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一顆洲際導彈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

村東頭那小夥

洲際導彈太多型號太多年代了確實不能直接給個數據,畢竟十年前的一百萬能嚇死人。現在的一百萬能不能再北京四環買個廁所可能要畫個問號,更何況問題只問了發射一顆洲際導彈,要多少人力物力但是沒有說算不算洲際導彈和發射平臺,這裡就暫且只算單發洲際導彈和單詞發射行動的消耗好啦。

首先洲際導彈有很多種,嚴格來說射程需要超過8000公里才能算洲際導彈。不過目前由於印度之前打了一發烈火5導彈,這個導彈射程只有5000公里但是確實可以有能力從亞洲的邊緣打到歐洲的邊緣,這個從地理的角度上來說確實可以算洲際導彈。如果是包括東風5,俄羅斯SS18和美國民兵3這樣的洲際導彈,這些導彈首先需要一個地下的發射基地。這類基地一般設計要求能夠被敵人的核打擊力量直接命中後任然能夠迅速展開反擊。中國之前曝光了地下長城,這些地下工事不僅通電通水通網,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蘇聯時期留下的發射基地也有些開放成為了景點,不難估計這些基地相當於建設一座小型城市。

洲際導彈也是的技術含量也是非常高的,首先在核大戰的背景下衛星等等中繼指引手段很難生存,而洲際導彈一定是靠自身高精密的陀螺儀來確定自身位置。洲際導彈一旦發射就要求能夠讓目標變成廢墟永世不得超生,洲際導彈一般穩定飛行之後的再入大氣層速度會超過20馬赫,這樣的速度基本上無法被攔截。而且大國的洲際導彈一發大概有10多枚彈頭,一旦洲際導彈開始下落,在只有幾十秒的時間裡防空系統幾乎沒有機會去攔截10多個目標,只要一個彈頭落下那就是核爆炸。

洲際導彈的彈頭也會有各種防輻射或者電磁脈衝的手段,在相對平穩的中段飛行過程目前也開始有變軌技術。所以發射一發洲際導彈大概就是中國50年代到70年代舉國之力研究,然後50年左右國家意志不斷髮展出來的體系才能支撐的。具體要多少錢?天文數字沒法統計。英國和法國目前都在用美國的發射系統或者導彈,對不起不是有錢就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兵器次元

洲際導彈是國家軍事力量的外在體現,擁有洲際導彈是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持和政治力量的,它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體現,並且是國家力量的體現,能夠影響國家在國際中的地位,所以洲際彈道導彈是一個國家軍事、經濟、人力的體現,是國家科技與軍事的結合產物,是國家的利刃。

那麼想要計算發射一顆導彈花了多少錢,首先要知道發導彈類型是什麼?其次是它的製作成本?還有是它的發射裝置已經發射人員配備等等一系列問題。所以說,想要具體的數字來說明發射一顆導彈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只是簡單的瞭解,那麼我們可以以一下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導彈的研發成本,一款導彈的研發是一個國家集合多名專家花費多年經過反覆論證和多次實驗才能獲得一款可以服役的導彈,洲際導彈不像其他什麼反坦克導彈,火箭彈一樣,它需要爬升到很高的高度,突破大氣層。光這動力就需要的開發研究就需要雄厚的資金和人才支持。

其次,為了讓導彈有效的打擊目標,那麼就需要研究可能遇到的各種地形,各種目標可能性。以及面臨的各種突發狀況,並且需要大量的實驗來論證,不能出現大範圍的誤差,因為如果打擊不到有效目標,或者說打擊到不能打的目標,將會造成極大的損失和不能預計的後果。所以在發射導彈之前一定會進行大規模的測繪和情報的判斷。這些需要的人力是不能計算的,而且這也需要經濟的強有力的支撐。

這些還沒有算導彈的材料成本和保養成本以及運輸成本,發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是需要慎重的決定,其成本已經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並不是我們簡單的想象那樣的。


利刃軍事

通常研發洲際導彈需要舉全國之力,集中大量的科學家和技術工作者,需要大量的航天基礎研究,洲際導彈的研究涉及國家的方方面面,經濟實力、技術實力以及工業體系的完備都有很大的關係。

通常洲際導彈的造價十分昂貴,大型的洲際導彈由於裝有多個分彈頭,每個分彈頭又獨立安裝了一枚核彈。所以一枚導彈的造價可能高達一億美元以上。但是這僅僅是造價成本,並不包括研發費用。

洲際導彈的技術難點很多,每一項都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克服。比如導彈的再入技術,洲際導彈在再次進入大氣層之前的速度已經達到每小時3000多公里,但是導彈的再入是以加速為目的,所以除了保持好進入大氣層的角度以外,大部分導彈再入時速度高達十幾倍音速。

由於採用多個彈頭一起再入的,所以進入後要迅速分離,這樣就會給敵方攔截製造很大的難度,也給己方彈頭準確命中目標增加了概率,這就需要對彈頭有精確的分離控制技術;同時分離的彈頭還有若干個假彈頭夾雜其中,每個彈頭都會在飛行過程中進行變軌,調整姿態,欺騙攔截的導彈。因此多彈頭的再入其複雜程度是一般航天器難以想象的。

