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看看這人寫的是隸書嗎?蠶頭雁尾怎麼寫成雞頭蛇尾了?

退伍兵洪漠大

這就是傳說中的又俗又野又江湖的書法作品了。這種作品就是三無作品,無筆法、無墨法、無取法,說是書法作品都過譽了。



說它無取法,是因為隸書有那麼多經典的漢代作品他不學,他偏偏去學劉炳森,劉炳森的字看看都俗,當字帖就是害人了。還把他那種抖擻的毛病學會了,這倒和范增有的一拼了。

說它無筆法,是因為作者根本不懂隸書筆法,筆畫軟弱無力,就連書法裡最最基本的中鋒都用不好。毛筆甩來甩去,不會用枯筆卻到處用枯筆。從這也可以看出作者不懂用墨。

這種顫顫微微的用筆不知道是誰發明的,被很多江湖派拿來使用,這種用筆做作又沒有什麼內涵,也不知道是要表達什麼,實在是書法裡最最差的用筆,或者說是筆病。

你覺得呢?


不二齋

此字看似用筆粗糙,其實還是有些筆法的。

比如“載”字之更,全是先頓筆下按,然後彈筆行中鋒,這種筆法是二王行書之基礎,為按筆蓄力,以彈性出力度。

但是劣處也很明顯,就是用筆太多雷同,根本無變化可言,這是非常暴露他的行書功底的,只能說是學過行書,但是不得要領。



所謂行書,起筆應該充滿變化,米芾字中,起筆全是變化,動作各不相同,這才是行書之秒。

因為筆勢之下,做出的各種轉接動作也不會相同,如果是相同的,要麼無勢,要麼是下意識,都是不高明的手段,非常暴露基本功。


此人必定學過米芾,但是未必學過隸書,此人對隸書只是初級模仿

,在行筆中並未有一點隸書筆法,這是根本暴露水平之處。

如劉炳森,張海隸書,雖然有行書筆意,但是為破壞隸書之根本意趣。

此圖中只是簡單模仿隸書結構,然後按照行書筆法出來,他個人的水平可能是有,但是此幅作品,太差。


看他的“鴻”三點水的寫法。

言辭可能過激,但是對於大眾來說,只看外形,不看內外,這種字會矇騙很多人。

所謂的“創新”

不過是從茅坑轉到馬桶而已,只是換了個形式,本質沒變。


漁舟筆談

本人從不評論別人的字。寫字之人,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寫法,一切都應予以包容。

書者想學劉體,可又學得不像,就想“首創”,不可取也!

習書,俗氣要不得!

習書,江湖體要不得!

習書,野路子也要不得!

習書,要走正路!

習書,先不要學近代,現代,當代人的字。

習隸,應“取法乎上”。建議多習漢碑,定會有“收穫”。

關於隸書去蠶頭雁尾,從清代就開始了。而唐人寫隸書,有的卻帶有楷意。還有當代人寫隸書,為了求變,還把草意帶進去了。我認為,既然是寫隸書,就應該嚴守隸書的法度,摻雜進其它,就不妥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書者,只要你喜歡,那就放開寫吧!只是不要把傳統的東西丟掉就好!

不喜勿噴!


中州耕牛堂主

這位朋友的’鶴棸鴻翔‘’這四個隸書字,學劉先生微妙微俏,完全走的是劉炳森先生晚年隸草加飛白的風格,他的成名初期的隸書還是循規蹈矩的,因為劉先生行書楷書,國畫都表現的很精彩,只是被他的隸書大名掩蓋了,晚年劉先生隸書衰年變法,柔進了行楷起筆加進翁體,大量轉折處行筆很快,多有幹筆飛白。(下面圖片是到先生中期書寫的作品,看朋友四字臨摹過於草率。)





長江39563631

沒有劉炳森隸書的美感。學劉炳森而不得要領,給人不乾淨利索、凌亂不舒服的感受。每一個主筆結尾部分,隨意,倉促。特別是鳥字下面部分,不像隸書筆法,倒像行書。


華夏曆史文化

隸書兼魏碑兼楷書的綜合體。

結體隸書,魏碑,筆法稍顯魏碑結合隸書。幾個點的寫法有楷書味道。

整體來看還是不錯,有功夫。


旭日餘輝4

可以看出來,這篇隸書作品走的是劉炳森隸書風格,總體還是不錯的,但是可惜的是太草書化了。隸書的特點是規整乾淨,如果太潦草的話,就有些不倫不類,視覺效果也不太舒服。毛毛刺刺,實在是隸書的大敵。



書法有路勤為徑

從字體結構看還是合乎隸書規範的,作者顯然沒少下功夫,至於隸書筆法,依然有待加強之處,蠶不雙設,雁不雙飛的基本原理依然還是要遵守的,作為一愛好者,能如此認真練習和堅持,難能可貴,對那寫拿筆不過幾小時,動輒萬語千言滔滔不絕、損人不倦、毀人不厭者,不理會也 罷。


弓長178605257

說不好,隸書寫得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