而公司房產賣給個人,不享受任何稅費優惠,必須要交:

① 增值稅及附加。

(不含稅收入-不含稅購置原價)×5.6%

② 土地增值稅。

(轉讓收入-扣除項目金額)×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徵收;

或由稅務機關按銷售價格的5%的核定徵收

③ 印花稅。按銷售價格×0.05%徵收。

④ 企業所得稅。轉賣公司名下房產,還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轉讓所得收益×25%

整體而言,個人買房和公司買房,在購入-持有-賣出各個環節都存在很大不同,而且公司名下房產很難過戶到個人名下,而且要多交至少30%

的稅費(不避稅情況下)

這樣算下來,以公司名義購房,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划算的

以一套原價500萬,售價1000萬的房子為例,

賣出時,需要交的稅費=

500×5.6%+1000×5%+

1000×0.05%+500×25%

203.5

一套1000萬的房子,賣出時要交稅203.5萬,成本太高了!

所以,公司名義買房≠賺錢

普通人以公司名義買房繞開限購,沒這麼簡單!

上海豪宅,愛你在心口難開~

真相!为何上海豪宅市场出现大量“公司名义”购房?

後記

這次上海豪宅盤有超一半共214家公司參與認籌搖號的現象,在上海樓市發展史上都很少見,或許也是調控重壓下的暫時、個別現象,對於這次“異象”,業內專家如何看待?

嚴躍進易居研究院 智庫中心研究總監

▌有損市場公平性高端客群特質所致

嚴格來說,公司名義買房有損市場公平性,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管制。目前上海房源供應不足,購房者資金方面本身壓力就大,在上海豪宅項目目前存在被限價的情況下,有公司參與買房,普通購房者就很難搶到;

事實上,也正是高端客群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其不得不以這樣的方式來購房,最終導致了豪宅存在較高比例“公司購房”的尷尬局面

▌建議適當收緊公司購房

此前有部分城市已經提出了“公司購房”限售的概念,即不允許隨便買賣,但實際上管控效果一般,“公司購房”確實是當前限購政策中的一個漏洞,本次出現那麼高比例的“公司購房”現象確實較為誇張,

建議適當收緊或者短期內取消此類公司購房,以保障剛需和改善型購房者的購房需求釋放

盧文曦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

▌“公司購房”是限購政策的技術漏洞

“公司購房”是規避限購的一種方法,也是當前限購政策的一項技術漏洞隨著本次事件發酵,不排除管理層日後在技術層面上進行調整

▌“公司購房”為何集中在豪宅市場?

核心地段的豪宅具備很強的資產抗跌屬性,即便遇到政策調控也僅是縮量而不是調整價格;項目本次開盤價格在近3年內沒有漲幅,未來具備較高的價格成長空間

至於“公司購房”是否會逐漸普及,則具體要視項目而定,由於這種方式需要一次性付全款有些上漲預期不高的項目就不太具備此種操作的意義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