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生活比你想象得要更平淡

也許,生活比你想象得要更平淡

如果有一天,你像往常一樣上班,剛到自己的工位,老闆就讓你去他的辦公室。老闆告訴了你一個好消息:由於你平時表現優異,你被升職加薪了。

這件事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喜悅?這種喜悅會持續多長時間呢?

什麼是情感預測偏差?

在心理學上,我們把對未來情緒的預測稱為情感預測。而情感預測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高考前,我們會想象考上心儀大學後的喜悅;在表白前,我們會想象追求到喜歡的人後的幸福;在買到一個自己盼望已久的東西之前,我們已經在心底高興了幾百遍……

當然,我們也會在考試前,想象考試考砸了後的糟糕心情;我們會在感情出現狀況時,想象到失戀時的鑽心痛楚;我們會在工作毫無頭緒時,想象到受到老闆責罵時的焦慮與恐懼……

但是,這些提前預測到的情緒,事實上可能並不準確。我們預測的情緒,通常與實際感受之前存在著偏差,這種偏差就被稱作情感預測偏差。

比如,對於職位升遷,Gilbert等人發現大學講師傾向於認為他們獲得終身教職後會非常快樂,但實際獲得終身教職者卻沒有那麼快樂;很多人會認為和戀人分手兩個月後會痛不欲生,但實際分手兩個月的人卻沒有那麼痛苦。

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都可能會高估情緒體驗的強度,實際體驗到的情緒沒有那麼強烈;而且,我們也可能會高估情緒體驗持續的時間,這些情緒比想象中更容易被平復下去。

你感受過情緒的反差嗎?

我們再次回到文章開頭那個問題:如果你升職加薪了,你會體驗到怎樣的情緒?

有人說,當然是感到高興了,而且會維持很長時間。在沒有升為主管之前,小陽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她真的實現了這個願望,卻發現自己並不如想象中輕鬆。

小陽是公司的老員工,平時業績也比較突出,自然而然地就被提升為主管。可是升職過後還沒開心多久,她就開始抓狂了。

原來,小陽之前的工作主要負責業務,只要紮紮實實地做出業績就好;而現在升為主管後,不僅要關注業務,還要管理好下屬,想辦法提升整個組的業績,自然感到壓力山大。

在預測升職加薪帶來的情緒時,小陽只想到了升職加薪本身帶來的積極體驗,卻忽視了管理下屬帶來的壓力。

也許,生活比你想象得要更平淡

為什麼會出現情緒預測偏差?

為什麼我們體驗到的情緒,總是和我們想象中的情緒存在偏差?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聚焦錯覺

當我們在預測未來的情緒時,只關心到了中心事件所產生的影響,而忽視了與之伴隨的偶然事件的影響。

比如,下個月你要去看偶像的演唱會,認為自己到時候一定又興奮又激動;而實際上到了那一天,你的工作或學業可能遇到了麻煩,出現這種情況時,你可能就不如預測中那樣興奮和激動。

(2)免疫性忽視

當我們在進行情感預測時,可能忽略了能促使情緒平復的心理機制。就像身體有免疫系統一樣,我們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統,一旦遇到來自外界的威脅,就會啟動防禦機制,維護系統的穩定。

比如,有的人會在失戀後貶低前男/女友,來說服自己對方並不是那個對的人,從而調節改善失戀帶來的痛苦。

(3)共情鴻溝

所謂共情鴻溝,指的是當我們處於「冷」(未喚醒)狀態下時,難以預測「熱」(喚醒)狀態時的感受和行為。

當我們進行情感預測時,情緒處於沒有被喚醒的狀態;而當我們真實地體驗情緒時,情緒則處於喚醒狀態。處於兩種不同的狀態,自然容易出現偏差。

這就像是你讓一個吃的很飽的人去描述捱餓是一種什麼狀態,他的描述就可能和捱餓的情況差了十萬八千里。

寫在最後

瞭解到出現情感預測偏差的原因,我們就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提高情感預測的準確度。

  • 你可以尋找相似的情境提前體驗情緒。比如,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買一個iPhone X,但不確定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就可以先借朋友的用一下;

  • 你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和不同的人探討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比如,你感覺自己的職業好像遇到了瓶頸,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可以聽聽過來人的看法;

  • 你可以多瞭解和學習一些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這樣,當你出現了和預期中不太一樣的情緒時,也就不會感到大驚小怪了……

不過話說回來,情感預測偏差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讓我們付出行動規避壞的結果,也可以讓我們更有動力去追求美好的事物。

也許,生活比你想象得要更平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