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為什麼被稱為中國電磁炮之母?

IFYOU5523

這種說法不準確,我國電磁炮是馬少將團隊(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集成創新團隊)的共同努力的成果,作為馬少將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張曉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說明我國科技創新團隊正在人才輩出。

馬少將的團隊(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集成創新團隊)馬少將團隊的科技創新應用,電磁彈射、電磁炮、電磁……發射衛星……

張曉,海軍工程大學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馬少將團隊裡的核心成員,2012年博士畢業後加入了馬少將團隊,現在擔任某項目組副組長。

《中國海軍網》上發表的《實力爆表!她可是馬偉明院士創新團隊的核心成員》一文中提到“在某重大項目攻關過程中,經過數百次失敗和五萬多次的科研試驗,攻克了制約某特種電源發展的數十項瓶頸技術,

成功研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連發型電源,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來看,這一技術的應用就是電磁炮,文中還透露“天道酬勤。某項國產新型武器裝備第一次在船上試驗就取得了成功……國產電磁炮

關於馬偉明少將,兩次字“牛逼”,四個字“非常牛逼”。在電磁領域,敢於鄙視美國。比如說獲得國家科技創新一等獎的“艦用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聲稱是“船泊動力的第三次革命,領先美國十年以上!美國也走的同一條技術路徑。這系統巳應用在我軍新核潛艇上。”

憑藉著響噹噹的成績,海軍司令要給他打傘,別不服,人家還是黨的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排在副省長之前。

這件事情,基本上可以歸納為,牛逼的人帶牛逼團隊,然後繼續出牛逼的新人。要知道張曉是2001年上大學的,屬於80後,算年齡的話也就35~40一帶,其未來前途不可限量。這樣的人才造血功能,才是最值得欣慰的。


五嶽掩赤城

作為軍迷個人對電磁炮的有關報道,還是比較關心的,國內電磁炮研發是以海軍少將馬偉明院士領銜的,其團隊都是年富力強之人,其中,張曉是位女軍人,但巾幗絕對不讓鬚眉,在電磁炮領域她取得了比美國人領先的好成績。

據媒體公開報道,張曉,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馬偉明院士創新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

在某重大項目攻關過程中,經過數百次失敗和五萬多次的科研試驗,張曉攻克了制約某特種電源發展的數十項瓶頸技術,成功研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連發型電源,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作為論壇軍迷,個人對“連發型電源”立馬產生了濃郁的興趣,聯想到春節前936登陸艦上那根巨大炮管和炮塔後,判斷那兩隻集裝箱似的裝置,應該就是“連發型電源”了。

電磁炮最難的就是發射彈丸時,需要強大的電源,世界許多國家研發電磁炮,就卡在了這裡,發射電源無法解決,也就徹底放棄了,包括美國研發的發射裝置,從網上看實在太龐大了,難以整合到艦艇或者陸地上,在陸地上搞試驗可以,但離戰要求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所以張曉“成功研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連發型電源,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段話,其實意味著國內在電磁炮領域,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隨著936登陸艦電磁炮試驗的圖片流落,說明國內電磁炮距離服役,在未來形成戰鬥力已越來越近了,值得可喜可賀。

在這個意義上講,說張曉是中國電磁炮之母,也是毫不為過的,這是實實在在的,她所作出的貢獻,電磁炮對海軍的意義,實在是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