至於定位和機動規避需要發射前精確的計算和精準的控制,理論上要求軌道控制技術更為複雜,但對落點的精度絲毫沒有降低。這也是一般國家技術上很難做到的。


紫龍防務觀察

問題問的不準確:是國家軍工業生產枚洲際導彈的成本?還是在發射臺發射的成本?我們軍迷們都知道,我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研發洲際導彈,那時的工業水平落後,經濟實力較弱,科技人才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工農子弟連小學都沒畢業,國家先要給他們文化脫貧,從教書識字開始,我估計得讓他們讀初中,高中,大學合格畢業,才有可能掌握洲際導彈的發射,研發技術知識。這方面文化脫貧的投入能算進導彈開發成本嗎?五十年的中國工業,一張白紙,生產水平與非洲窮國才不多,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要建設系統地國民經濟重工業,輕工業,比如鋼鐵廠,有色金屬製造,發動機廠,各種金屬加工模具設計到生產這些體系的建設資金投入能算進你問的枚洲際導彈的生產成本?再有,洲際導彈有多種型號,從1,2.3.4.5,一直到東風31,東風41型導彈,有陸井發射,有車載機動發射,有火車發射,有核潛艇水下發射,每種發射成本費用均不相同,請問大仙你問的是哪一種?洲際導彈能裝核彈和普通彈頭,這兩種發射成本又不樣,你問的是哪一種?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一直到2016年,物價水平不一樣,計算價格方式不一樣,大仙你問的是哪一年發射的物價水平或貨幣價格?是用同期美元結算?還是用英磅?還是歐元?或人民幣結算?看你也是個沒什麼文化水平的人,建議多學點文化和專業知識吧!否則讓人感覺象白痴一樣!


薦商12345678

發射一顆洲際彈道導彈不僅需要極為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需要大量的政治成本和軍事成本。沒有足夠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實力,搞洲際彈道導彈無異於自取滅亡。這是因為,洲際彈道導彈,是一個國家最高技術,最強工業和最強悍組織的結晶。

首先是洲際彈道導彈的研製,洲際彈道導彈的需要經過突破大氣層,然後再再入大氣層的過程,其彈道頂點的高度達到上千千米。這意味著,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速度將達到20馬赫以上。因此,為了保證洲際彈道導彈能夠順利突破大氣層和再入大氣層並高速俯衝攻擊目標,首先就需要建立20馬赫級別的風洞實驗室或者專門研究再入大氣層階段的實驗室。這需要十分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

其次,為了讓洲際彈道導彈有效命中目標,就必須對儘可能大面積的區域實施重力場測繪。尤其是在洲際彈道導彈火箭發動機的關機點之前的彈道(一般稱為主動段),更是需要對覆蓋區域的長波重力場和短波重力場同時實施精確測繪。至於關機之後的彈道,雖然能夠利用長波重力場數據,但是有條件的話也要儘量測量短波重力場數據。要知道,假若是不對主動段的長短波重力場數據同時進行測量,這意味著,洲際彈道導彈的誤差將有可能達到數十公里,即使是核武器,也無法容忍這樣的誤差。這也是為什麼各國都將重力場數據視為核心機密,完全禁止非法測繪的核心原因。而測量這樣的數據,即使是在本國,也需要大量的專業測繪隊伍,在人際罕至的荒原裡實施測量。這也需要極為強悍的經濟實力,才能夠支撐。

也就是說,光是洲際彈道導彈的預研工作,就需要集中大量的高精尖技術和工業系統。但這,還只是洲際彈道導彈這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已。隨後,研發洲際彈道導彈,還需要的是製造和發射實驗。

製造方面自不必說,洲際彈道導彈是一個集中高精尖技術和先進工業技術的結晶,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的成本都在上千萬美元,自然需要經濟技術實力的支持。而最重要的,還是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

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有著能夠在自己國土內完成洲際彈道導彈試射的條件。因此,大部分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時,都會向公海發射。而往公海發射時,洲際彈道導彈的數據箱將會成為各國爭搶的目標。因此,為了保證洲際彈道導彈數據不被洩露,就需要強大的海軍力量,在第一時間就奪取數據箱,然後迅速安全帶回國內。


軍情解析

我國東風31洲際導彈的價格達到了4000萬美元,而更貴的東風41洲際導彈它的總價格達到了5200萬美元,但導彈並不能自己發射,如果算上獲取情報和矯正彈道的衛星系統以及各種發射井發射車的建造費用,各種地面的配合設施以及各種導彈的保障機構。據之前的專家透露,按這個規模算下來平攤到每個導彈身上那就至少是100億人民幣,平時的全壽命維護費也是100億。也就是說真正一枚洲際導彈(包括核彈頭)的價格往往跟它的發射平臺以及平時的維護費用比較起來,幾乎不值一提。再加上對這些設施、設備的日常維護費用,那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環球武備

簡單說一下,既然是發射洲際導彈,它是一個系統工程,自然是天上、地下、地面等相關的機關、技術部門和發射連(中)隊,以及衛星、雷達等值班單位,都是聯動響應。


具體人力物力如何算賬,那就太複雜了,表面上看,上級下令,連(中隊)發射,實際上參與單位眾多,有直接參與的,有間接保障的,還有預備的。沒人可以把這筆賬分得那麼清楚。

說個小插曲,執行作戰、訓練任務,有相應補助,炊事班的炊事員應該不應該有,有人說不應該,理由是平時也煮飯,有人反對,因為平時工作量小。實際上也是有的,任務分隊是一個整體,離不開後勤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