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現代化鍊金技術衝擊,四川百年手工藝78歲老人感慨後繼無人


四川武勝縣石盤鄉 古老小鎮武勝縣石盤鄉一個古老而偏遠的小鎮嘉陵江畔的一塊受現代文化影響較少的處女地。2017年12月17日作者再次來到這個童年在這裡買過白菜的古老小鎮,狹窄的清石街道上顯得蕭條、寧靜,小鎮上叮噹叮噹的聲音一直響過不停,尋著清脆的敲打聲走在清代留下來老清瓦房下面,踩著磨損了上百年光滑無比的青石上給人一種穿越到古代的感覺,很快一間古老的鐵匠鋪出現在眼前,

從房屋的牆壁、門坎、打鐵的工具等無不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記得小時候家裡鋤頭、火鏟、鐵夾、鍋鏟什麼的總是磨損得很利害,每當家裡決定要維修這些小鐵器的時候,媽媽就說又要趕石盤砣了接火鏟耙耙,背鋤頭,補鍋什麼的感覺只要和鐵粘邊的就得拿到石盤砣去修補,而老家離石盤砣有15里路,離其他鄉鎮只有8里路,

離其他鄉鎮只有8里路,現在才知道媽媽捨近求遠應該是石盤的鐵匠技術更好。店鋪的師傅在聚精會神打著鐵,雖然是大冬天的但是鐵匠師傅卻大汗淋漓,只見一把把鋤頭就象模子裡鑄出來的一樣,純手工打造每把鋤頭基本上一樣,不難想象功底之深厚。後來與鐵匠老闆聊天才得知,付氏鐵匠鋪已經傳承了4代人近兩百年了,


第一代鐵匠付定成在清朝末期在石盤砣一帶非常有名,當時不光打造農具,還給清政府打造刀劍等兵器。第二代鐵匠付順吉深得其父親的衣缽傳承,打鐵的手藝更是清出於藍而勝於藍。第三代鐵匠付坤明、付坤龍將祖傳的打鐵密術進一步發楊光大,在80年代90年代打鐵生意進入高鋒生意絡繹不絕並且付氏鐵匠價格合理深受當地百姓好評。第四代鐵匠付坤明的兒子更是將祖傳技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再次將付氏打鐵技術推到歷史新高。

付氏鐵匠鋪近200年的傳承中,經歷了太多磨爛,曾經多次差點斷了傳承,正如付氏鐵匠的家規規定一樣,付氏子弟要象燒紅的鐵一樣能屈能伸,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換來有用之身。據78歲的付坤明回憶說,他12歲就幫父親扯風箱、用小錘子打鐵,16歲進鐵廠打鐵,18歲到華崟山大鬧鋼鐵,上高爐鍊鐵。20歲回到家裡再次進鐵廠打鐵,

當時將鐵廠搬到彭家祠堂一直打到社辦企業垮臺再自己開鋪子幫附近老百姓打鐵,如今78歲了打不動了,就交給兒子、兒媳婦打了,兒媳婦的父親以前也是鐵匠,所以兒媳婦也會打鐵。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手工桌坊鐵匠鋪已經難以維持生計了,平時主要為當地老百姓接些火鏟把把、菜刀把把,背鋤頭、修斧頭等小活,加工費一般收1.5元至3元不等。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手工桌坊鐵匠鋪已經難以維持生計了,平時主要為當地老百姓接些火鏟把把、菜刀把把,背鋤頭、修斧頭等小活,加工費一般收1.5元至3元不等。付氏第5代接班人已經不做打鐵匠了,付坤明有些傷感又失落地說,傳承百年的打鐵手藝可能也要失傳了。 希望通過本文引起全社會關注保護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手工藝。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手工桌坊鐵匠鋪已經難以維持生計了,平時主要為當地老百姓接些火鏟把把、菜刀把把,背鋤頭、修斧頭等小活,加工費一般收1.5元至3元不等。付氏第5代接班人已經不做打鐵匠了,付坤明有些傷感又失落地說,傳承百年的打鐵手藝可能也要失傳了。 希望通過本文引起全社會關注保護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手工藝。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手工桌坊鐵匠鋪已經難以維持生計了,平時主要為當地老百姓接些火鏟把把、菜刀把把,背鋤頭、修斧頭等小活,加工費一般收1.5元至3元不等。付氏第5代接班人已經不做打鐵匠了,付坤明有些傷感又失落地說,傳承百年的打鐵手藝可能也要失傳了。 希望通過本文引起全社會關注保護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手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